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 金磊 張傳東 李宗艷 陳靜娟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手術室 上海 200072)
2019年首先在武漢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上海市衛健委要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醫療機構要切實保障急診綠色通道的暢通,綜合研判醫療機構的疫情風險,科學、精準地提出疫情封控管理建議,精準劃定封控管理范圍,按規范開展環境消殺后立刻開診,對急診、發熱門診、透析室、手術室、重癥監護室和孕婦分娩室等“非必要不封控”,建立、健全備用區域應急預案,設立緩沖病房和緩沖區域。
2022年3月27日晚起,上海市各區域陸續進入新冠肺炎疫情嚴控/封控管理階段。在嚴控/封控管理開始時,我們手術室的護士、工勤人員和客服人員等就都回到了醫院,迅速落實相關人員和環境的篩查措施,并對部分區域暫時進行閉環管理。同時,我們按院部要求開展科室的氣泡式管理,落實換防人員,確保換防人員上崗前連續3 d核酸或抗原檢測陰性,將感染和交叉感染風險降到最低。我們手術室還即時優化急診流程,并行構筑“防控安全線”和“救治生命線”,保證醫療的可獲得性和安全性。
我院1號樓手術室1號間為負壓手術室,可為呼吸道傳染患者手術啟用。我們設立了3個通道(醫務人員通道、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通道、污物通道)的緩沖區,它們相對獨立,與常規手術室區域間均設有緩沖區。我們在負壓手術室污物通道后側還設立了“一脫”區、“二脫”區、清潔區。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我院對負壓手術室啟用作了如下規定:
1)在須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進行急診手術時,手術室接到電話通知后應立刻通知麻醉科主任和護士長并啟用負壓手術室。參照相關文獻[1-2],麻醉科與手術室已制訂了負壓手術室內的具體操作流程。夜間和周末值班時,手術室急診電話由當晚值班責任護士組長接聽,其接到須進行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手術通知后應立刻通知值班麻醉科醫生并向護士長匯報,由麻醉科醫生于第一時間內向麻醉科主任匯報。
2)在須對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或疫情封控區患者進行急診手術時,手術室接到電話后,護士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向總務護士或值班麻醉科醫生匯報。由總務或最高檔班值班護士通知護士長,由住院總或最高檔班值班麻醉科醫生向麻醉科主任匯報,主任同意后啟用負壓手術室。醫護人員須加強防護,戴護目鏡、N95口罩、面罩、手套、鞋套,穿防護服,并在防護服外加穿藍色手術衣。
3)所有負壓手術室手術患者均須記錄在案,由參與手術的護士登記。
4)參照相關文獻[3-4]制訂負壓手術室出入流程,包括工作人員進出流程、患者進出流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手術病理樣本轉運流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手術器械轉運流程、醫療廢棄物處理流程、一次性用品處理流程等。
采取閉環管理方式,固定人員,手術室員工全部吃住在科室,以確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手術室運行如常。
1)每日晨交班時,人員間隔坐開,佩戴口罩,做好防護,夜間值班人員交待清楚夜間手術及相關情況。上報院醫務處每日手術情況。做好每日單人單管的核酸檢測采樣和送檢工作。安排好每日限期手術和急診手術人員。做好每日手術室工作安排(防護服穿脫培訓、手術間消殺、專科器械整理和檢查等)。
2)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手術室小食堂不開放,手術室員工訂盒飯餐,吃飯時不聚集、不面對面,分時段、分空間吃飯,除吃飯時間外都必須戴口罩。疫情期間,手術室留守人員也不聚集一間房間睡覺,而是分空間隔斷睡覺。
3)嚴格執行門禁管理制度,外來人員未經同意不準進入手術室。自疫情封控區返崗人員必須有24 h內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或24 h內抗原檢測陰性證明和返崗證明。所有進入手術室的患者均須有術前24 h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或快速抗原檢測陰性證明;對于無合格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或來自疫情封控區的緊急手術患者,參與手術人員必須等患者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并為陰性后方可離開。參與手術人員須憑快速抗原檢測陰性證明進入手術室。手術室工勤人員只能在手術室區域工作,不能打二份工,核酸檢測要求同員工一樣。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出示隨申碼、行程碼和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且體溫測量正常。
4)對1號樓手術室實行區域性管理。為確保手術室正常運行,按照氣泡式管理要求,根據疫情風險等級、手術分級需求,將手術室劃分為不同區域,并在各區域組建工作團隊,團隊內包含能夠完成該區域內工作的醫護、工勤等人員,實行閉環管理,以團隊為單位進行輪換。
