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智力
(作者單位:長城新媒體集團)
融媒體時代,媒體更加關注視頻素材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以視頻素材為側重點的主題報道數量正在逐漸增加[1]。融媒傳播的大環境下,短視頻作為重要的新聞素材來源,已經成為提煉新聞主題的必要資源庫,為傳統媒體升級轉型提供了新的驅動力。無論是采訪視頻、還是來自網絡的熱點視頻、抑或是平常生活中記錄點滴的視頻素材,都可以為報道所用,豐富新聞報道的主題性[2]。整理新聞素材是每一個記者和編導的必要職業素養,但是在龐雜的視頻素材庫中存在大量繁雜無效的視頻素材資料,如何甄選、分離、組合這些碎片化的視頻素材,成為提煉新聞報道主題的重要研究內容。基于這一角度,文章特結合相關新聞報道經驗,總結構建新聞報道主題性的基本要素,分析新聞主題報道中碎片化視頻素材整合機制,同時提出具體的實踐策略。
新聞主題是新聞報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觀點,是媒體對客觀事實的看法、態度,具有引導輿論的表達意圖。確立新聞報道主題之初,記者必須考慮所設話題內容的普適性,當所提問題傾向于普通大眾,那么相關言論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啟迪性;若問題傾向于經濟,那么記者的觀點則應符合當前的市場環境和趨勢,對受眾投資或理財具有啟迪性;若問題本身具有娛樂性導向,新聞態度也要具有辯證思維,對受眾娛樂后的反思具有啟迪性。
新聞報道主題既是在陳述事實,也是在講述中國故事。報道主題中應具有民意代表性,同時還需呈現出政策針對性。民心所向的熱點話題往往容易引發廣泛討論,新聞報道確立具有民意代表性的主題后,要考慮報道中呈現的相關政策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能夠對具有爭議的社會問題作出解釋[3]。從政策層面上來講,對實際生活有著指導意義和教育意義,符合新時代精神和主流價值觀的主題,即可納入新聞主題選擇范圍;同時備受民眾關注、能夠解答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的主題,便可以設立為報道主題。
在已經確立新聞報道主題的情況下,需對新聞內容進行填充,以符合事實的“圖文音像”資料來呈現新聞主題。此時報道主題中涵蓋的新聞信息必須具有時效性,因為符合當下所需的新聞內容才能與時俱進,遠離當下生活場景的內容很難引發共鳴。在滿足時效性的基礎上,還需充分考慮新聞主題擴充素材是否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是否能夠動態呈現豐富的主題思想,是否能夠與廣大受眾形成話題互動。當新聞主題的時效性較高時,當下即可完成大范圍宣傳;新聞報道主題同時滿足動態交互性需求時,受眾對新聞主題的探討熱情也會隨之增加,進而提高主題報道的傳播性及影響力。
部分新聞報道主題內容存在新概念,觀眾理解起來較為困難,那么此時視頻素材無疑是增強報道直觀性的重要形式。也有觀眾可能會對新事物、新科技、新概念報道內容存疑,此時則需要通過整合多個新聞視頻素材來印證一個新聞主題的客觀性。
比如,《科技賦能 “植物工廠”讓蔬菜達到最佳生長狀態》主題報道中,短視頻素材不僅有對全自動植物工廠的拍攝畫面,而且還有對氫能微型互動系統硬件設備的拍攝畫面,有工作人員培育操作的主觀視角,也有農產品采摘后送往市場完成終端銷售的視頻資料。在對航拍和面對面采訪拍攝等多種視頻資料進行整合后,新聞內容得到擴充,且多個視頻素材印證了“植物工廠”優于傳統菜地的客觀事實。首先,面對面采訪“植物工廠”科研人員的視頻可以從農業科技角度對“植物工程”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作出印證。其次,全景航拍“植物工廠”實況印證了當前的生產規模和投產情況。再次,拍攝從生產加工到終端銷售的各處環節有利于印證“植物工廠”出品的實用性和消費性。因此,對“植物工廠”這一全新概念的新聞報道通過多個視頻素材印證了同一個主題,可以在整合碎片化視頻素材資料后達到增強說服力的作用。
