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在這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勞動者用數字為時代賦能,創造更多的可能。他們有一個新的名字——數字工匠。數字工匠是數字時代的踐行者和先行者,他們在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浪潮下,在各行各業開啟的全新生產與服務變革中,為夢想不斷奮斗,為社會注入新動能。
北京中科金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業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 孫昕
用數字技術賦能金融服務
“沒有過不去的坎,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中科金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業部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孫昕二十余年深耕圖像處理、模式識別領域創新一線的感悟。
孫昕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理念,從軟件開發、產品設計、團隊管理,一步步成長為如今的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領域專家,他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金融科技業務場景深度融合,助力銀行有效規避金融風險,邁入只能“快”的時代。
在第一代電子驗印系統剛剛興起時,只能通過模擬柜員人工折角的方式完成驗印,智能化程度相對較低。孫昕深度研究相關技術,將模式識別技術應用到電子驗印系統中。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團隊先后設計研發出了CS 驗印、BS 驗印、快速驗印等多個產品,并廣泛應用于多家大型銀行,使驗印通過率、識別率整體提升了35%,速度提升了2.48倍,引領行業電子驗印系統進入V3.0 時代。僅研發的CS 驗印產品當年銷售量達9000 余套,實現毛利1.3 億元。
“不僅要更新知識和技術,更要緊跟國家發展方向和政策步伐。”孫昕憑借超前的敏銳度和執行力,快速響應國家搶抓人工智能發展重大戰略機遇的號召,率先提出“智能員工”概念。他帶領團隊開始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的研究創新,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SINORPA 開發平臺,實現數據自動對接稅務網站和企業公示系統。基于RPA 相關技術,團隊先后研發出年檢機器人、財務機器人、財政記賬機器人等十多款產品,對企業、銀行、政府等相關領域流程效率優化起到積極作用。
無論面對技術難題或是營收壓力,孫昕總用“再堅持一下”的態度激勵自己和同事,專注科技創新,追求將每一項技術都做扎實。
為了契合中科金財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孫昕帶隊的國家省部級研究中心面臨從成本中心轉型為利潤中心。他深知肩上擔子的沉重,零應收、無銷售、項目人員離職、代碼不完整……任何困難和挑戰都不能動搖他堅定的技術創新信念。孫昕憑著這份責任擔當帶領團隊啟用渠道銷售,一遍遍地完善軟件機器人,6 次業務迭代更新,歷經4 個月推出證照快錄精靈和企業年檢兩個產品,證照快錄精靈將業務時間從4 個小時縮減到40 分鐘,當年銷售近3000 套,圓滿完成了純利任務。
匠心深耕在一線,矢志不渝守初心。作為中關村科學城眾多科技人才堅持自主創新、磨礪創新成色的一個縮影,孫昕和他的團隊用一個個重大項目彰顯著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用一項項創新成果書寫出非公高科技企業日新月異的進步與改變,用可感、可知、可為的點點滴滴為助力海淀建設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貢獻科技力量。
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網絡優化中心大數據AI 創新單元小CEO 李紀華
以匠心促創新 守護千家萬戶信號實時暢通
李紀華2009 年大學畢業后便進入北京聯通,一直工作在網絡優化第一線。他始終堅持“寧爭一分早,不留半秒閑”,每天一早到單位,他便將前一天的網絡運行指標仔細分析一遍,到上班時間網絡有什么問題就了然于胸了,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
