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宇
(作者單位:安順日報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早在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發表重要講話中強調了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認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1]。新聞宣傳是推動工作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展示成果、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更是樹立典型、推廣經驗、創新工作的有效途徑。腳踏實地、苦干實干,并不等于蠻干,因此基層部門在“埋頭拉車”的同時,也要“抬頭看路”,以進一步找準方向,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問題和短板,深化改革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歷史高度,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致力于黨的理論在實踐基礎上的時代創新,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涌現出了一系列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需要人們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不斷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
市直部門、縣(區)部門、鄉鎮黨委政府、村級黨組織等作為黨的基層單元,是與群眾接觸最密切、最廣泛的前沿陣地。要實現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架起黨的創新理論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新聞傳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通過新聞宣傳,能切實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理論及其成果,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廣泛傳播到基層和群眾中,把基層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2],讓群眾享受到發展成果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基層部門的宣傳,大到政策方針的貫徹落實,小到各項活動開展、部門發展情況,甚至身邊好人好事背后的真善美……這些都是新聞宣傳的源頭活水。因此對一個基層部門來說,積極有效開展新聞宣傳工作,可以起到外樹形象、內聚力量的作用。對外可以展示成績,增進了解,獲取支持;對內可以鼓舞士氣,推動工作順利開展,鍛煉人才。
通過對基層部門的工作進行及時宣傳,可以讓上級部門第一時間掌握基層工作的新情況、取得的新成績、遇到的新問題,為上級部門制定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不僅能展示工作成果,提升部門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還會獲得上級的表彰、鼓勵和支持,還能通過提高工作透明度,獲得廣大群眾的理解、支持,營造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
與此同時,積極有效的宣傳還能在部門內部起到凝聚力量的作用。因為工作成績是一個單位全體干部職工群策群力的結晶,能得到外界的肯定,更有利于鼓舞士氣,進一步激發大家干事創業的激情[3]。在一次次新聞稿件的撰寫中,撰寫人員提煉和總結信息的能力還能得到極大的鍛煉,從而撰寫人員能夠成為寫作和宣傳方面的人才。
新聞宣傳最終的落腳點是為人民服務,主要任務是把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宣傳到位,讓最廣大的基層群眾理解、擁護和支持,從而把人民群眾凝聚到黨的統一領導上來。因此,新聞宣傳人員只有圍繞群眾生活和精神需求,扎根基層,了解群眾的生活現實,反映群眾最熱切的期盼,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才能創作出鮮活的新聞作品,為本地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和輿論支持。
只有腳踏大地,才能緊貼時代脈搏;只有心系群眾,才能推動發展車輪。只有把新聞宣傳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才能真正發揮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作用,才能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得到落實,并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例如,在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群眾種植的四月李曾因受交通條件限制,面臨銷售困境。當地黨委政府采取“雙管齊下”的幫扶方式,一方面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另一方面對優質四月李加大新聞宣傳力度。通過宣傳,吸引了一批水果銷售商到許慢村來訂購李子,還快速爭取了項目支持,為該地修建了硬化路。
目前,部分市直部門、縣區部門及鄉鎮黨委政府,對新聞宣傳工作不夠重視。有的認為新聞宣傳是“唱高調”“嘩眾取寵”“做表面文章”,不切實際,與其高調宣傳不如埋頭干事;有的則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工作沒有特色,找不到亮點宣傳;有的則怕“樹大招風”,擔心加大宣傳力度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從而對相關宣傳事項進行監督,怕工作完成不好“露馬腳”;還有的是怕麻煩,擔心宣傳后會引起上級部門的重視,當作經驗和典型來推廣,從而增加工作量和難度。
還有些基層部門不重視新聞宣傳,導致本部門工作在媒體上失聲失語,讓部門人員失去了開展工作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從而錯失了運用新聞宣傳工作助推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時機。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移動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聞宣傳格局發生了變化,文字、圖片、視頻等成為新聞宣傳的常用形式,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已經成為各基層部門必備的傳播平臺。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雖然傳播渠道多元化,但基層部門并沒有豐富的宣傳內容來支撐。很多部門的新聞網站常年不更新內容,有的甚至成為“僵尸”網站。有的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僅僅是紙質版簡報的改頭換面,內容簡單重復,沒有特色和針對性,從而導致宣傳信息的閱讀量低、點擊量少,失去了宣傳的作用。
人少事多,是基層一線面臨的突出問題。“一人兼數職”的情況并不少見,有的既是辦公室人員,又是宣傳干部,甚至還兼任著工會、婦委會、團支部等多個部門的工作,每天忙于應付各種材料、各種文件,根本騰不出精力來開展宣傳工作。
