○/ 文 莊錦爍

記憶中山鄉的早春,是一年之中獨具特色的季節。送走了正月的熱鬧,村民們開始考慮新的生計。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很懂這個道理。新的一年該怎么安排農作物的種植品種,如何讓莊稼長得更茂盛,經濟如何周轉,都是必須考慮的。于是家家都有一本“明細賬”,記在莊稼漢的腦瓜子里。常年說得好:“穿不窮,吃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雖然說種田生理,沒有多大能耐,畢竟還需“夜里想到千條路”,即使是“白天還是賣豆腐”,但“豆腐”還要好好賣,多賺一文錢,也會為兒女的成長和家庭生活的改善多出一份力,沉甸甸的責任讓莊稼漢不得不如此。
早春二月,寒風料峭,溫度由于濕度大一點都不比寒冬高。但是不能留戀暖烘烘的被窩,該趕早摸黑忙農活了。這時往往細雨綿綿,人常說:“春雨貴如油”。春天不把雨水儲積好,到春耕時節就沒有充足的水源了。于是,把池塘的坎壩筑結實,別讓這貴如油的春雨流失,是村民的頭等大事。

這時候,不畏陰冷的小草率先探出了腦袋,讓田野和湖畔增添了一抹綠色,讓人真真切切地感覺到春天真的來了。如果好不容易有一天雨停出太陽了,即使有吹面仍寒的楊柳風,也要抓緊時間把耕牛牽出欄來蹓跶蹓跶,讓它們飽嘗一下春草的鮮嫩,壯實腰身,好讓它們在春耕中大顯身手。以前傳統農業,沒有實現機械法,耕牛是農家一寶。沒有它,耕田耙地,幾乎不可能。莊戶人家愛惜耕牛,可以說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甚至有冬天為其蓋棉被,夏天住進牛棚為其搖扇驅蚊的人。看到耕牛在春陽的照耀下慢悠悠地嚼草,也無形中讓人覺得春耕時節真的快到了。
于是,農民閑不住了,有事無事都要到田壟地畈轉轉。拿把鍬,把田塍地坎的雜草鏟掉,為缺損的田塍培幾鍬土。天氣好時,把牛棚里的牛欄(牛糞)和豬圈的大糞挑到田里,堆積起來,漚到春耕時再均勻地撒開。這可是最好的有機肥,肥效是任何化肥都比不了的。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只待春耕的到來。
在這段稍微空閑的時間里,村民們還會趁機在房前屋后,或者是菜園四周栽上果樹,記得那時栽得最多的是桔樹和梨樹,有的也栽茶葉樹。純觀賞的花卉樹木農民是沒工夫侍奉的,栽樹也是為了孩子有水果吃,自己有茶葉喝。后來,集體組織農戶上山植樹造林,主要是栽杉樹,大概十多年吧,家鄉的荒山,一片蔥蘢,全是成材了的大杉樹。這是后話。俗話說:“七九八九,沿河插柳”。栽樹正是時候。
待到溫度稍有回升,就是浸種育秧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拿出精選的飽滿的谷種(后來是買來的“雜優”種),經溫水反復浸泡多次,大概六七天后,慢慢生出嫩芽,就可以下種了。以前是“清明浸種,谷雨下田”,現在因為有薄膜育秧,清明前稻種全部下了田,谷雨時秧田里已是綠油油的一片。
山鄉的早春,池塘邊柳樹光禿禿的枝條上只有一點點乳芽,桃樹梨樹上也就打了小小的花苞,茶葉樹枝條的杪上僅僅露出了芽尖,就連該報春的梅花,向陽處才陸續綻開花朵。一切都在蓄積著,等待艷陽的高照。在人們還沒發覺之時,某天早晨起來可能就是楊柳依依,花繁似錦了。
山鄉的早春在蓄積著能量,就像一位高明的畫家在研墨、調色,在構思、布局,要不了多久,一副耕牛遍地走、油菜花鋪天蓋地的濃墨重彩的水彩畫就呈現在人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