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暉
中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在各項工作上爭一流、創一流,推動中山“鳳凰涅槃”、高質量發展,為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中山貢獻。
“我們要搶抓廣東正迎來新一輪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的新機遇,再次唱響‘春天的故事,邁開大步推進大改革大開放,集中精力謀發展抓發展,堅定不移以高質量發展牽引中山現代化建設。”
近日,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表示,中山全市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落實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與廣東省兩會精神、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等緊密結合起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在各項工作上爭一流、創一流,推動中山“鳳凰涅槃”、高質量發展,為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中山貢獻。
一流營商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
最近,中山為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建立了“企業管家”團隊、“馬上辦”團隊,并且采取“企業吹哨,政府報到”模式,這種“一對一”服務到企的形式得到了落戶中山的企業的很高評價。
“高質量發展靠企業,只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山才能高質量發展。”郭文海說,中山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頭號工程”,要把中山打造成大灣區項目審批最快的城市之一,并對標深圳等先進地區,全面優化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要素支撐、政務服務、法治服務、城市環境等,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推進中山高質量發展。
據悉,中山持續推進政府服務企業工作,印發實施《中山市市鎮兩級領導聯系服務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工作方案》,加強企業走訪服務,向前關心呵護企業,了解企業發展訴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題,鼓勵支持企業堅定信心、扎根中山,并且系統謀劃制定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支持企業降本增效、做大做強。
另外,針對企業發展難題,中山推出《中山市“拼經濟、穩增長”新春惠企政策》,包括了強產業穩增長、擴投資增動能、穩外資拓市場、擴內需促消費、穩崗位促就業等五大行動舉措,共包含18條具體政策,為企業送出價值約5億元的新春“大禮包”,單項最高獎補2000萬元,基本涵蓋了企業全生命周期。
為激勵推動產業創新發展,中山設立100億元政府引導基金,投入50億元支持制造業數字化升級。同時,全面鋪開低效工業園改造,已整備出超萬畝土地,“拿地即動工”已成常態;投入50億元實施中山英才計劃,優待人才力度前所未有。
中山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據了解,深中通道將于2024年通車,中山在未來將加速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與周邊五大國際機場和五大國際港口的連接將更加緊密,發展潛力也越發強勁。
產業升級?打造高質量“十大艦隊”
1月30日,中山市94個制造業投資項目集中動工,總投資額達204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2月23日,中創集團超百億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落戶中山,郭文海在會上表示,中山一定會無私高效貼身服務好項目落地,并且長期服務好項目高質量發展。并承諾,調動一切可用資源,以改革思維并聯推進前置工作,將正常需要大半年的時限大幅壓減,確保6月底土地掛牌、7月底拿地動工……這些都是中山用“真金白銀”的政策,激勵企業項目加快投資落地中山,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中山以工業立市、堅持制造業當家,產業基礎扎實。2022年,規上工業產值約7000億元,新增596家規上工業企業,累計達2200多家。全市三次產業比為2.5:49.4:48.1。目前,中山擁有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18個省級專業鎮,形成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白色家電等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五金制品、海洋工程、健康醫藥、燈飾等8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當前,中山正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制造業當家”的決策部署,集中優勢資源,以產業生態思維,重點規劃打造以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四大產業為引領,聯動高端裝備、光電光學、燈飾照明、中山美居、現代農業與食品、現代時尚等六大產業的新時代中山現代產業集群“十大艦隊”,加快建設制造強市,領航中山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中山將數字化智能化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出臺《中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聚焦標桿企業、標桿平臺、示范園區(產業集群)。中山市財政5年拿出50億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鏈條、全領域、全要素支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國企改革方面,中山市要求國資國企通過“八大攻堅行動”、64項具體措施,錨定目標,超常發力,推動市屬國企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另外,中山著力構建大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一方面,實施領軍企業和龍頭骨干企業“雙培育”計劃,在研發、品牌、用地、人才等方面給予企業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制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發展實施方案,以政策組合拳支持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
產業新發展離不開新規劃。郭文海強調,要抓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改革,大膽探索“工改”(村鎮低效工業園升級改造)新模式新路徑,加快建設十大萬畝級現代主題產業園,重構中山產業發展大平臺,改出制造業當家新氣象。要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大力支持本土優質企業增資擴產,加快開展大招商、招大商,全力以赴擴大工業投資。
為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中山發布了戰略性產業集群相關企業白名單和戰略性產業集群相關企業融資需求情況名單,建立了工信部門與銀行機構聯動機制。截至2022年12月,中山市累計支持戰略性產業集群企業13200家次,累計融資1835.66億元。
同時,組織開展系列融資對接互動,為企業送上低利率、高效率的融資服務;持續開展融資對接活動,遴選出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有融資需求的200多家中小微企業;組織多家銀擔機構,分片區開展5場金融惠企對接活動,提供融資授信3.5億元,主動靠前服務,讓銀行比利率,企業選服務,為企業提供一系列多元化、低利率、方便快捷的專屬融資產品和服務。
站在新時代風口的中山,正以嶄新的姿態,堅定的信心,闊步走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
編輯/張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