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一萌 何慶良
璀璨星斗,點亮無垠蒼穹;多元一體,孕育中華民族。
2022 年10 月17 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荊楚大地各族干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從武漢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個村寨,從武陵山脈、大巴山脈到幕阜山脈、大別山區;從書寫擺脫貧困奇跡到共繪鄉村振興藍圖……荊楚大地各族干部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緊緊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目標,凝心聚力畫好民族團結進步最大“同心圓”,各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凝聚起攜手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共同繪就團結奮斗的壯美畫卷。
30 歲的阿布杜熱黑木·伊米提是一名新疆青年,41 歲的李燕華是一名湖北青年,兩人因美食結成創業合伙人。5 年來,兩人創辦的“阿布杜羊雜”開了42家門店,店鋪也從荊州開到宜昌、武漢、襄陽、長沙等地。目前,42 家門店共吸納了256 名新疆籍員工和860 名來自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員工,其中許多員工已通過入股方式成為門店合伙人。
2016 年,阿布杜在燒烤攤上結識了剛從深圳回到老家荊州的李燕華,一來二去,兩人成為好兄弟。
2017 年9 月,阿布杜和李燕華合辦的餐館在荊州市公安縣開門納客。店面700 余平方米,售賣烤羊肉串、抓飯、烤全羊、大盤雞等新疆特色美食。餐館開業之初生意火爆,日均營業額近3 萬元。但兩個月后,營收出現嚴重下滑,至年底虧損近10 萬元。

湖北石榴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主題黨日活動
面對失敗,李燕華分析原因:還是缺乏經驗,各種菜品都想兼顧,結果導致缺乏特色……“虧不一定是壞事,在虧損中賺了經驗。”阿布杜的安慰讓李燕華信心大增,兩人也因此堅定了再難也要走下去的決心。
在阿布杜和李燕華的共同努力下,主打羊雜、羊肉火鍋的“阿布杜羊雜”店于2018 年8 月在荊州沙市三灣路正式開業。本著“薄利多銷、健康特色”的原則以及打造極致性價比的經營方針,羊雜店一下子在荊州火了。一個月后第二家店開業,同樣,每天進店消費的客人絡繹不絕,排隊叫號是餐館常態。不到3 個月時間,“阿布杜羊雜”享譽荊州,長沙、襄陽、恩施、武漢等地的加盟者紛至沓來。阿布杜負責產品研發,李燕華主攻市場拓展,僅兩年時間,荊州“阿布杜羊雜”直營店、加盟店已達17 家。
“我們除了給員工發工資,還鼓勵他們入股各家門店,成為創業者,參與門店管理,學習管理經驗。”阿布杜還說:“目前,普通員工一個月工資在4000 元左右,入股分紅的員工最高每個月收入可達3 萬元。”
如今,阿布杜和李燕華創辦的湖北石榴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業務拓展至武漢、長沙、南昌等地,共42 家門店,招募新疆、湖北、湖南、江西等地1000 余名員工。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和諧相處,互幫互助。公司在武漢、長沙各有一家自營屠宰場、中央配送加工中心,公司旗下的“疆小杜”“疆上放羊郎”已成當地燒烤品牌。
在公安縣的首家店面,每到用餐時刻,“阿布杜羊雜”店內人聲鼎沸。新疆姑娘、小伙身著民族服飾載歌載舞,客人忍不住跟著扭動腰身。墻面上,“民族團結一家親”幾個大字,見證著這其樂融融的和諧一幕。
“我們最引以為豪的,不是開了多少家門店,而是看到各地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相互成就、共同致富。”阿布杜說:“我們都是一家人,帶動大家就業、創業,一起致富,這才叫共同富裕。”
2022 年9 月17 日,西藏自治區山南、昌都兩地黨委、政府向湖北省委、省政府發來感謝信,感謝湖北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高原大骨節病救治工作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惠民工程,為高原各族人民的身體健康作出了積極貢獻。

醫者無界,藏鄂情深。圖為湖北省醫務人員在西藏開展大骨節病救治行動
長期以來,西藏是全國大骨節病較為嚴重的地區。大骨節病高發始終威脅著高原群眾的身心健康,影響著群眾的生產生活,也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來挑戰。
自2019 年起,湖北省衛健委、省建藏援藏協會、省援藏辦協調省內醫院與西藏山南市政府簽訂“大骨節病救治行動”協議,并及時開展篩查救治。
2020 年開始,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建藏援藏協會等單位聯合在西藏開展“治療大骨節病,助力鄉村振興”公益項目。截至目前,由武漢協和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和武漢市第四醫院組成的醫療專家團隊,先后赴西藏山南和昌都兩市,為87 名大骨節病患者開展手術治療;武漢協和醫院接納5 名大骨節病患者到武漢進行免費手術治療。同時,通過湖北省多家醫療單位專家組現場教學、示范授課等方式,使山南和昌都當地醫療人員的業務技能得到提高。
在昌都市洛隆縣人民醫院的骨科病房,45 歲的扎西卡在家人的攙扶下成功邁出了術后的第一步,這是他做完膝關節置換術后的第二天。扎西卡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可以在自己家門口完成膝關節置換的手術。他激動地說:“非常感謝黨和政府,等我完全康復后,一定要到湖北去看看幫助過我的醫生。”
“通過手術治療,大骨節病患者被病痛折磨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痛苦不堪的狀態得以徹底扭轉,從此開啟了自信、陽光、積極向上的新生活。”昌都市委、市政府在感謝信中寫道,湖北組織開展大骨節病救治行動的義舉善行,充分體現了“藏鄂一家親”的珍貴情誼,有力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寶貴精神,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
2022 年10 月15 日上午,“鄂蒙情深 攜手抗疫”湖北省民宗委、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內蒙古抗疫捐贈發車儀式在宜昌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舉行。湖北省茶葉集團、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籌集的一批青磚茶運往內蒙古鄂爾多斯、包頭、錫林郭勒等盟市。

