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望艷 陳曉霞
彭緒冰:1970 年5 月出生,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正高職高級農藝師,湖北康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先后獲評“全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先進個人”“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兼任中國質量協會中藥分會副會長、湖北省農作物新品種評審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道地中藥材標準化工作組委員、湖北省中藥材品種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康農生物育種研究院院長、湖北省玉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獲批成立“彭緒冰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譽為“湖北商業化育種第一人”。
“投身農業,讓農作物抗災抗病、高質高產,讓農民富起來,就是我的夢想?!迸砭w冰說。
1988 年,年僅18 歲的彭緒冰中專畢業,被分配到長陽農業科學研究所上班。農學專業出身,加上對生物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彭緒冰就在導師的帶領下開展玉米育種研究。經過8 年的努力,他們培育出的“鄂玉13”玉米新品種受到當時縣農業局以及縣種子公司的高度關注,彭緒冰也因此被調往縣種子公司開展“鄂玉13”的推廣和繁育工作,這一干就是30 多年。
30 年初心不變,彭緒冰先后選育玉米新品種100 多個,篩選中藥材新品種50 多個,選育魔芋新品種10 多個;先后播種玉米科研樣本50 多個季節,累計田間觀察和作業時間高達10000 多小時以上,田間活動行程達到20000 公里以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經過不斷地交流和學習、努力與實踐,彭緒冰在種植基礎和玉米育種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詣。多年來,他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0 多篇,主持并承擔國家、部委、省廳項目30 多項,完成省發改委玉米單倍體誘導育種技術研究,省科技廳“抗玉米灰斑病新品種選育”“高蛋白優質玉米新品種選育”和“中藥材新品種選育、推廣中試研究基地”項目,農業部“種子生產能力提升項目”,農業農村廳“國家區域性蔬菜(魔芋)制繁種能力提升”等項目,參與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試點專項之子課題“西南及南方抗逆高產耐瘠薄玉米新品種培育”項目。先后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獎1 項;宜昌市科技進步獎3 項。
彭緒冰說:“種子在,信念在,希望就在?!睆拇?,一粒小小的種子,在彭緒冰的心中扎下了根,這粒種子在他的一腔熱血中慢慢生根發芽。

彭緒冰在實驗室做實驗
海南四季如春,這里是“種業硅谷”,也是世界種業發展的風向標、農作物育種的“加速器”。冬天南飛,春天北飛,彭緒冰為了育種開始了“候鳥”一樣的生活。1990 年,他扛起幾十公斤玉米種子,踏上海南育種之路。早年海南育種的環境極其艱苦,那里沒有椰風海韻的詩情畫意,有的是滿眼荒涼。大家住的是牛棚,沒有自來水和電,靠砍柴做飯,臺風時常發生,隨時可能給秧苗帶來毀滅性破壞,甚至危及人的生命。授粉季節,為控制好花粉存活時間,他要在地表溫度高達40 多攝氏度的情況下鉆進密不透風的玉米地,授粉、套袋、掛牌。烈日下、風雨里,彭緒冰守著幾十畝的實驗田,一干就是幾個月,抬頭滿臉塵土,低頭兩腳泥巴。
2004 年,對玉米繁育推廣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的彭緒冰偕同三名有志青年共同組建了“長陽禾嘉種子銷售門市部”,一個僅有80 平米的門市部,4 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在那里,每年掙得的幾十萬元,80%都投到玉米新品種的選育中。他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管理,十年磨一劍,從門市部開始的創業,醞釀出湖北省第一家登錄新三板的種業公司,逐漸成為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育繁推”一體化高新技術企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北省上市后備“金種子”企業,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
作為種業人,彭緒冰低調而樸實。他說得最多的是:“種業吃的是良心飯,要做一個有良知的育種專家,一家有責任的種業企業,就要確保生產的種子質量好、產量高,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農民的笑臉就是我最好的成績單,我的承諾就是‘不讓一粒孬種流入市場’?!?/p>

彭緒冰(左一)在田間給村民作技術指導
提高作物單產和品質,品種是王道,研發是關鍵,科技創新是出路。誰能在科技研發上搶占先機,誰就能在激烈競爭中贏得主動、占領市場。公司重研發,43%的人員從事育種攻關,年均科研投入占銷售收入6.7%;重生產,20%的人員從事種子高產栽培研究;輕銷售,銷售人員不足公司人員的3%。他總是說“做好我們該做的,把利潤讓給客戶”。康農種業率先采用“柔性引才”模式,派選專家擔任“科技副總”,聘請行業領軍人才擔任“首席科學家”,打造企業高層次人才創新發展的強磁場。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是種子的“芯片”。2004 年起,彭緒冰開始有意識地收集玉米種質資源并進行保存,這些資源為日后公司新品種的選育夯實了基礎。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玉米新品種100 多個,年產銷玉米、魔芋、藥材種子種苗萬噸以上,銷售覆蓋我國西南及周邊13 個?。▍^),累計推廣面積達到3000 萬畝以上,惠及1000 萬農戶,2 億人口,增產糧食60 多億斤,創造近百億的社會效益。
中國田種中國種,中國碗裝中國糧。公司創建之初雖然以種子經銷為主,但彭緒冰早已給企業發展做了定位,那就是開創玉米“商業化育種”新機制,建成國家級農作物“育繁推”一體化的民族種業企業,他提出以“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為經營方略,發展民族經濟,振興民族種業。
2011 年,抗灰斑病玉米新品種“康農玉108”“康農玉901”首先通過湖北省審定,隨后相繼在西南地區審定或國審,并在四川、貴州等地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迅速占領了西南山區玉米種子市場。這一年,美國先鋒公司派人來找到彭緒冰,提出愿意出資2000 萬元收購“康農玉108”,面對巨資誘惑,彭緒冰拒絕了。賣出一個種子,對公司并不是傷筋動骨的損失,而且公司還可以不斷培育出新品種來覆蓋原有品種,正處上升期的康農種業公司不是不缺錢,但是,彭緒冰不愿意讓外國公司來擠占西南玉米區的市場,他有一個信念,要讓民族品牌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
從2012 年開始,“康農”系列品種一直供不應求,銷售一年上一個臺階,在種業大洗牌、大整合的背景下,康農種業實現逆勢上漲,已然成為馳騁在西南玉米區的一匹“黑馬”。
一個企業的成就,不應只體現在賺取了多少利潤,更應該體現在企業的擔當和社會責任上。彭緒冰把高效優勢品種作為核心競爭力,將完善的售后服務化為利器,反哺三農,惠及地方。多年來,康農人堅守“三農”初心,積極投身產業扶貧,主動響應鄉村振興的時代召喚,年平均提供臨時就業崗位300 多個,其中少數民族就業者占80%以上;設立“康農獎學金”,累計發放210 萬元;連續參與大病救助“壹佰基金”,累計捐贈7 萬元;參與“決勝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愛心捐贈活動累計捐款18 萬元。彭緒冰本人對接了190 戶756 個幫扶對象,通過技術培訓,勞務吸納,現已幫助他們全部實現脫貧。他帶領公司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數百次,行程80000 多公里,用腳步丈量了民情、用行動踐行了使命、用實干詮釋了初心。
猶如一粒粒飽滿的種子在生機盎然的大地傳播,把一抹抹生命的綠色暈染在廣袤的原野,彭緒冰不負“時代擔當”,他和他的康農種業讓希望和愛心在各族群眾中廣泛傳遞,凝聚了民族復興的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