2012 年,伴隨高鐵大發展,高鐵信號成了老大難。李紀華將信令數據引入高鐵用戶分析,克服負荷過高、規范空白、缺乏系統三大難題,持續攻關打造了全國首個高鐵用戶感知系統,獲得了當年首都職工自主創新成果獎,也據此完成網優中心第一篇取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從此,他體會到創新的重要性。
高鐵項目后,在網優中心領導的鼓勵和工會的大力支持下,2012 年底成立了以李紀華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十年來,李紀華創新工作室累計申請發明專利十余項、技術攻關成果近百項,創新工作室成果獲第五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站上了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實現了北京聯通職工創新全國獎項零的突破。
進入5G 時代,傳統運營指標體系與用戶業務體驗感知間出現裂痕。如何做好高品質服務工作?如何使網絡投資發揮出最高的性價比?如何使網絡能力跟用戶的業務感知完美正相關?成為急待破解的全新課題。
新時期新課題,新機遇新挑戰。保持不變的只有變化,實現發展的唯有創新。“聚焦ICT 融合,打造行業領先的網絡優化支撐系統,以系統工具的手段代替人工,實現網絡智能分析決策和服務市場精準支撐,以匠心網絡助力移動網絡全面數字化轉型。”李紀華表示,這是他奮斗的初心。
當您走進北京聯通網優中心,第一時間就會被這里的“智慧大腦”5G 智能運營平臺所吸引。在大屏幕上,從綠色到黃色再到紅色,不同色塊代表著當前5G信號在北京地區運行時的狀態。“一張地圖就掌握了全北京5G 用戶可能發生的故障點。紅色則告知工作人員要提前修障,這樣在用戶還沒有感知故障的時候就把故障清理了。”李紀華直言,依托聯通研發的平臺系統,北京全網簇優化后有效良好覆蓋率提升十個百分點,大幅節省了網絡投資。
在新中國成立70 周年慶祝活動中,李紀華與專家同事經過上千次的測試驗證,開創了“5G+4K”的視頻回傳新模式,使電視觀眾收獲了身臨其境般的閱兵體驗;在北京世園會,他以“5G+AI”打造智慧園區,將無人配送、遠程醫療等實驗室研究變為現實應用;在冬奧會上,從智慧高鐵到智慧場館,他帶領團隊打造的高速泛在5G 網絡為用戶提供沉浸式觀賽體驗,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創新不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創新是把一項項基礎工作做到極致后的自然突破。我一定持續用創新行動,詮釋一名通信工程師的初心與匠心。”
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電氣設計科長 耿國慶
矢志不渝 不斷提升機器人自動化水平
自2004 年進入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耿國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機器人自動化這一個充滿無限發展潛力的行業中,為安川首鋼在機器人自動化應用領域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刻苦鉆研、永不停步,這是耿國慶對自己的要求。作為計算機應用與技術專業的碩士,安川首鋼給了他施展才華的大舞臺,在與設備的不斷接觸中提升專業水準。入職不久,耿國慶就被派往景德鎮出差,臨走前申領了一本《機器人手冊》。工作中,他參照手冊內容反復測試,一個項目下來,那本曾經嶄新的《機器人手冊》已經被他翻得滿目瘡痍,卻舍不得丟,這也成為耿國慶一步步成長為機器人電氣設計“大拿”的見證。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也是認識升華的途徑。耿國慶認為,要從瑣碎的、具體的工作中,總結提煉成模塊的、標準的應用類型,最終成為能夠推廣使用,提高所有人的工作效率的功能塊。抱著這樣的理念,耿國慶開始了技術創新之路,他不僅成功引進國外機器人系統行業電氣設計和編程領域先進經驗及知識,還首次提出在電氣設計中引入模塊化、功能化的編程設想,并開創了新型電氣設計模式,提高了程序設計的通用性和可讀性。
在耿國慶的設計理念和創新引領之下,安川首鋼承接了佛吉亞汽車座椅機器人焊接生產線項目,首次與具有“全球第八大汽車零部件商”之稱的佛吉亞建立合作。該項目一舉成名,獲得客戶的高度評價,陸續打開上海匯眾、卡斯馬等各大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大門,為企業迅速占領汽車零部件高端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至此,耿國慶開創的電氣設計模式也成為后來工業機器人行業主流。