鄂蒙情深,攜手抗疫。圖為湖北省民宗委組織捐贈抗疫物資,助力內蒙古自治區抗疫
當天下午,湖北省興山縣一輛輛滿載口罩、磚茶、雞蛋、蜜橘等防疫補給物資的貨車從縣城昭君廣場出發,趕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至此,由湖北省民宗委組織捐贈的總價值約166 萬元的物資,全部發往內蒙古自治區。湖北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萬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積極參與此次捐贈活動。
2022 年10 月24 日,滿載湖北人民深厚情誼的特色茶葉運輸車從咸寧市趙李橋茶廠啟程。湖北省茶業集團攜旗下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宜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向內蒙古捐贈青磚茶、綠茶、紅茶等物資,價值50 萬元。為了確保本次捐贈活動順利進行,趙李橋茶廠事先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精心挑選茶葉品類,繼2020 年捐贈3 萬片茶磚后,再次將“二合一”青磚茶選入捐贈物資清單,為密切鄂蒙兩地深切情誼架起了橋梁。
宜昌市興山縣是王昭君的故鄉,這里世代流淌著民族友好的文化遺韻。西漢時期,王昭君作為和平使者遠嫁漠北草原,留下昭君出塞的歷史佳話。昭君出塞作為民族團結的象征,烙印在各族兒女的共同記憶里。今天,湖北省民宗部門以弘揚昭君文化為依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與內蒙古民委共同聯手,通過省區之間文旅互通互融、文化交流互鑒、經濟互幫互助等多種形式,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濃濃磚茶情,悠悠奶茶香。近年來,湖北持續開展“健康邊疆行”活動,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烏蘭察布等多地舉辦“湖北青磚茶品鑒會”“結對認親”“湖北青磚茶搭起愛心橋”活動。青磚茶不僅僅是特殊的民貿商品,更是連接湖北與邊疆各民族同胞人文交流的特殊符號,凝聚著湖北人民關愛邊疆、支援邊疆的濃濃深情。
石龍洞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燕子鎮,2019 年被確定為州級鄉村振興第二批試點村。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2021 年7 月,湖北省民宗委駐村工作隊進駐該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做強生態農業,盤活鄉村旅游,從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鄉風文明四大方面推進村莊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走“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發展之路,讓“生態顏值”變為“經濟產值”。如今的石龍洞村已成為“本地人眼里的詩和遠方、外地人心里的世外桃源”。

湖北省民宗委的駐村干部幫助石龍洞村修建標準規范的水廠,徹底為村民的飲水質量來一次“大升級”
湖北省民宗委駐村工作隊進駐后,幫助石龍洞村修建了一個規范化的水廠,讓“一碗清水”變成“一碗好水”,徹底為村民的飲水質量提檔大升級。水廠建好后,石龍洞村安全飲水將達到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4 項指標全部達標,并實現高品質自來水供應全村全覆蓋,村民水龍頭里出來的水就是直飲水。一泓清泉進農家,香甜甘冽潤民心,推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走深走實。
駐村工作隊與村黨支部一道,積極推行馬鈴薯主糧化,加快推進土地規模化流轉,打造5000 畝馬鈴薯種植基地,覆蓋了周邊3 個村,使每畝土地增值400元至600 元左右,每人每年實現工資性收入5000 元左右,每年全村農民增收預計超過100 萬元。
由于石龍洞村生態良好,吸引了在外打拼的黨員鄭孝奎回鄉創業。鄭孝奎回到石龍洞村后,拿出多年的積蓄創辦了石龍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山林土地,打造生態旅游觀光園。如今,一座集康養休閑、生態觀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展露新顏。2 公里長的環山公路、4 公里長的沿溪游棧道建成;高空玻璃橋、“步步驚心”懸索橋、親子樂園、農家民宿等硬件設施,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休閑康養。
“沒想到普通農民也能按月領工資。”石龍洞村三組村民劉元秀說。她的丈夫陳永恩被聘請為石龍洞村現代化農業玻璃溫室大棚的管理員,月平均收入3000 元左右。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引入企業集中打造的模式,石龍洞村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哈葫蘆休閑體驗園、濱河現代農業觀光園、三里荒產業發展示范園為主的“三園一體”產業格局,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在30 萬元以上。100 多名本村勞動力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通過流轉土地、就地打工、參股分紅、發展產業增收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變。
深深期許,凝聚砥礪前行勇氣;殷殷關懷,溫暖各族人民心田。我們都是一家人,頭頂同一片天空,腳踏同一方土地,56 個民族始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定能共創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