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國有企業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入,業財融合已成為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以及發展趨勢,更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業財融合是指將企業的業務與財務相結合,使企業的業務和財務活動緊密協調,并形成有機整體,以提高企業的綜合經營效益和競爭力。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國有企業實施業財融合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和提升企業形象,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然而,國有企業在實施業財融合的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例如缺乏懂財務的業務人員、缺乏懂業務的財務人員、缺乏專業的業務與財務人才、人才培養和引進不足等。因此,如何改變業財融合現狀,解決現存問題成為了國有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的關鍵。本文將從夯實業財融合基礎、明確業財融合原則、創新業財融合方式、培育業財融合人才四方面,對國有企業實施業財融合的現存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本文能為國有企業實施業財融合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幫助,從而推動國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
近年來,國有企業的發展逐漸從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企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提升綜合競爭力。在此背景下,業財融合成為了許多國企的戰略選擇。然而,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挑戰。為了促進新時代國企的健康發展,有必要分析業財融合的現狀,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的作用和特點
國有企業實施業財融合的作用
第一,提高經營效益。具體而言,業財融合可以幫助國有企業實現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的有機融合,實現更為精細化、系統化的經營管理,從而提高經營效益。在這個過程中,財務部門可以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并參與到企業的業務運營中,共同制定經營策略,評估經營風險,優化財務資源配置等,這些都可以促進企業提升經營效益。
第二,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業財融合可以讓業務和財務之間的聯系更緊密,有利于企業轉型升級,拓寬經營領域,提高競爭力。特別是在當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新經濟形態不斷涌現的背景下,企業必須不斷調整經營策略,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才能適應市場需求。業財融合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全面、科學的經營數據和財務分析,為經營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第三,促進內部的協調與溝通。在傳統企業管理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相對獨立,往往存在信息溝通不暢、分工不明確等問題。而業財融合可以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通過制定全面、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經營計劃,讓各部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協同配合,提高內部管理效率。
第四,增強企業責任意識。在業財融合管理模式下,企業的財務人員將更加重視財務管理,更加注重規范操作、科學管理,從而提高了財務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其防范風險,規避危機。在企業經營風險居高不下的今天,這種責任意識尤為重要。
第五,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在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財務部門可以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其參與企業的治理,從而優化企業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財務部門可以加強對企業的財務監控,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支持,從而提高企業治理效能。此外,財務部門還可以對企業的合規性進行監督和管理,從而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六,促進企業全面發展。由于國有企業在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差異,導致管理層面的信息不對稱,影響了企業的全面發展。而業財融合可以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提高管理信息的共享性和透明度,這有利于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更好地利用資源和機會,提高競爭力。
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的特點
第一,業財融合強調企業經營目標與財務目標的一致性,旨在通過財務手段實現經營目標。這種目標一致性的特點可以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更加注重財務風險的控制和財務效益的提高,促進企業的全面協調和有序運行。第二,業財融合將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了財務在經營中的作用,實現了經營與財務的協調。這種緊密聯系的特點可以使企業更加注重經濟效益和財務管理,避免財務管理與經營管理之間的隔閡而導致的資源浪費和信息不對稱。第三,業財融合從多個維度對企業進行分析,為企業管理提供了全面的參考依據。這種多維度分析的特點可以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更加科學、準確地掌握企業的經濟運行狀況,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更加充分、全面的依據。第四,業財融合可以整合企業的內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種資源整合的特點可以使企業更加注重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優化配置,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第五,業財融合強調系統性管理,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的戰略管理和績效管理,從而實現整體化的經營管理。這種系統性管理的特點可以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更加注重整體協調和績效評估,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同時,系統性管理還可以促進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的科學決策和風險防控。
國企實施業財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融合基礎薄弱
由于歷史原因或組織結構問題,企業的財務與業務部門之間還存在信息共享不暢、溝通不充分的情況,阻礙了業財融合的實施。一些企業的財務體系相對單一,數據來源和處理方式也較為簡單,財務數據質量和完整性不高,難以為業務管理提供準確、完整、及時的財務支持。同時,企業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缺乏整體化的經營理念,導致業務和財務管理難以融合。而且其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相對滯后,信息化程度較低,導致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的數據無法實現有效對接,影響了業財融合的實施。此外,一些企業的財務和業務人員素質不高,財務人員對業務了解不夠深入,業務人員對財務知識缺乏了解,難以實現業務和財務管理的有效融合。
融合原則不明確
一些企業可能只關注財務數據的分析和控制,而忽視了業務的核心價值和戰略定位,這樣就無法實現財務和業務的協調一致。在實施業財融合時,一些企業過于強調短期利益,為了短期收益忽視了長遠發展,這樣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部分企業只關注部分領域或環節,而忽視了整個企業的發展,這樣會導致企業管理過于單一,無法實現全面發展。此外,企業在實施業財融合時,可能只片面地進行部分改革,缺乏整體規劃和整合,這樣會導致各項措施之間缺乏協調,難以形成有機整體。
融合方式欠佳
第一,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缺乏共同制定業務目標和財務目標的過程,導致業務目標與財務目標存在偏差。第二,缺乏有效的業務管理流程,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之間缺乏協調和配合,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出現重疊、缺位、誤位等情況。第三,缺乏統一的信息化系統,企業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不暢,數據質量不高,導致企業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受到了影響。第四,缺乏有效的融合標準和指標體系,財務指標和業務指標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和協調,導致其無法對業務活動進行全面、系統地評價和監控。第五,對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的培訓和交流不夠,導致財務人員對業務流程缺乏了解,業務人員對財務管理的方法和標準不熟悉,致使兩者之間難以合作和配合。
融合人才緊缺
企業在實施業財融合時,人才方面也存在多個問題。首先,企業缺乏既懂業務又懂財務的人才,導致業務人員難以理解財務數據,財務人員難以對業務活動進行全面的財務管理和分析。其次,企業需要擁有一支專業的業財人才隊伍,以滿足業財融合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如會計、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供應鏈管理等。此外,企業在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也存在困難,導致人才儲備不足,難以滿足業財融合的需求。
