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東的根本出路,也是廣東實現現代化的唯一出路。廣東相繼召開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兩會”和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為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高水平推進廣東現代化建設標定了“路線圖”“作戰圖”。
廣深港高鐵人潮涌動,深中通道建設晝夜不息,廣州港貨輪往來不絕,春節文旅消費大幅回升……南粵大地,“春色滿園關不住”,激蕩起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氣象。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廣東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為廣東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指明前進方向、注入磅礴動力。
總書記、黨中央的指引,猶如閃耀的燈塔,引領航程。廣東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快馬加鞭、提早謀劃,近日相繼召開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兩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提出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總抓手,努力闖出一條新路來。
從過去五年來看,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連上3個臺階,成為全國首個GDP超12萬億的省份。2022年,廣東GDP同比增長2%,預計達到12.8萬億元。基于此,廣東提出了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的預期目標。
按照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宏偉藍圖,根據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的要求,今后五年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高質量發展實現新進步,經濟實力邁上新的大臺階,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制造業這份厚實的家當做大做強。
吹響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沖鋒號
1月28日,春節后首個工作日舉行的廣東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是近年來廣東召開的最大規模的會議,參會人員云集方方面面代表、縱貫省市縣鎮村各級,全省2.6萬多人在主會場和分會場參會,并向全省直播。中外知名企業負責人和政府各級干部聚集在一起,熱烈氛圍里透出的新氣象與室外的新春氣象交相輝映。
“廣東經濟的‘危源自高質量發展不足,‘機要靠高質量發展才能緊緊抓住。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東的根本出路。”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動員講話中說,“改革開放是廣東最鮮明特征,高質量發展是廣東最光明前途。我們堅定不移往前走,強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循環中的關鍵功能,依托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發揮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臺作用,扎扎實實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會上,廣東省長王偉中表示,要全力支持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與會多位企業代表在發言中表示,對廣東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將繼續投資廣東、扎根廣東。
圍繞狠抓重點項目重大平臺建設、堅持制造業當家、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發揮金融“活水”作用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五外聯動”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等主題,會議展望新一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計劃,確保實現廣東省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的目標。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平臺要發揮動力源作用。廣東將突出深化粵港澳合作,建立并協調落實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年度任務清單,扎實推動橫琴、前海、南沙3個平臺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任務落地落實,推動3個平臺在改革開放上當先鋒、在吸引外資上挑大梁、在制度創新上做尖兵。廣東還將啟動“數字灣區”建設,深入推動“灣區通”工程,加快灣區全面數字化發展。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大項目要繼續挑大梁。2023年廣東計劃重點建設項目1530個,完成投資1萬億元;確保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基礎設施投資和工業投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今年廣東要建成投用廣汕汕高鐵、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廣湛高鐵、梅龍高鐵、惠州機場、陸豐核電等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建設漳汕高鐵、梅武高鐵、珠三角樞紐機場等項目,全年新增鐵路建設里程共866公里。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制造業當家。目前,廣東制造業總產值已突破16萬億元大關,擁有70余萬戶制造業企業法人和一大批優質企業、8個萬億元級戰略性產業集群。新一年,廣東將加快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的立柱架梁,著力推動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提質壯大現有的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新增3個萬億元級、4個以上5000億元級產業集群,力爭推動全年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同時,將推動9000家以上的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發展平臺。
此外,廣東金融部門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融資支持,實現制造業、科技創新、小微企業信貸增速超過20%;財政部門將統籌1500億元支持制造業當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重點工作;住建部門將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00個以上,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22萬套(間),加快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難題。
在地市談高質量發展發言環節,廣東省政協副主席、佛山市委書記鄭軻說,2022年經濟工作挑戰多,今年也不會少,但今年肩負挑大梁的更高目標,必須拼出佛山功夫,不走老路,勇攀新路,確保GDP增長6%、工業投資增長15%、進出口增長5.5%,把“高質量發展”、“制造業當家”干成穩中求進、走在前列的升騰景象。今年,佛山生產了一款石灣公仔叫“奔跑兔”,未來佛山將堅持以“奔跑兔”比速度,用快干、實干來改作風、樹新風。本次大會之后,佛山將派出招商、招工、暖企、搶訂單四支隊伍奔赴全球各地。
作為廣東第四個GDP破萬億的城市,2023年,東莞宣布將堅持制造業當家,堅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爭取實現全年增長6%的目標。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在會上表示,東莞把2023年定為“招商年”,實施“全員招商”,力爭東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基地產值破千億元。肖亞非還透露,東莞將投入2.4億元支持企業春節前后穩工促產,全面提振民營企業信心。
