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璐

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的有關規定以及具體技術標準的帶領與指導下,主動建設具備統一性以及規范性的預算管理體系。這一體系能夠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改良現有的預算流程,同時科學的運用現代技術形式來處理各類預算問題。在我國統一增強預算一體化管理的進程內,怎樣建設規范化、現代化的預算體系,是當前各個行政事業單位急需解決的一項重點問題。下文將主要探討預算管理一體化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運用情況,為行政事業單位持續提高綜合管理能力提高提供重要的借鑒與參考。
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還存在著評價體系不合理、執行透明度不足、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多種問題,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持續提高現有管理水平。因為,為了持續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管理能力,分析預算管理一體化措施在其中的運用情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施預算管理一體化的意義
能夠實現信息互聯互通與數據共享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的財務體系與業務體系往往是獨立開發與應用的。因為缺少具有一致性的建造規范以及相關標準,績效管理、會計核算、國有資產管理、預算編制以及國庫支付業務等各個系統的對接端口相互不開放,或是不可兼容,存在著嚴重的信息共通性差的問題。財政單位把統一標準以及明確規范看作是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工作的主要內容,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明確的規定,統一了數據的產生與共同銜接的標準。一方面對已有的信息體系進行了改良升級,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財務單位相關信息的統一儲存與處理,能夠達成數據共享以及信息共通。
能夠減少財務管理工作量并提升數據質量
近年來,我國各個區域在財政信息化建設時,都打造了眾多不同類型的系統處理平臺,各類信息系統其工作的重心也存在一定的差別,處理數據的精準化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不僅會致使財務信息被反復錄入,同時計算口徑也存在相應的不同。因為行政事業部門的有關人員,其編制數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持續處于人員缺乏的狀態下。面對復雜多樣的各類系統,不僅會導致有關人員的工作量激增,還難以保障數據信息的質量。借助預算管理一體化措施,能夠把各級部門的各項業務融入到預算管理的過程中來,達成預算體系與各個業務體系的良好結合,一方面能夠有效降低有關人員的不必要工作量,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數據信息的質量。
能夠促進預算管理理念與方式的變革
預算管理一體化策略的開展,既需要重視信息技術問題,也需要重視預算管理業務方面的問題,這一策略是一種制度與技術融合的創新管理方式。這一策略一業務流程的升級創新為基礎,把預算法和內控管理思想、規則融入到業務流程的信息系統內,以改善以往形成事業部門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而不足之處,達成硬化預算剛性約束,有效提升有關制度的實施效果。這一策略在管理形式方面的創新重點能夠表現在開展預算支出的項目庫管理內,缺乏入庫的項目無法設置預算,預算的變更也需要在項目庫內完成,能夠有效提升預算項目與管理之間的連接與融合。
行政事業單位實施預算管理一體化的必要性
財務預算管理工作是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借助預算管理一體化策略,可以注意完善部門中的各類財務信息存在的不足之處。行政事業單位以往所使用的財務預算以及核算等系統均是獨立存在的,不同的系統之間缺少一定的聯系,同時也缺乏相應的數據連接通道。因此在預算管理工作開展時,充分輸入的問題時有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有關人員的任務負擔加重,也很容易導致財務預算環節產生計算偏差。只有對傳統的財務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才可以使其符合財務全流程管理提出的要求,進而逐漸形成健全的財務管理一體化體系,同時,這也是形成事業部門開展財務管理的核心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實施預算管理的問題、
績效評價體系運用不合理
當前,國內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提出一套健全的績效評估指標,同時沒有將其實際運用于預算管理工作內容,致使在對預算績效開展評價工作時,主要使用員工自我評估的方式來開展。主觀意識與客觀意識之間的差距較為顯著,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員工主觀意識下產生的評估結果,員工對自我當前的工作情況缺少正確的認識,通過探討目前行政事業部門預算管理工作的落實與開展情況,從分析結果中能夠看出,雖然當前部分行政事業部門已經逐步構建起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然而這一工作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其所體現出的功能性僅僅停留在表面,怎樣進一步的實施與確定還需要有關人員持續的探討與研究。
預算執行透明度及剛性約束力不夠
首先,財務管理人員,對于本部門的全年工作目標以及相關標準缺乏正確的認知,同時有關人員大多不會對資金進行統籌協調,也難以發揮全員參加預算編制的應有作用。在對預算進行編制的過程中,經常產生預算編制混亂、虛列以及假冒編輯等問題,導致很難開展科學高效的執行與監管工作,進而導致年終決算難以對后續的預算規劃工作起到引導作用,同時可能致使預決算明顯脫離。其次,在預算執行環節中,缺乏對項目預算開展的事中監管以及事后的調研,僅僅關注項目上報的結果,對其詳細的落實情況缺乏重視。最后,針對預算執行的效果并沒有形成合力的考核制度,或是雖然已經形成了考核制度,然而相關指標不夠明確,缺乏實踐性,致使考核工作浮于表面,沒有發揮原有的效果。
預算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落后
