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 文/攝
本期專家
徐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心臟及大血管疾病中心心臟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心血管外科專業工作30 余年。
即使進入立春節氣,依然正值數九寒冬。對此,知名心外科專家、天壇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徐東強調:一月底二月初的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且室內外溫差大,心血管疾病進入高發期,因而請讀者朋友和網友們注意以下六個方面。
人體的血管尤其是心臟冠狀動脈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引發供血不足,并可能導致血栓栓塞,誘發心血管疾病發作。因此,中老年人最好不熬夜,早晨醒來時不要立刻起床,而是先在被窩中活動一下身體,然后再起床。洗臉、刷牙要用溫水。建議室內溫度最好在18—25℃,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房間要注意通風。中老年人一般夜尿較多,夜間上衛生間時要穿上衣服注意保暖,以防受涼。洗澡前應先等浴室溫度上升后再脫衣入浴,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外出時要多穿衣服,并戴手套、帽子、圍巾,注意保暖,特別要注意頭和腳的保暖,防止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節。因呼吸道感染可促使原有心血管疾病發作,加重病情,引起并發癥,特別是對于抵抗力差的中老年人,尤其要引起重視。建議盡量不要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交叉感染。平時注意開窗通風,長時間緊閉門窗會導致室內缺氧,刺激室內細菌滋生,因此要注意適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發生呼吸道疾病要及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誘發心血管嚴重并發癥,如心衰、心梗等。
對于病情穩定的心血管病患者適當運動有益健康,相反運動量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升高。所以,心血管病患者在病情穩定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極拳等,鍛煉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鍛煉后以自我感覺舒適為宜,宜長期堅持以增加血管的耐受力,并保持已有的彈性。特別應該注意的是,冬季不宜晨練。這是因為冬季太早出門鍛煉,室外氣溫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同時每天上午6—12時是冠心病患者出現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高發時段,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極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另外,早晨低層空氣不易上升,靠近地面的空氣比較污濁,在這樣的環境下鍛煉不利于健康。鍛煉活動應選擇下午進行,同時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掌握好運動量。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走親訪友聚餐,迎來送往相對比較頻繁,加上氣溫變化無常,很容易使人產生煩躁、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心血管病患者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防止情緒波動,保持心理平衡。
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各喝一杯白開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心肌梗死。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中老年人飲食要以清淡為主,要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要少吃油膩食物。此外,要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以防便秘,排便過于用力會使腹內壓力增高,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有煙酒嗜好者,要盡量戒掉煙酒。
對于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別是體質弱、抵抗力差、合并各種疾病的患者,更要提高防范意識,不要隨意停藥,應該嚴格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如出現胸悶、胸痛、牙痛、左上肢麻木等,都可能是心血管發病的前兆,自己和家人要注意辨識并及時就醫。此外,應準備保健藥盒隨身攜帶,用于放置治療心絞痛、心肌梗死、高血壓的療效確切的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等。
徐東建議,平時家人最好學習和掌握相應的急救常識和方法,以備危急之時所需,有助家人及身邊人的健康與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