一些新聞主題較為宏大,很難用一兩個短視頻素材呈現出來,此時多個素材拼湊成一個主題報道容易出現認知斷層、片面理解、表達不詳、思路不清等問題。那么新聞報道主題則需要構建一個宏觀視域,通過以點帶面的呈現方式,從一個鏡頭進入,再打開多個觀察社會現象的窗口[4]。實則是將碎片化視頻資料進行深加工和分類,再通過一個素材入口引出多個分項主題,最終多角度覆蓋報道主題。
以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出品的《足跡·溫暖的回響》新聞主題報道為例,用戶進入H5頁面之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全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動畫,在360度環繞場景下,用戶如同進入了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可以隨機選擇任何一處進入觀看短視頻。其中有陜西省西安大唐不夜城、西安博物館、西安城墻、陜汽集團、西安交通大學、楊家嶺七大會址、中共綏德地委舊址,還有梁家河、高西溝村、柞水縣金米村等的繁榮景象。一個VR場景串聯起多個碎片化視頻場景,但是卻都在描述著陜西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足跡,從多個角度看實情、聽民聲、問冷暖、看變化、謀發展,彰顯了新聞主題深厚的人民情懷。如果將其拆分為經濟發展、紅色基因、科技振興等多個主題,則失去了對陜西發展的宏觀視域。而利用VR技術將多組碎片化視頻資料整合之后,能夠呈現出一個陜西省最新發展狀況的三維圖譜,更利于觀眾從多角度來審視“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這一宏大主題。
確定新聞主題之后,并不是所有相關短視頻內容素材都可為其所用。一些畫質不高、訴說不清、呈現不明的視頻素材,即便是融入其中,也會弱化新聞報道主題的表達性。所以,甄選素材方能提煉表達,對呈現主題具有深加工的視覺體驗效果,是真正具有創新表達力的新聞主題報道范式。
比如,《她用琵琶作筆,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主題報道中,主要向受眾傳播中國古典樂器琵琶及其背后的文化現象與藝術理解。報道對象劉婧背著琵琶去各國演出,用音樂交流文化,將傳統與現代結合,以琵琶為媒介,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提煉表達這一藝術主題則需要甄選視頻素材,提煉具有文化性、藝術性以及表達力的視頻資料。視頻中有主題人物劉婧的面對面采訪,也有劉婧在臺上演奏琵琶的形象,還有劉婧在工作室編輯曲目的場景,也有很多觀眾想要看到的琵琶演奏者的生活片段和家庭情況。但考慮到新聞主題的藝術性,報道沒有直接呈現劉婧的全部生活畫面。而由于劉婧的父母是科研工作者,不便出鏡,短視頻便用手繪動畫代替直接采訪片段。甄選碎片化的短視頻素材必須具有一定的取舍,若全盤托出而沒有留白,觀眾的想象空間很小,表達效果詳盡但思考性偏弱。而甄選素材的目標便是提煉表達,即便是多組鏡頭也要詳略得當,這樣才能豐富主題并增強新聞表達的針對性。
在新聞素材較多時,為了提煉主題,新聞編導有必要作出取舍,甄選其中精華部分,呈現給觀眾更能夠表達新聞主題的視頻內容。謀劃新聞報道主題前期,可以大范圍收集可用的視頻資料。新聞制作過程中,編導則需要重新考量這些素材資料的可用性,是否能夠以更清晰的表現手法來講述新聞故事。果斷取舍材料,只選取有代表性的個案,凝聚主題思想,體現出更強的新聞表達力。因此,建議編導對碎片化視頻素材進行深度整理,秉承取其精華剔除糟粕的制作思想,甄選其中高價值的內容,進而提煉新聞報道主題。
首先,“斷”是對一切不可用的視頻素材完全舍棄,不予使用。若新視頻素材與主題方向不符,即便是視頻內容新穎,也沒有必要強行融入,若對主題表達造成干擾也是得不償失。其次,“舍”是將完整視頻內容中不可用部分舍棄,節選其中對塑造新聞主題有用的部分內容,進而完成主題化表達。再次,“離”是對視頻內容的分割再組合,若單個視頻無法表達完整主題,則需要將其他多個視頻素材進行剪輯,再進行分類組合,制作主題凝練的全新視頻。通過“斷舍離”的制作構思,對新聞短視頻素材內容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從而提煉新聞報道主題的中心思想。
