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明超
近期,巴黎、紐約多所高校宣布禁止教師和學生使用ChatGPT,旨在防止學術欺詐和剽竊,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甚至研究出檢測AI 生成文本的全新算法DetectGPT;微軟推出由ChatGPT 支持的最新版本Bing(必應)搜索引擎和Edge 瀏覽器;百度官宣大模型新項目“文心一言”……
過去幾周里,教育行業(yè)、科技行業(yè)、投資行業(yè)、營銷行業(yè)都將目光鎖定在ChatGPT 上,互聯網上也熱議不斷,有人擔心ChatGPT 會搶了自己的工作,有人看好ChatGPT 的未來。可以說,把ChatGPT 稱為2023年第一個成功刷屏的詞一點兒也不為過。
究竟什么是ChatGPT?它又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2022年11月30日,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 推出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ChatGPT,它能做到與人類幾乎無異的聊天場景交流。ChatGPT 和用戶或專業(yè)或有趣或充滿哲學意味的對話截圖被曬到網上,導致人們對它更加好奇,一時間紛紛注冊、應用,使其快速風靡全球。
2023年2月2日,OpenAI 發(fā)布ChatGPT 試點訂閱計劃——ChatGPT Plus。ChatGPT Plus 以每月20 美元的價格為訂閱者提供服務,除了對話功能,訂閱者關注的還有它能完成撰寫郵件、文案、代碼以及翻譯等任務。
至今,ChatGPT 的活躍用戶已經過億,除了用戶,資本也紛紛涌向這條賽道。
ChatGPT 是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進展的成果,AIGC 技術主要涉及兩個方面,自然語言處理(NLP)和AIGC 生成算法。數據顯示,到2025年,AIGC 產生的數據將占所有數據的10%,而該比例在2021年不足1%。根據現有技術及需求成熟度預測,2030年AIGC 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萬億元。
目前,布局AIGC 生成算法和數據集賽道的企業(yè)主要有Meta、英偉達、百度、視覺中國等,布局NLP 賽道的企業(yè)主要有微軟、谷歌、科大訊飛、拓爾思等,布局算力賽道的企業(yè)主要有瀾起科技、天孚通信、中興通訊等。
除了這些大公司,在國內,也有不少人用打擦邊球賺差價的方式,靠ChatGPT 賺上一桶金。他們在國內平臺上,通過注冊海外官方賬號為國內用戶提供“人工智能交互”服務,以此牟利。在命名和產品設計上和ChatGPT 官方極為相似,給人以ChatGPT 中國官網的錯覺。
被學生盯上是因為ChatGPT 可以用來完成作業(yè),被用戶盯上是因為它既有趣又能輔助工作,被中間商盯上是因為有利可圖,而被資本盯上則意味著它是一種趨勢、一種未來,背后有無限的可能和商機。
從ChatGPT 的技術邏輯來看,許多工作都可以由它完成。首先,ChatGPT 擅長處理數據和文字,程序員、分析師等數字技術類工作和文案、新聞等內容創(chuàng)作類媒體工作會率先成為它的應用目標。ChatGPT制造商 OpenAI 已經在考慮用人工智能取代軟件工程師,數字媒體巨頭 BuzzFeed 表示會用ChatGPT 生成更多新內容。除此之外,教育、金融、設計等行業(yè)的相關工作都和ChatGPT 的能力契合,這些領域會成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創(chuàng)作的科學著作《控制論:或關于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學》中提到:“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使人手對機器競爭而貶值,那么現在的工業(yè)革命使人腦對自動機(以電腦為控制中樞)競爭而貶值,希望社會對此引起關注。”也就是說,基于ChatGPT 的能力,如果ChatGPT 被廣泛應用,未來會有許多崗位被它占據,導致“人腦貶值”。
那么,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ChatGPT 的使用效果如何,真的能替代人類嗎?
從技術底層來看,ChatGPT 仍建立在AIGC 的基礎之上,并非首創(chuàng)產品。但它引入新技術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Human Feedback,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解決了生成模型的一個核心問題,即如何讓人工智能模型的產出和人類的常識、認知、需求、價值觀保持一致。在新技術的作用下,ChatGPT 不再像以往的智能產品一樣容易被冠上“AI 智障”的稱號。在回答問題時,它的答案更流暢、更人性,產出的作品也基本合格,不再只是答案的堆砌。它有了創(chuàng)造性和邏輯,甚至還通過了谷歌L3 入職測試,有資格成為一名軟件工程師。可以說,ChatGPT 是截至目前同類產品里最成功的一個。
比如華大基因的CEO 尹燁向ChatGPT 提出“是人馴化了貓,還是貓馴化了人”的問題,它的回答就有理有據,有辯證有思考。

ChatGPT 產出的內容大有進步這點毋庸置疑,但從目前使用的情況來看仍存在進步空間。首先,由于ChatGPT 是通過連接大量的語料庫來訓練模型,這些語料庫基于互聯網開放信息,包含真實世界中的對話,這就導致產出內容在很多細節(jié)上經不起推敲,會出現文字、術語等小問題。同時,產出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都難以保證,甚至出現乍一看有理有據,一分析卻漏洞百出的情況。對于ChatGPT 而言,如何保證內容的精準性是技術上的一大難關,也是未來需要突破的重點。
總的來看,ChatGPT 相較于以往的人工智能確實有了質的進步,也無疑會是一種趨勢,充滿無限可能。但短時間內,它還只是一個輔助工具,無法成為獨立的生產力,大量落地應用并對各行業(yè)造成沖擊的情況也暫時不會出現。
回歸我們所處的營銷行業(yè),ChatGPT 又會掀起怎樣的風暴?
