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 文 清晨 圖
最近,國寶們有點兒潮,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個“知識主播”。且瞧,奇妙博物館的直播首秀已開始。
大家好!歡迎來到直播間,我先介紹一下自己。
我是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長信宮燈,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滿城縣漢墓,咳咳,不用算了,本燈已經2000 多歲了。通高48 厘米,重15.85 千克,全身金燦燦的,整體呈宮女跪坐執燈狀。我由青銅制成,分頭部、身體、袖管、弧形屏板、燈盤、燈座六個部分,結構便于拆卸,燈盤可轉動,燈罩可開合。等等,我把鏡頭拉近一點。大家仔細看,我臉型圓潤、眉眼細長,端莊謙恭,堪稱漢代模特兒。來,跟我一起做,雙膝并緊,臀部坐在腳后跟上,嗯,就是這么優雅。
本燈的設計極具環保理念。宮女左手執燈,右手手臂舉起,袖管自然垂落,別誤會,不是在擋風,實際上是在吸收燈具點燃產生的油煙。我底部有水盤,可吸納煙灰,減輕環境污染。我為2022 年北京冬奧會火炬接力火種燈提供了不少創意靈感,可以說那是我的2.0 版本。時光流轉,燈火明滅。身為“中華第一燈”,我凝結著匠人的心意與考量,滿載著光明與希望,將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鏈接古今文明,點亮這個時代。
觀眾朋友們好,我是擊鼓說唱俑,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云端。有很多古老的故事想說給你們聽,那就從我的工作開始講起吧。
我是一個小老頭兒,也是一名說唱藝人。我猜因為業務能力強,給匠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一個高56 厘米,神情激動、表情夸張的漢代陶俑誕生了。本俑咧嘴嬉笑,眼睛似彎月形狀;蘋果肌圓潤飽滿,里面填充著我的工作熱情;額頭上的一堆皺紋,是歲月留下的戰績;頭戴小帽,兩肩高聳,左臂夾鼓,右手舉槌,右足翹舉,瞧,表演已然進入高潮,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
我的職業是俳優,呃,可以理解為以娛樂大眾為主要任務的演藝圈人士。用滑稽的表演博得歡笑是我的職責,助興起哄是我的拿手好戲。作為詼諧幽默的光腳藝人,我專注于為大家送快樂。
1957年我出土于四川成都,重見天日之時,街頭巷尾的煙火,早已換了人間。幸運的是,我作為“漢代第一俑”,直至今天,依舊傳唱著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