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大年初一,在廣汕高鐵惠城南站的建設工地上,15臺吊機一字排開施工。為確保工期,春節期間,這里200多位建設者留守一線堅持開工。這是當前廣東各地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的一個縮影。
在剛剛過完的春節,廣州市對假期仍正常生產、符合條件的工業、郵政快遞和建筑企業員工給予每人每天150元留工補貼。深圳也拿出2.7億元對支持企業發展生產、幫助員工穩定就業。
廣東不斷強化經濟大省勇挑大梁責任,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連日來,全省多地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取得新進展。在深中通道的建設現場,伶仃洋大橋首片鋼箱梁完成吊裝,標志著大橋進入上部結構鋼箱梁吊裝施工新階段;汕汕鐵路全線水中最大跨度連續梁——跨濠江水道160米剛構連續梁順利合龍,項目建成通車后,從汕頭到廣州的時間將縮短至1.5小時;佛清從高速北段通車運營,形成清遠—佛山—湛江的快速通道……
政府、企業,一個個明確的目標顯示,前景可期。2023年,廣東爭取社會融資規模增長10%以上;確保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萬億元;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云浮市委書記盧榮春說,今年云浮將高起點創建6個產業承接平臺,高質量打造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說,2023年將努力實現汽車產銷同比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今年,廣東將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扎實抓好重大工業項目建設,計劃重點建設項目共1530個,總投資達8.4萬億元,續建項目1281個,新開工項目249個。
加快建設制造強省
“以實體經濟為本,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了今年廣東發展大計中的“重中之重”。
今后五年,廣東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總抓手。“廣東過去以制造業起家,也必將依靠制造業當家贏得未來,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具體而言,2023年廣東將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開展“畝均”等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政府工作報告中,廣東明確了從集群到產業鏈再到企業的任務路線。比如,廣東將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打造“鏈主”企業引領、單項冠軍攻堅、“專精特新”企業筑基的世界一流企業群。
廣東將加快加力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的立柱架梁。在全省高質量大會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涂高坤表示,廣東將努力營造大環境、貼身服務企業,把工信部門打造成為制造業企業的“娘家”,推動科技、人才、資金、土地、能源等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中配置,持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堅定不移致力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企業敢干、敢闖、敢投。農業農村的發展是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劉棕會則表示,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緊迫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一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全省高質量發展釋放巨大創造動能、消費潛能和發展空間,把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壓得更穩、更實。
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2月13日上午,廣東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動員大會在廣州召開。圍繞“百縣千鎮萬村”的高質量發展,來自廣東部分市縣、省直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和企業經營者代表一一表態發言,廣東省委、省政府同各地級以上市簽訂責任書,珠三角地市與粵東西北地市雙方簽訂對口幫扶協議。
責任書,就是“軍令狀”;對口幫扶協議,承諾的是“真幫實扶”。賽龍奪錦,比學趕超。賽的是一往無前的決心、干勁,比的是勇挑大梁的膽識和能力。
未來廣東經濟如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最大的短板在縣域,最大的潛力也在縣域。如何使短板變長、使潛力變現,是廣東在現代化新征程上闊步前行的必答題。
大會上,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逐漸清晰。因地制宜壯大縣域經濟、強化節點功能建設美麗城鎮、加快城鄉融合促進一體化發展,成為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點任務。
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是關鍵,就是要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這些年,廣東不少地方在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方面,做出了成績,形成了特色。
比如說,徐聞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讓人眼前一亮。徐聞地處粵西的雷州半島,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縣份,全域面積基本上都是火山灰形成的紅壤,土地貧瘠,但適合種植菠蘿。當地就在菠蘿種植上做文章,菠蘿的種植面積達35萬畝,成為聞名遐邇的“菠蘿的海”。
與此同時,他們一方面抓科技興農,改變了過去農產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在省農業部門指導下摸索出“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最大程度上確保菠蘿種植戶增產增收。
除了徐聞,廣東還有許許多多的鎮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城吃城”,比如梅州金柚、茂名荔枝、英德紅茶、新會陳皮、增城菜心,形成了名村名鎮名縣名品,各展所長、各具特色,成為助燃“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的“星星之火”。
融入大灣區建設,是粵東西北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因地制宜”。目前,廣東已經建立起縣級對口幫扶協作機制,推動珠三角產業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有序轉移,建設一批億元級項目、扶持一批十億元級企業,實現產業共建、產業共強,從而搭上大灣區產業發展的“順風車”。
創新,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去年年初,廣東農業部門以預制菜為抓手,實施“農業的工業化”戰略,一年里在全省興建了11個預制菜產業園,把市場一時容納不了的鮮活農產品直接轉化成預制菜,在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的同時,大大延長了農產品的銷售半徑和銷售周期,為農民的增產增收添加了一道可靠的“保險”。今年春節期間,廣東預制菜銷售總額超128億元。而在春節前,廣東農業部門推出預制菜“廣東年魚”,直接把因疫情滯銷三年的湛江金鯧魚銷售一空。
當下,廣東廣大干部群眾正以“釘釘子”精神,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樣本,朝著“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目標,只爭朝夕,踔厲奮發,向著“更加郁郁蔥蔥”的“新廣東”進發。
編輯/張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