與此同時,有的宣傳人員是“半路出家”,負責的工作事項經常有變動,對新聞宣傳缺乏專業的了解,常常是領導抓什么工作,就進行什么宣傳。所謂宣傳,就是簡單地把日常的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制作成工作簡報后,向新聞媒體投送,以完成硬性的宣傳指標,但對部門開展的工作,創新的工作方法和經驗,不能從新聞宣傳的角度去深挖、去總結、去提煉。
例如,筆者曾經采訪一位基層林業站的負責人,他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組織和發動當地群眾種植了4 000余畝(約266.67公頃)楠竹。在種植過程中,這位負責人不慎摔倒導致頭部受傷,為了趕種植進度都不肯休息。后來經過深入采訪,筆者了解到在種楠竹期間涌現出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但當筆者問及這位相關負責人留存的資料時,他說并未留存下資料,這就導致種植的楠竹無人知曉,錯失了項目資金和政策扶持的機會。
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要善于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4]。運用輿論工具宣傳真理、發動群眾、傳播經驗、指導工作,是每個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本領。
因此,基層領導要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充分認識到宣傳思想工作是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的原則。要善于運用新聞媒介對各項工作特色和經驗展開宣傳,打好主動仗,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為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講好故事,發出好聲音,增強軟實力。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基層領導干部要搶抓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善于和媒體打交道,自覺配合主流媒體,加強輿論引導,主動開展新聞宣傳工作,借助媒體力量積極發聲,經常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移動新媒體上宣傳工作亮點,凝聚工作合力,進一步提升執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基層部門經常會在當地媒體上“發聲”,有的甚至還會時不時地在省級媒體和中央媒體上“露臉”,這就是他們重視新聞宣傳、善于與媒體打交道的結果。一些部門在不同的新聞媒體會有固定聯系的記者,采取“請下來”和“交上去”的方式對本部門的工作進行宣傳。“請下來”即主動邀請新聞記者到基層采訪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交上去”即經常向上級媒體投稿,把日常的工作動態以投稿的方式告知新聞媒體,讓新聞媒體熟悉掌握這一部門的工作情況,發掘有價值的線索和內容,并積極深入基層開展采訪報道。
當今時代,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均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基層部門在進行新聞宣傳時,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如此才能引起大眾的關注,更好地為本部門服務。對內,要開展多途徑的宣傳工作,打造獨具特色的宣傳平臺,通過建立部門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便捷的傳播渠道,堅持移動優先。承擔宣傳工作的人員不僅要會寫文稿,還要會拍圖片,會剪輯視頻,能夠通過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視頻、H5、圖表、海報等方式將本部門工作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同時,宣傳人員還要走近基層,深入群眾,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主題宣傳活動,讓群眾通過觀看和參與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對外,要與各新聞媒體緊密對接,針對不同媒體的特點,提供形式多樣的素材,力爭在不同的媒體或同一媒體不同的傳播平臺進行宣傳,形成多渠道發聲,多平臺宣傳的聲勢,擴大宣傳的影響力。
在宣傳內容上,要使宣傳內容多元化,創新宣傳內容。同時,要深入實際,貼近生活,打造出有思想、有溫度、接地氣、冒熱氣的新聞作品,及時有效地把黨的理論變成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傳遞到人民群眾中去,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進一步提升基層新聞宣傳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要讓新聞宣傳活起來,首先,要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在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上下功夫,深入理解每一項宣傳事項的背景和意義,做到有的放矢,認真采寫出真實鮮活的新聞作品[5]。其次,要善于駕馭文字語言。針對不同的媒體平臺,使用不同的語言表現形式,比如利用微信進行新聞宣傳時,語言表達就要輕松、活潑、詼諧;使用報紙、雜志時,語言就要確保準確、規范、嚴謹。再次,要注重圖片和視頻的運用。在很多新聞現場,文字內容可以事后補充采訪,但圖片或視頻往往一閃即逝,如果當時不捕捉好,事后是很難補救的。因此,只有做到深入調查,針對不同的宣傳媒介使用不同的語言風格,再加之圖片、視頻的使用,才能讓新聞新起來、活起來,從而為大眾接受和喜愛。
做好新形勢下的新聞宣傳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加強宣傳隊伍建設是提高基層新聞宣傳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基層部門要不斷在“硬件”和“軟件”上下功夫,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善于發現新入職的年輕人的特長,從中遴選出思想素質高、責任心強、思維活躍的人員承擔宣傳工作,明確其工作范圍,避免“什么都干,什么都不精”一人多職的現象;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日常工作所需的相機、錄音筆、攝像機等必要的硬件設備。
另外,要加強對新聞宣傳人員的業務能力培養,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邀請新聞媒體中專業能力較強的記者前來授課,也可安排人員到新聞媒體進行學習。同時,督促和鼓勵新聞宣傳人員向新聞媒體投稿,對新聞作品引起一定反響的通訊員進行適當鼓勵和表彰,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通過加強對通訊員隊伍的培養,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紀律作風正的基層新聞宣傳隊伍,為提升基層部門良好形象和文化軟實力,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基層部門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神經末梢”和前沿陣地,一定要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通過加強宣傳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真務實、能打勝仗的宣傳隊伍;通過創新宣傳形式和做活宣傳內容,切實開展好新形勢下基層思想宣傳工作,搭建群眾與各級黨委和政府互動溝通的橋梁,進一步鞏固壯大輿論陣地,不斷提升基層新聞宣傳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