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的應對策略分析
夯實業財融合基礎
首先,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體系,以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確保業務流程的順暢和高效。企業可以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例如ERP系統、精細化管理等,來實現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其次,企業應加強內部協作和溝通的能力,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以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企業可以采用內部通訊工具、協同辦公系統等技術手段來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企業需要建立績效評估體系,以對各部門和員工進行考核和激勵,促進部門之間的協作和合作。企業可以采用KPI績效考核、績效獎金等方式來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此外,企業還需要建立信息化平臺,以實現財務數據的共享和交換,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企業可以采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來建立信息化平臺,實現數據的自動化處理和分析。
明確業財融合原則
為了實現國有企業的轉型升級,業財融合成為了重要的手段和發展趨勢。在實施業財融合時,企業需要明確業財融合的原則,建立科學、規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并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企業需要平衡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確保兩者的協調發展,靈活運用業財融合原則,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特點制定相應的業財融合方案。為了更好地實現業財融合,國有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業財融合委員會,由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專業人員共同制定業財融合的方案和相關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定期進行評估和調整,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以確保業財融合能夠實現預期效果。通過明確業財融合原則和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國有企業可以更好地促進業務和財務的協同發展,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創新業財融合方式
企業應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來構建全面、系統的信息平臺,實現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實現信息的實時更新和查詢。同時,企業還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的管理和維護,以確保信息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通過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企業能夠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提高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為業財融合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采用精細化管理技術,建立全面預算體系、成本控制體系和績效管理體系,通過財務和非財務指標來綜合評價企業運營情況,實現業財融合的協同效應。
培育業財融合人才
1、制定人才培養計劃
制定全面的人才培養計劃是企業實施業財融合的重要保障。企業應根據業財融合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全面的人才培養計劃,包括內部培養、外部引進和人才梯隊建設等內容。首先,企業應該通過內部培養來挖掘企業現有員工中的優秀人才,為業務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其次,企業應該通過外部引進來招攬高素質的業財融合人才,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和創新思維。同時,企業還應該注重人才梯隊建設,建立健全的人才發展路徑和晉升機制,激發員工的職業熱情和創造力,培養和留住高素質人才。此外,企業還應該注重員工的綜合素質培養,為其提供多元化的培訓和發展機會,幫助員工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為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通過制定全面的人才培養計劃,企業可以培養出適應業財融合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2、實施內部培養計劃
企業可以通過內部培養來提升員工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內部培養可以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工作輪崗、培訓和學習等方面,以幫助員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業財融合的理論并進行實踐。
3、加強外部引進
首先,企業可以通過建立人才庫的方式,收集并管理相關領域的人才信息。其次,企業可以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合作研究、共享資源等方式,吸引并留住優秀的科研人才。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參加行業招聘會等方式,拓展招聘渠道,引進優秀的業財融合人才。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企業需要關注人才的能力、經驗和背景等,以確保引進的人才能夠適應企業的業務需求,并能夠與現有員工和諧共處。通過加強外部引進,企業能夠不斷壯大業財融合的人才隊伍,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4、建立完善的薪酬體系
建立完善的薪酬體系是促進業財融合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重要保障。首先,企業應深入了解業財融合人才的市場需求和實際情況,包括薪酬水平、專業技能、工作經驗等方面的要求。其次,在制定薪酬體系時,應綜合考慮員工的業績、能力和經驗等因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設計,以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提供股權激勵、獎金分配等方式,讓員工分享業務發展成果,進一步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最后,企業應不斷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薪酬制度,確保薪酬體系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通過建立完善的薪酬體系,企業可以吸引和留住優秀的業財融合人才,提高人才的忠誠度和凝聚力,為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5、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是企業吸引并留住業財融合人才的重要保障。首先,企業應加強內部溝通和交流,建立溝通渠道,提高信息透明度,促進團隊協作和信息共享。其次,企業應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包括薪資福利、保險福利、休假制度等方面,增加員工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同時,企業還應提供培訓和職業發展機會,幫助員工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員工的職業成長空間。此外,企業還可以優化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減少員工的繁瑣事務和管理負擔,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最后,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的關懷和支持,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需求,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通過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企業可以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和歸屬感,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忠誠度,為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業財融合是國有企業走向現代化管理和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實施業財融合的過程中,國有企業需要夯實業財融合基礎,明確業財融合原則,創新業財融合方式,培育業財融合人才,才能順利實現業財融合目標。此外,實施業財融合還需要國家和相關部門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可以為業財融合提供更加穩定和有利的環境,從而加快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同時,企業還應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拓展業務領域,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只有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才能實現國有企業的持續穩健發展,并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北京金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