一直以來,耿國慶時刻提醒自己要進步、成長,以此為標準自我鞭策、提升。他多次前往德國參與項目學習考察,當時考察現場不允許拍照,資料也不能外借、拷貝,他每次學習回來無論多晚,都堅持第一時間把知識點、技術內容整理出來。經過不斷地學習和探索,耿國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先后獲得3 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9 項國家軟件著作權認證。
發誓要在工業機器人行業中干一輩子的耿國慶,將責任看得異常重要。為了確保設計質量和項目進度,他曾經一年內出差310 多天,輾轉在全國各地,連春節都是在客戶現場度過的。付出沒有白費,耿國慶參與設計的佛吉亞汽車排氣焊接系統、卡斯馬汽車系統有限公司汽車前后副車架機器人弧焊生產線、長春一汽平臺Q3車橋焊接線等諸多項目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對耿國慶來說,想得最多的永遠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故障,確保設備運行正常,不耽誤生產。對他來說,“熱愛自己的職業”才是成功的基礎,是敦促自己進步的動力。“在接觸到國外的同行后,開拓了我的視野,發現了我們的差距。永不服輸、不甘落后的心態促使我更加努力,借鑒、發展、超越成為我新的目標。”
北京郵政信息技術中心技術開發部主任 李純媛
讓數字化從技術支撐向技術引領轉型
“如果你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那么你必須讓自己做得更加完美。”北京郵政信息技術中心技術開發部主任李純媛就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基于業務需求,她總會力爭將研發的軟件系統做到極致,不允許一點不完美的存在。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李純媛立足崗位、大膽創新,主持開發了“普通郵資封片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慈善公益包裹項目”“實地取證信息管理系統”等多個集團公司級信息化系統。她參與的“郵資制簽機集中聯網系統”“跨境電子商務郵件信息管理系統”“報刊客群采集分析管理系統”等多個北京郵政信息化項目,均榮獲中國郵政科技進步獎,個人更是入選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專家庫成員。
隨著電商業務的迅猛發展,對郵政的傳統快遞業務也提出了新的課題,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應急運力采購,項目在短時間內就需要完成評價、招標、采購的過程;郵票產品采購中間環節多,需要進行產品審批、詢價、比價、項目審批等多個環節。類似很多項目,每個項目的采購流程要求也不一致。為了解決業務生產的問題,李純緩帶領的團隊開發了項目報價系統。系統引入流程管理引擎,結合企業小程序及服務號小程序,實現了手機端的項目申報、審批、供應商手機端應標報價、評標開標的全過程管理。為了增強數字化建設靈活性,實現流程可配置、權限可配置、表單可配置、報表可配置、文檔可配置。根據系統配置每一個流程啟動均可以顯示不同的填報項目,每個環節根據配置確認哪些項目可以顯示、可以填報,大大增強了報價項目的靈活性。系統根據供應商報價情況自動生成報價項目低價匯總、產品低價匯總、中標情況匯總報表。在指定環節生成中標確認文件,根據系統配置生成word 文檔。系統可隨時查看業務流程運行情況。業務流程數字化可以進一步規范業務流程,為業務管理留痕,生成輔助報表,自動確認中標情況生成文件。手機端操作也讓供應商可以直接通過手機完成報價處理工作。
近年來,李純媛一直關注移動互聯網技術如何賦能郵政經營管理模式,帶領技術開發團隊從技術路線、資源整合、數據共享、用戶體驗等多方面考量分析,借助微信平臺構建“北京郵政+”“北京郵政微金融”等小程序生態,主持研發“金融客戶大走訪系統”“網點金融積分績效及獎金分配系統”“支行大排名系統”等科技賦能工具。與此同時,她已領創開發科技賦能系統30 余個,有力推動了郵政信息化建設從技術支撐向技術引領轉型。
“需求是引擎、挑戰是動力、完美是目標,我和我的團隊將會一往無前,努力提高技術水平,不斷地將郵政各項業務數字化,形成一個個新一代的數字工匠。”李純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