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丹
按照導航的指示七拐八拐,太陽西下,我都沒找到預定的民宿。
很早就想要去見識“大漠孤煙直”的壯闊悲涼,去看那一望無盡的“金黃”。于是,屬于中國第七大沙漠、位于鄂爾多斯的庫布奇大沙漠成了我的最優選??僧斏硖幤渲袝r,我才發現,無邊的黃沙遮蓋在這片無際的土地上,憑我耗盡眼力去找尋,也看不到一絲綠意,沒有潺潺流水,沒有巍巍群山,干凈的只剩下遠處青藍的天空上散射出萬道光芒。此起彼伏的沙丘,風吹過的風沙紋理,肉眼可見的雙云層流動,一半陰晴的沙丘堆,沒有一絲涼意,沒有一只飛鳥,只有帶著滾燙熱情的風直逼而來,讓人窒息。這與我想象中風不靜、沙不停的美好大相徑庭。
讓我能真正感受到沙漠魅力的時候,車已經開到了響沙灣,隨著多年前《爸爸去哪兒》的熱播,使它這些年來頗有名氣。被稱作“黃河金腰帶上的金紐扣”的響沙灣位于庫布奇沙漠的最東端,是我鄂爾多斯行的第一站。之所以稱之為“響沙灣”是因為在游客在滑沙時,耳邊會響起轟隆隆的聲音,而把沙子攥緊在手里時,又會聽到像呱呱呱的蛙鳴聲,實在稀奇。
根據導游介紹,響沙灣和沙坡頭都處于黃河近側,一個是庫布奇沙漠的邊緣,另外一個是騰格里沙漠的邊緣。我不由去想,我們中華民族母親河是真的命運多舛,別的大江大河流經之處都是草木豐美,水源充沛,只有她,身邊不是沙漠就是黃土高坡,還能一路流淌,最終匯入渤海,想來這倒是一個十分勵志的故事。
響沙灣的駝苑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駱駝群,我去的時候是六月天,正趕上駱駝換毛,新駝毛還沒有完全長好,摸起來毛茸茸的。響沙灣駱駝的性格要比書本中描述的還要溫順,不論迎面而來的是多么駭人的熱浪,只要眼前的駱駝腳掌的印記延綿不斷,便會讓我們滿懷憧憬。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鄙诚达L塵,駝鈴悠悠,一列整齊有序的駱駝隊在領隊人的帶領下,向著沙漠盡頭行走,腳下的細沙瞬間變為璀璨生輝的寶石。大漠如潮起潮落,憑借落日余暉,尤夕陽照射在駱駝身上,真就似兩座小山,那是任何顏料都調不出的色彩,像一張被大自然渲染過的砂紙。綿亙不絕的金黃大漠,如同一只皈依山河的鳥兒,收起鋒芒畢露的棱角,低訴著古今中外,吟唱著一段段古老的故事。移動的駱駝隊則是這美麗神秘之地中逆流的時鐘,周而復始地穿行于此,從不停歇。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蓮花象征著高雅、圣潔,當在干燥、蒼茫的沙漠里,融入白色蓮花這一亮點,那絕對讓人眼前一亮。蓮花酒店是矗立在響沙灣門口的“大門面”,從高處看很像外星人在地球上修建的基地,這個“蓮花”的造型,并非設計團隊刻意設計的結果。而是考量了固沙、防風、收集雨水等多重作用后,設計的幾何圖形。酒店內部整體營造出一種素雅安靜的度假氛圍。我們可以和別的游客一起用銅壺熬一壺熱氣騰騰的咸奶茶,泡上風干的牛肉片、馓子、奶酪和炒米,濃厚的奶味縈繞的唇齒之間,這樣的美味是屬于鄂爾多斯舌尖上的文化。一日疲乏之后,傍晚在這里可以依沙而憩,看孤月,賞繁星,遠離城市嘈雜煩惱。在從容的日子里,也讓時光都變得更加慢悠悠。
天造沙堅,承載千秋歲月。響沙灣的沙子不僅會“唱歌”,而且賦上了靈魂。悅沙島這里的沙雕園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文化主題,今年是以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為主線,就地取材堆砌雕制出一個個經典場景。
在沙雕藝術園中,我們可以看到“梳妝擲戟”故事中的情景,呂布與貂蟬相擁在鳳儀亭,精美的玉石欄桿,巧奪天工的假山……我們可以看到關云長單刀赴會,細致的水紋,入木三分的須子……一座座精雕細琢、活靈活現的沙雕作品巋然屹立于大漠之中。這里的沙雕與其他地區的作品略有不同,不光主體人物十分傳神,連同人物所處環境也都精心布置還原,庭院、小徑、假山、船舶等,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三分天下的大環境中。經過正午陽光的暴曬,每一個作品表面的一層沙子變成金黃色,使整個園區充滿張力,實在妙哉。
“沙本是最無依無著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毕矚g沙漠的感覺,坐在一個巨大的沙丘上,雖然周圍只有無邊無際的沙海,什么都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但是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東西慢慢從沙礫中冒出頭來,散發光芒。黃沙大漠的浩浩渺渺、起伏不斷,營造出的一種孤獨和無力,讓身處在大城市的我們盡情放空,感受渺小,更加敬畏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