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斌
海島生活是攝影的好素材。大街小巷,不少人家都會掛起塑料繩,或者塑料繩編成的圓盤。自制的黑色鐵鉤,串起或粉紅或泛銀光的魚肉,懸了半堵墻。一早一晚的斜風里,晃動的鰻魚、帶魚、梅魚化身成了晃動的海鮮大軍,在斑駁的老墻襯托下,像無數的海貨又恢復了生機。雖然沒有小時候的那種滿場大規模曬鲞(xiǎng)的震撼氣勢,但更有家常的味道,透著溫馨,透著鄉愁。人、鲞、房,構成了新的海島生態圖卷。
作為地地道道的海島人,我們熟悉各類魚鲞的制作工藝。每一年我都會看父母制作魚鲞。一般做法就是剪去魚頭,剖開魚背,去除內臟,再清洗干凈,放入少許鹽,腌制半個小時左右,再清洗干凈就可以晾曬了。有些魚鲞的制作方法不太一樣。鰻鲞需要先將其鉤在鉤子上掛緊,再用力將鰻身拉直,用鋒利的刀刃沿著魚脊骨剖下去,簡單地清理完內臟,再像其他魚鲞一樣處理。晾曬其實是制鲞最簡單的環節。像鰻鲞掛在繩子上,垂下來隨風吹著就可以了;像鮸魚鲞、馬面魚鲞等需要先把背部朝上曬好,魚表面水分曬干后將其翻轉過來,曬干曬透。等到魚肉曬硬了,也就處理完成了。
魚鲞在我看來,不僅是一份食材,更在餐桌上代表著海的氣息、陽光的味道、烈烈朔風以及家中圍坐而食的溫暖。各類魚鲞和其他食材混合烹飪,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具有獨特風味的魚鲞,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形態上飽滿、光潔、潤澤,吃起來軟硬適中、有嚼勁,鮮味十足,咸香無比。鲞與五花肉一同烹飪,是一道飯桌上的硬菜。魚與肉都烹煮酥軟,魚香與肉香交織,造就了這道菜地道又獨特的風味。吃起來第一口是海味的透骨新鮮,接著是五花肉的敦厚綿軟。而另一道用鲞入饌的鲞烤肉,做法也簡單:鮮豬肉半斤切塊狀備用,黃魚鲞洗凈擦干;冷鍋冷油下胡蘿卜、洋蔥、姜爆香,下豬肉炒至變色,七成熟時倒入料酒、醬油,加清水沒過食材,將黃魚鲞鋪到肉上;不需要翻炒,大火燒開后變小火,燉5分鐘即可。
吃著獨具風味的魚鲞,思考著今天的我在這海島上淡定豁達,享受風輕云淡,歲月靜好,明天的我還要繼續奔跑,把握當下。故鄉美景,走走看看記錄著,努力仍要繼續。在這條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努力的我肯定會遇到最優美的路途,遇到最優秀的自己!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