新聞素材不僅需要適當舍棄,而且還要不斷優化。新聞編導應在大處著眼,在小處落筆,提煉出“短平快”的新聞主題構思,而后在短時間內提出主題,以平實無華的語言來塑造主題,快速構思視頻素材的融入方式和切入點,為塑造新聞主題提供完整的構思與呈現方式。
一方面,“短”是要求新聞編導盡量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確表達主題,若視頻接近尾聲才浮現主題,很多觀眾并無耐心觀看,也就失去了點題的作用。故此,新聞編導應在新聞報道的靠前部分盡快呈現主題,而后再通過多種視頻素材來豐富主題元素。另一方面,“平”是要求新聞語言盡量樸實無華,不要刻意使用網絡用詞。雖然短視頻素材可能來自網絡,但是在新聞呈現主題內容時若語言浮夸,反而不利于主題內容的呈現。除此之外,“快”是要求新聞報道融合視頻素材時快速甄選材料,切忌反復更換視頻素材,導致中心主題不明確。“短平快”的創編思維能夠促使新聞編導有效利用多種視頻素材,豐富新聞報道的主題表達。
新聞主題表達不僅要有中心思想和話題傳播性,更要有“閃光點”,重在體現見人所未見之視角,讓廣大新聞受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聞體驗[5]。觀察視角主要從社會面、對話面、生活面展開。
其一,社會面是重要的視頻素材來源。無論視頻素材是否為專業拍攝,只要能夠對提煉主題有所助益,均可作為補充性資料在主題報道中呈現出來。其二,對話面主要是對視頻素材進行深加工,部分素材可作為報道背景,而后在旁白中用對話的形式來介紹新聞主題,從而為快速呈現主題打好提前量。其三,生活面是指對生活素材的深度挖掘。因為廣大新聞受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往往來自生活,取材于生活片段的視頻素材也更易于傳播。所以,總結歸納視頻素材的行文構思之后,可以進一步結合視頻素材來補充生活話題;或者是在選定生活話題之后,補充視頻素材。充分融合生活化的視頻素材,找到視頻素材中的“閃光點”為之所用,幫助觀眾打開別樣的生活視角,對呈現新聞報道主題大有裨益。
“真善美”是對新聞主題思想的升華,對啟發讀者感同身受具有積極作用。立足新時代弘揚“真善美”,帶動廣大新聞受眾向上向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升華新聞主題并達到廣泛傳播的良好效果。
首先,“真”是要求碎片化視頻素材以寫實為主。很多取材于網絡的視頻素材已經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進行加工,呈現出的視覺效果有不真實的成分,這些素材缺乏真實感,不適合應用在新聞主題報道中。其次,“善”是對于新聞主題選材方向的一個特定要求,負面新聞對新聞主題呈現弊大于利。以傳播社會正能量為主攻方向的新聞主題報道應盡量選擇表達真實情感且具有教育意義的正能量視頻素材,進而為后續升華報道主題做好鋪墊。再次,“美”是對于甄選視頻素材的一個宏觀界定,畫面清晰只是對素材質量的基本標準,而能夠從多角度呈現文化性和藝術性的視覺表達素材更易于突出主題,實為增強新聞報道主題表現力的重要策略。
新聞報道中的主題性需要通過多種基本要素加以提煉,需要考慮其問題傾向性、言論啟迪性、民意代表性、政策針對性、信息時效性、動態交互性。利用碎片化視頻素材來構建新聞報道主題應充分考慮說服力、覆蓋力以及創新力,通過多個素材印證一個主題可以增強報道主題的說服力,通過一個素材承載多個主題也能夠達到擴大覆蓋面的效果,但是必須甄選素材,提煉表達主題,從而提高新聞報道的主題性。碎片化視頻素材整合還需重塑編創思維,以“斷舍離”思想對視頻素材取其精華剔除糟粕,設計“短平快”的報道內容,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為呈現主題思想做好充足準備。同時還需找到視頻素材的“閃光點”,以見人所未見之視角開拓新聞主題的宏觀視域和微觀體驗,在“真善美”主題升華中啟發讀者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