ChatGPT 的出現給人工智能圈帶來一場震動,這場震動不僅影響科技領域,還波及各行各業(yè),我們身處的營銷行業(yè)也必然受到ChatGPT 的影響。
首先,ChatGPT 具有產出內容的能力,而內容營銷是如今營銷工作繞不開的話題,以ChatGPT 為代表的AIGC 會對內容營銷帶來不小的沖擊。同時,在關于ChatGPT 的諸多討論中,有一個熱議的話題就是“ChatGPT 是否會代替搜索引擎”,從營銷的角度看,搜索將平臺、廣告主和用戶三者相連,搜索發(fā)生變化,營銷也需及時調整。同時,ChatGPT 能完成的工作中,許多都和營銷行業(yè)相關,比如媒體網站Insider 整理了一份被人工智能技術取代風險最高的工作類型清單,其中廣告、新聞、市場研究分析師、平面設計師等職業(yè)都和營銷行業(yè)存在或多或少的聯系。

所以,隨著ChatGPT 的火爆,營銷行業(yè)必將受到影響,呈現出新的發(fā)展趨勢。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AIGC 都將變得至關重要。
以往用戶對AIGC 內容主要存在兩點不滿:一是AIGC 的內容漏洞百出,一眼就能看出是AI 所作;二是這樣充滿漏洞的內容投放過度,刷屏霸屏,容易引起反感。而如今的ChatGPT 基于GPT3.5 優(yōu)化和RLHF 技術,具有更高效、準確的生成能力,在反復測試中都交出了不錯的答卷,雖然也有瑕疵,但這些問題都會不斷被修復、解決。未來,用戶會越來越難以分辨出內容是否AI 創(chuàng)作,甚至AI 創(chuàng)作的質量會比肩專業(yè)人士。除了內容質量方面,由于AIGC 根據大數據生成內容,所以AI 的創(chuàng)作速度和效率肯定遠超人類。
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未來AIGC 內容將更為重要,內容營銷將會呈現出UGC(用戶生成內容)、PGC(專業(yè)生成內容)和AIGC 三足鼎立的發(fā)展趨勢。
在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下,相信廣告主會調整內容營銷的預算分配,加大對AIGC 的投入,營銷方案也需做出調整。
以往,搜索引擎常常是用戶的第一信息入口,此時可以利用人們對搜索引擎的依賴和使用習慣,在人們檢索信息的時候將信息傳遞給目標用戶。在營銷人眼中,搜索引擎連接了平臺、企業(yè)和用戶,是品牌宣傳的一個重要切口。
國外搜索引擎市場一直是谷歌占據榜首,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國內的市場也呈逐年增長趨勢。數據顯示,我國搜索引擎市場規(guī)模已達千億級,預計2025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680 億元。
而現在,ChatGPT 出現并火爆,說它會即刻取代搜索引擎過于夸張和絕對,但從現實情況看,它必然會對搜索引擎帶來一定的沖擊。相較于搜索引擎,ChatGPT 并不是把所有消息呈現在你面前,而是針對你的需求在龐大的數據庫中,篩選、組合出最適合的答案。同時,更吸引人的是ChatGPT 的互動玩法。
ChatGPT 這種智能互動的搜索模式打破了過去搜索引擎產品對信息的壟斷,未來也確實可能顛覆傳統(tǒng)搜索引擎的現有模式,成為用戶信息檢索的第一入口。
當ChatGPT 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甚至逐漸成為用戶第一信息入口時,品牌就需要思考如何通過ChatGPT 展現品牌,通過ChatGPT 觸達用戶變得十分重要。這也會導致AIGC 營銷分割搜索引擎營銷的市場,使得營銷環(huán)節(jié)、營銷生態(tài)發(fā)生變化。
歐盟負責內部市場的委員蒂埃里·布雷東日前就“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發(fā)表評論說,這類人工智能技術可能為商業(yè)和民生帶來巨大的機遇,但同時也伴隨著風險。比爾·蓋茨評價ChatGPT時認為“這種人工智能技術出現的歷史意義,不亞于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的誕生”。
關于ChatGPT 的討論還在繼續(xù),觀點不盡相同。
雖然目前ChatGPT 還只能被作為輔助工具而不能單獨當作生產力,但它的出現將AI 發(fā)展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真正的較量也才剛剛開始。未來會何去何從并不好估計,畢竟技術的奇點一旦突破,許多事情都將變得無法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