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丹妮
住房公積金,作為民生保障的組成部分,為緩解購房、租房壓力注入強大新動能,讓市民住有所居、心有所安。過去,公積金業務幾乎都要到窗口辦理,如今隨著公積金數字化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辦事更方便——打開手機掃描全國住房公積金小程序上的二維碼,按步驟規范填寫,便可迅速完成公積金交接手續;數據實現互通,異地提取公積金不必“多地跑”“折返跑”……
2023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加快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將加快推進全系統數字化發展,到2025年,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新模式基本確立,數字化發展成果將更多更公平惠及住房公積金繳存人和繳存單位。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即將邁入下一個新階段。
以需求為導向,從小切口入手,推動大領域改革,破解群眾的痛點堵點難點,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治理效能;堅持問題需求導向,持續聚焦便企惠民,是公積金數字化的根本舉措。
《意見》明確,要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住房公積金管理服務,推進業務流程優化、模式創新和履職能力提升,更好地服務繳存人和繳存單位,服務住房工作大局,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25年,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新模式基本確立,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更加好辦易辦,住房公積金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在全國各地公積金中心,加大推廣人臉識別、電子簽章、電子合同等技術應用力度,依托網上服務廳等各類數字服務渠道,推動高頻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蔚然成風。工作人員可通過大數據科學評估提取人、借款人基礎信息、房屋信息等內容,實現基礎檔案、統計、風控數據標準梳理和增補。
在山東青島,公積金異地辦理曾讓許多職工“跑斷腿”。2021年11月,電腦端網廳推出“網上幫辦”功能,補齊了職工因跨地區和行業數據共享不完善無法全程線上提取的短板,打通了網辦服務“最后一米”,實現了住房公積金提取業務類型“全網辦”。一年后,“網上幫辦”服務登錄微信端智慧網廳,為職工足不出戶“零跑腿”辦理提取業務提供了更多渠道。并在省內率先實現8項公積金業務“跨省通辦”、27項業務“山東省通辦”, 截至2022年6月末,青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共辦理異地聯辦業務1800多筆,為客戶節省大量時間和費用,有效緩解了職工異地辦事難的問題。
在湖北武漢,36家公積金旗艦店遍布三鎮。為了促進民生服務提質增效,武漢市公積金中心在全市200多個受托銀行網點中,擇優選取36家旗艦店啟動運行,開設專區專柜辦理業務,并選取6家網點深入推廣“周六延時服務”解決部分市民“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的痛點,促進公積金服務更加便民化。
而在湖北的另一個城市荊州,住房公積金也可用于支付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費用。2021年,荊州市曾出臺《荊州住房公積金中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提取住房公積金實施意見(試行)》文件,提出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也可提取住房公積金,房屋所有權人及其配偶均可辦理此項業務,提取金額不得超過房屋所有權人簽訂的加裝電梯費用分攤協議的實際支付費用(不含電梯運行維護費用)即可。
在中國,多個省市級住房公積金中心正按照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統一標準對自建業務系統進行改造。未來,省級統一用戶認證體系下將完成與市級政務服務網的數據對接,實現了業務辦理系統、政務數據共享系統互聯互通,從而有效解決服務渠道分布散、辦事入口多、事項查找難等問題,真正實現“一網通辦”。
不僅如此,公積金中心還積極采取數字化轉型措施,聚焦業務端和辦公端,充分利用公共云平臺基礎環境各項支撐能力,建立大數據開發管理中臺和數字化業務服務中臺“兩中臺”雙輪驅動戰略,探索建立數據匯集全面、數據開發統一、數據標準務實、數據治理高效、數據應用智能的運行機制,打造業務梳理廣泛、需求分析深入、場景應用精準的業務應用集群,推進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業務協同。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我國具有數據規模和數據應用優勢,積極探索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明確,健全共享利用的數據資源體系。全面加強數據治理,建立健全多主體協同的數據治理機制,提升數據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實現數據高效共享,建立標準統一、動態管理的全國住房公積金政務數據目錄;促進數據有序利用,依法采集住房公積金管理服務涉及的相關主體、客體、行為等數據,持續匯聚多源數據。
2021年,陜西省住房公積金系統便已全部實現“跨省通辦”業務辦理,共開設145個“跨省通辦”線下服務窗口,44個線上專區;8項高頻服務事項全部實現“跨省通辦”;“全程網辦”的事項所有管理中心均已實現;以“代收代辦”形式辦理的“出具貸款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使用證明”事項已有6個管理中心實現“全程網辦”,其他中心均實現“代收代辦”;通過“代收代辦”方式“開具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全部還清證明”事項已有7個管理中心實現“全程網辦”,其他中心均實現“代收代辦”。
同年,蘭州住房公積金中心與太原、呼和浩特、濟南、鄭州、西安、西寧、銀川的住房公積金中心共同簽署了黃河流域城市住房公積金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8個城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將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協同發展。依托全國公積金數據共享平臺,貸款、提取、異地轉移接續等業務實現深度共享應用。建立健全信息查詢協同機制,實現跨區域信用、房產交易、不動產登記、婚姻、戶籍等信息協助核對。建立互認互貸機制,實現城市間全國住房公積金數據信息互認,推動申請異地貸款的職工與所在地貸款職工享有同等權益,實現合作區內“一網通辦”。
住房公積金數字化轉型正以以“更好滿足住房公積金繳存人基本住房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用數字技術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提升住房公積金普惠性公共服務效能,讓數字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群眾,將大大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快速發展,政府治理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數字政府的功能作用日益明顯,越來越成為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路徑。
除住房公積金中心進行數字化轉型,近年還有更多機構或政務部門成為數字化同行人,借助數字孿生,統籌推進各行業各領域政務應用系統集約建設、互聯互通、協同聯動。為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做出貢獻。不久的將來,各行業各領域的政務系統將綜合集成在一個復雜巨系統內,以數據連接賦能政府治理體系,各領域各環節之間將形成深層交互關系。
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正面臨難得歷史機遇、處于關鍵歷史節點。住房公積金數字化作為數字政府打造的一部分,作為數字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是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