近年,各級財政單位在預算支出定額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進展,然而僅僅局限在員工的活動開支以及公共的開支標準上,在項目支出定額標準的提出上依然沒有進步,很難符合預算管理制度對實用性與科學性提出的需要。基層預算部門中經常會產生費用標準過于粗略,或是足夠精細化但和部門的職能、區域消費能力以及資產狀態等方面的信息缺乏聯系,沒能及時的更新改良現有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部門的持續發展。
預算編制工作與執行情況脫離
借助對預算管理工作開展的探討與分析,從中能夠看出,當前使用的支付手段主要是國庫集中支付的方式,使用這一支付當時可以達到財務單位對預算管理提出的標準,在下發資金的過程中基于這一指標來進行。然而國內許多的基層部門卻難以符合這一要求,預算管理工作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面臨著眾多困難,最顯著的一項困難是預算執行的過程缺少全方位的管理與控制,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面臨著執行的精準度缺失的問題,同時沒有說明預算實施過程中的經濟分類明細。
預算管理管理一體化監督機制不健全
部分事業部門內部并沒有形成健全的預算管理一體化監督制度,或是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卻沒能有效落實,缺少對信息化技術的合理運用,同時缺少對預算管理全流程的控制和監管,對預算管理體系的建設工作帶來一定的阻礙。另外,事業部門在一體化策略方面還缺少正確的監督管理制度,難以保障部門有關制度的透明性,阻礙資源的科學配置,同時也對各個部門的溝通和交流過程帶來一定的阻礙。
事業單位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的策略
優化預算管理一體化管理制度,落實到具體
事業部門應當依據部門的業務特征,以及現實的發展要求,進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來形成具有合理性、實用性的預算管理一體化制度,同時將有關理念融入到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內,進而讓預算編制的結果更加符合實際要求,使其能夠有效促進單位預算管理技術能力的持續提升。事業部門應當始終遵守從上到下以及上下結合的方式,讓部門的領導人員和基層人員都能夠主動參加預算管理一體化的建設工作中來,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嚴格依照有關制度來對資金進行管控,形成精準的預算一體化認知,進而讓部門的預算管理制度可以更具備合理性,為部門戰略目標的達成提供幫助。
增強預算執行透明度及剛性約束力
預算部門首先應當全方位評價入庫項目開展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實用性,不斷改良針對入庫項目開展的績效指標管控工作,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始終遵循能量化必須量化,不能量化必須定性的基本原則始終依據已經確定的績效標準來實施新項目,保障項目開展過程中的實踐性,持續提升預算執行過程中所具備的剛性約束力。其次,應當促進項目預算的批復工作,保障項目預算資金能夠被準時下發,同時不斷完善部門預算透明化以及績效透明化工作,持續提升預算執行工作整體的透明度。最后,應當增強對項目績效評估結果的運用,借助對項目預算決算、執行、編制和對項目開展結果的評估,依據優異、良好、一般與不合格四個等級來進行分析,把績效評估的成果作為后續預算配置與調整的主要基礎,提升項目預算的執行能力,促進部門發展的良性管理。
加強預算項目支出全過程管理
首先,應當增強政策方面的分析,以及對項目開展的前期論證,首先推動主要項目安排,從緩分配一般項目。主要體現部門的發展優勢,營造特色項目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良好局勢,打造一系列具備一定影響作用的特色項目。其次,應當增強項目的精簡化整合水平,達成項目事前預估、事中分析、事后跟蹤的全流程管理,進一步提升項目管理能力。最后,是合理運用信息化系統,預先計劃,進行常態化項目的上報以及評審論證,增強項目前期的評價以及準備時間,形成項目庫,首先保證入庫項目的預算能夠被及時審批,保障項目開展的實踐性與科學性,進一步提高項目預算編制的質量。
打通預算編制、會計核算以及執行相關環節,合理調整預算偏差
行政事業部門在促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策略實際落實的過程當中,應當把預算全流程和會計核算、決算以及編制等流程開展全方位的管理,形成預算資金管理的全周期、全流程的數據形成模式,同時根據政府會計及智慧中提出的相關規則,來對數據信息以及會計分錄開展智能銜接,主動開展會計核對與憑證的進行,能夠有效避免人工失誤對這一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保障部門賬目與表格的一致,推動會計核算工作朝著科學化、規律化、真實化的方向持續改良。此外,部門還應當開展科學的預算誤差調整。部門應當增強對預算偏移改良制度建設的重視,對已有機制不斷改良升級。一般情況下,事業部門內部會安排三個層次的警示線,分別是10%、20%和30%,10%屬于一層警示線,在部門行為和既定預算標準之間的誤差抵達這一標準線后,部門應當安排相關人員共同探討這一問題,同時提出科學有效的誤差更正策略。20%屬于二層警示線,若誤差值抵達這一標準線,在部門內部不僅應當針對這一問題來開展研究與分析,更需要向上級部門遞交報告,進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部門的整改工作。30%屬于三層警示線,若誤差值抵達這一階段,或是三個月后誤差值仍沒有被調整時,上級單位應當對事業部門進行監管,時刻關注事業單位的整改策略以及實施情況。
健全預算管理一體化監督機制,明確劃分權責
首先,事業部門借助信息化手段的結合能夠持續改良一體化預算管理體系,根據收集到的訊息在部門內部不斷進行優化升級。其次,部門不僅應當增強對內部監督制度的運營,還應當關注外界監督系統的建設,對會計單位所具有的權利以及義務進行確切規定,為預算管理一體化的發展提供必要保證。借助信息化體系,能夠對管理系統開展綜合的監管,第一時間找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利益。
行政事業部門落實預算管理一體化策略,有助于對現有的預算機制進行改良升級,使部門能夠更好的面對調整,夯實財政工作基礎的必要性。以此為基礎,行政事業部門應當找準管理的要點,根據詳細的規范與要求,找準管理目標,持續提升現代化技術。此外,行政事業部門應當始終持有正確的預算管理思想,擺正自己的態度,進而推動部門預算管理一體化目標的實現。
(作者單位:淄博市臨淄區敬仲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