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戰和
腫瘤是非常復雜的一類疾病,有些人誤以為腫瘤是一個疾病,這是錯誤的,腫瘤的復雜程度遠超你的想象。在各種各樣的腫瘤中,有三類腫瘤又是最為復雜的,極容易被誤診。這三類腫瘤是:淋巴瘤、骨與軟組織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
一、淋巴瘤
是不是一發現淋巴結腫大就心里發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淋巴瘤?其實大家心里想的那個淋巴瘤和真正的淋巴瘤并不是一回事。
通常大家說的淋巴瘤是指淋巴腫瘤,也就是長在淋巴結上的腫瘤。這個更常見的是淋巴結轉移癌,也就是某種癌癥發生了淋巴結轉移。比如,肺癌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頸部淋巴結的癌細胞是肺癌轉移過來的,里面的癌細胞是肺癌細胞,原發地是肺部,本質上是肺癌,治療也是按肺癌來治,這不叫淋巴瘤。
真正的淋巴瘤,是一組原發于淋巴結或結外淋巴組織(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的總稱。淋巴瘤并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包括很多類型,可千萬不能只當作一種病來對待。
淋巴瘤的診斷,特別是分型診斷有相當大的難度,誤診的概率較大。首先是要確認是不是淋巴瘤,然后要對淋巴瘤進行分型診斷,也就是確認到底是哪種類型的淋巴瘤,不同的淋巴瘤是不一樣的。經常有人問,得了淋巴瘤可以活幾年?該怎樣治療?這種問題是無法回答的,因為現今存在幾十種淋巴瘤,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如果懷疑發生淋巴瘤,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因為不少淋巴瘤是很有可能被治愈的,不規范的診治可能會延誤病情。
二、骨與軟組織腫瘤
這也是一大類非常復雜的腫瘤,有良性的也有惡性的,惡性的也就是“肉瘤”,大家聽過的骨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說的就是這類腫瘤。常見的脂肪瘤也是軟組織腫瘤,它是良性的,所以不用過于擔心,但如果是脂肪肉瘤,那就是惡性的。
說到肉瘤,很多人把身上長的“肉樣的小包塊”叫作“肉瘤”。經常有人問:“醫生,我身上長了個肉瘤該怎么辦?”作為腫瘤科醫生,我想說的是,患者說的所謂肉瘤,跟醫學上的肉瘤并不是一回事。醫學上所說的肉瘤,是一種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癥,是指來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所謂間葉組織包括纖維結締組織、脂肪、肌肉、脈管、骨和軟骨組織等,而通常大家認知中的肉瘤是來源于上皮組織的。
相較于肺癌、胃癌、肝癌、大腸癌、乳腺癌等常見的惡性腫瘤,肉瘤相對“小眾”,發病率也相對更低,少見但并不罕見。肉瘤非常復雜,包括一大類間葉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比如纖維肉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血管肉瘤、滑膜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可總結為兩大類:骨肉瘤和軟組織肉瘤。肉瘤在成年人相對少見,多數患者為兒童,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最常發生于上下肢,其次是軀干或腹部,然后是頭頸部。
正是因為復雜,所以很容易被誤診,或只是大致診斷為軟組織腫瘤,但難于分類。如果不能精確診斷,那接下來的治療也會很棘手。
三、神經內分泌腫瘤(NEN)
在正式對神經內分泌腫瘤展開討論之前,我又忍不住要說一個非常經典的“誤區”例子,那就是蘋果教父喬布斯。他于2011年因為癌癥去世,不少醫學專業的媒體和科普文章都當作其患了胰腺癌進行了報道,喬布斯確實因為胰腺腫瘤去世,但他得的并不是胰腺癌,而是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兩者并不是一回事。
什么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從字面上就可以大概知道,是一類起源于肽能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的實體腫瘤。什么是神經內分泌細胞?這是機體內具有神經內分泌表型(神經內分泌標記物),可以產生多種生物活性胺和/或多肽激素的一大類細胞。正是因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會產生多種生物活性胺和/或多肽激素,所以才有了各種千奇百怪的癥狀,也容易把患者和醫生引向其他疾病從而導致誤診。
神經內分泌細胞遍布全身各處,特別是廣泛分布于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也因此,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以發生在體內任何部位,而最常見的是胃、腸、胰腺等消化系統神經內分泌腫瘤(占所有神經內分泌腫瘤的60%~70%),其次是肺支氣管神經內分泌腫瘤(20%~30%),另有少數發生在腎上腺、胸腺、甲狀腺等部位的腫瘤。
以上這三類腫瘤,不管是診斷(特別是分型診斷),還是治療,都需要醫生具有豐富的經驗,要前往正規的醫院就診、治療。一旦發生誤診,會延誤病情,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