①1號樓手術室區域性管理:將4樓和5樓各分為3個區域,各區域入口均有消殺用噴壺(內為1 g/L含氯消毒液)。接觸急診患者的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升級(穿戴一次性手術衣、N95口罩、面罩和手套)。
②手術相關安排:對于疫情封控區患者手術和還無合格核酸檢測報告患者的急診手術,手術醫生應向醫務處匯報,由院部總值班協調安排負壓手術室。非疫情封控區患者的科室手術安排在4樓20、21號間進行。負壓手術室啟用時,疫情封控區患者從14號電梯進出,手術醫生直接進入清潔區更換手術衣褲并做好三級防護。非疫情封控區患者手術時從4樓患者通道進出,手術醫生直接進入清潔區更換手術衣褲并做好個人防護。
③手術間的終末消毒:手術后于正壓模式下開啟過氧化氫消毒機消毒30 min以上,消殺時關閉空調,然后用1 g/L含氯消毒液擦試。每臺手術后都要環境消殺1次,且每個區域(包括手術間、手術室過道、進出通道和緩沖區)都要消殺。
④應急搶救:啟動搶救流程后,按照患者病情危急程度、是否來自疫情封控區和有無合格核酸檢測報告確定手術室。來自疫情封控區的患者入住醫院方艙病房,由方艙工勤人員通過14號電梯送至負壓手術室。手術中患者的樣本、核酸檢測采樣管和醫療廢棄物都由后勤專職工勤人員負責運送。
5)手術室有特殊情況時立刻啟動應急預案。手術室分為1號樓、2號樓手術室和急診手術室,其中對1號樓手術室部分區域實施氣泡式管理以開展急診手術。為保證手術室搶救工作的開展,一旦出現患者及手術人員核酸檢測結果異常情況,手術室將立刻啟動預案,關閉異常區域,同時啟用2號樓手術室或急診手術室,保證后期急診手術得以正常進行。同時,開展異常區域的人員排摸,按疫情防控要求進行人員的封閉式管理和核酸檢測采樣,上報醫院感染與疾病控制處,進行環境消殺和物表采樣等,爭取能夠盡快重新啟用該區域。
6)氣泡式管理的具體措施包括:
①人力資源的統籌與安排:有序進行人員換防工作;及時掌握并明確被封控的手術室工作人員情況;響應院護理部號召,組建院內支援團隊;按照院部要求,制訂醫院門急診開放后手術室應急人力資源調配方案。人員換防時須嚴格按醫院規定辦,憑院通行證進出。
②留守人員的工作與職責: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具有慎獨和團隊合作精神,時刻準備接受搶救/應急任務,及時清點和補充抗疫物資,每日分日、夜間上報手術量;合理安排手術室日常工作,認真做好手術間消殺工作,定時檢查各科備包和無菌物品有效期;關注、關心實習同學的生活情況、心理健康和工作狀況,繼續完成手術室帶教工作。
③相關工作的督促與合作:精準評估急診手術患者情況,遵守“三區兩通道”規定,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做到安全轉運;督促手術醫生及時接受快速抗原檢測并上傳結果,提醒醫生穿脫防護服的細節和注意點;嚴格執行負壓手術室啟用流程及管理規定,做好終末消殺等工作;嚴格監督手術室人員在手術完成后脫防護服的流程和細節,做好總結、反饋工作;督促并及時落實手術間外環境消殺工作,確保轉運過程安全無污染。醫、護工作無縫銜接,有序配合。
④工勤人員的規范與自律:明確本科室被封控的工勤人員情況,必要時支援院內其他科室或部門工作;積極參與并完成院內布置的和本科室的消殺任務,正確配制和及時補充消毒液,掌握好使用過氧化氫消毒機消殺的時間;嚴格執行轉運流程,轉運過程中注意自身防護,管理好轉運車并及時進行消殺;整理、檢查和及時補充本科室用物品等。
⑤學習與生活:
線上會議:麻醉科、手術室醫護團隊和工勤人員都須參加院內線上會議,直接聆聽和領悟院部下達的各項要求和規定,全院齊心合力,做好院內的防抗疫工作,嚴禁觸碰醫院感染與疾病控制處頒布的行為準則紅線。
線下培訓:應人人通過手術室工作流程培訓考核;繼續加強穿脫防護服的培訓和考核。
閉環生活:每日定時定點接受核酸檢測;日常三餐、會議時隔位就坐,錯時用餐;每日晚間適當鍛煉,堅持運動,增強體質;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保持良好身心狀態。
通過采取以上管理措施,我院手術室在上海市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管理期間共施行手術260臺,其中在負壓手術室施行手術182臺,均未發生院內感染。
雖然我院手術室在上海市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管理期間取得了院內零感染的成績,但我們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有助于我們以后更好地應對類似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人力不足。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醫院的手術室工作人數都是按照手術室的日常工作量來配置的,很少會為重大突發傳染病預儲人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上海暴發后,由于居民小區封控管理導致部分員工不能出門上班,同時手術室又要抽派人手支援方艙醫院工作,使得手術室留守人員捉襟見肘。此種情況在各家醫院差不多都存在,醫院管理部門應予思考并做相應預案。
2)平日多學科協作演習不夠。手術室是臨床樞紐科室,進出人員復雜,急診搶救手術情況緊急,涉及科室很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多學科協作銜接常常出現一些小問題,主要原因是平時缺乏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演習。為以后能更好地應對此類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手術室應加強相關演習,不斷完善相應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