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麗檸
失格,意思是沒尊嚴,丟面子。日本失格鼻祖太宰治認為,人間失格,就是失去做人的資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語式,至今在日本流行如初。正如垣谷美雨的小說《老何所依》中女主角后藤篤子所說,“活得這么窮,可真是對不起啊”。
《老何所依》講述的是一個家庭因為缺錢而造成生活窘迫的故事。小說里的人們,倒不至于過著缺衣少食的生活,但由于沒錢不能隨心所欲地生活,說到底,還是令人煩心的事。
小說由后藤篤子家中的女兒要結婚、婆婆要續交養老院的費用、公公去世要下葬,以及篤子夫婦雙雙失業而造成的缺錢困境為始,通過描述篤子一家如何度過這段艱難日子的爆笑故事,對讀者進行了“是什么造成了貧窮”和“貧窮又造成了什么”的心靈拷問。
正如在兩位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合著的《貧窮的本質》中所提到的觀點:貧窮是結果,而不是原因。那么,我們為什么受窮?
就拿小說中的篤子家舉例吧。女兒結婚花費巨大,只是篤子夫婦心疼自己花多了積攢的養老金而已,還不構成篤子的主要焦慮。真正令他們焦慮的是:第一,公婆的房產賣了2 億日元,便住進了高檔養老院,享受起生活來。按理說,公婆的做法沒錯,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余生皆假期”嘛。但沒想到的是,也許是生活太優越了,這對老夫妻一下子住了十七年,不僅花光了賣房子的錢,他們的養老金也不夠住養老院,還要篤子與小姑子家每月各貼補九萬日元。看到了吧?過度消費是罪魁,消費主義的陷阱無處不在。
如果沒有了賺錢的能力,一直這樣活下去,也是很令人擔心的事情。這是篤子焦慮的第二個原因:夫妻雙雙失業了。失業這種事,的確是個人很難預料與控制的。篤子夫婦除了努力地找工作,毫無其他辦法。但再就業,丈夫顧及面子,看上去不太積極。倒是篤子家里家外顯出了“大女主”的風范,才令家中生活如常,各種問題迎刃而解。

既然貧困是結果,它也不可能一直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貧窮的存在勢必造成些什么?垣谷美雨在小說中寫道:“貧窮甚至會改變人格——那是真的嗎?每個人都會這樣嗎?”
我們先不討論貧困能否改變人格,但至少改變了行為。看到篤子與朋友神田皋月津津有味地討論省錢的招數,的確令人覺得“在家上廁所都是罪過”。省錢的念頭,具有一定的傳染力。
貧困不僅束縛身體,還摧殘心靈。隨著心靈的扭曲,便出現了“失格”的現象。最基本的失格是說謊。書中的每個人,都因為貧窮而說了謊。最嚴重的是,在皋月的介紹下,篤子的婆婆冒充別人家的過世老人,去騙取政府養老金,而她們則賺取傭金。雖然后來婆婆讓篤子將錢退了回去,但“人格”的確是失掉了。
那么,我們還有沒有一點對抗貧窮的方法?比如隨遇而安;又比如,管理好自己的欲望。人類的欲望是沒有盡頭的,但是生命有。如果不想在自己的欲望里窒息而死,最好還是讓日子過得細水長流一點吧。在今天的人類社會,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想要靠著養老金高枕無憂地生活,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啊,要時刻保持“勞動”的戰斗力,保持“勞動最光榮”的念頭。小說里的婆婆,在花光財產以后,不是也放棄了高檔養老院的奢華,回到兒子家過起了“平民”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