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棟庭
(山西省機關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減排節能是現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性低碳環保是建筑物成為綠色建筑的關鍵標志。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化建筑,許許多多的新型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應運而生。如今綠色施工面對不同的施工環境、施工材料,有更多的施工措施、技術等可供選擇。對于節能新設備,設計和施工時,采用何種措施以提高安裝質量,充分發揮新設備性能,從而達到良好的節能效果是應當研究的課題。面對越來越多的高層住宅,將太陽能應用于工程中,是符合低碳節能環保的要求的。
我單位施工的一住宅小區工程位于太原市龍城大街南側,太茅路以東,工程為剪力墻結構,共計7 幢住宅樓,為一功能齊全的高層住宅小區,每一幢住宅樓在逆12 層以上所有戶型中安裝了一種陽臺壁掛式太陽能(平行板·搪瓷水箱)熱水系統,如圖1 所示。

圖1 太陽能熱水器現場安裝實例
該系統為集熱部分(集熱器)和儲熱部分(水箱)相分離的分體系統。該種熱水系統的集熱器部分與水箱完全分離,集熱器在陽臺外部安裝,解決了高層建筑無法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問題,實現了集熱系統與建筑的完美結合,太陽能與其他能源互補,保證隨時使用熱水,節能便捷、使用方便[1]。
施工前,如何合理確定三角支架的構造,施工中如何控制三角支架的間距及固定深度、角度,施工收尾時對細部節點的處理,是本工藝的難點。過程中,通過深化設計及改進細部節點做法,滿足了該系統的功效的正常發揮。經過系統調試,達到了使用要求和預期的節能效果,充分發揮了新設備性能,同時外立面美觀,滿足了裝飾效果,太陽能熱水系統集熱器發揮最佳的集熱性能。
在高層建筑外立面安裝太陽能集熱器,通過深化設計明確集熱器的尺寸、安裝型號、支架安裝位置、角度、固定方式,通過精準安裝操作,最終使輻射能被充分集合轉化為熱能,解決了高層建筑無法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問題,集熱器發揮最佳的節能和功能使用效果,最終實現集熱系統與建筑的完美結合,滿足了功能使用需求,節能便捷、使用方便[2]。
(1)通過太陽能熱水系統設備的運用,工程節能性能提高,熱水的保溫性能加強,符合低碳環保及節能構造要求。
(2)通過深化設計及改進了構造做法,提高了節能保溫性能,使其性能發揮最大化,消除了冷橋,延長了使用壽命。
(3)該工藝操作簡單、易于掌握,安裝快捷,施工速度快。
工藝流程:前期策劃→深化設計詳圖→支架制作、組拼→吊垂直、彈控制線→支架墻體安裝→集熱器安裝與固定→管道連接→管道保溫及洞口封閉處理→試水檢查。
4.2.1 前期策劃
應先根據結構布局、方位要求確定集熱器擺放的位置,高層住宅工程太陽能集熱器安裝于每一住宅陽臺外部。該種設備對安裝空間及位置、電源、自來水壓力、建筑物承重墻、支架角度要求較高,施工前應做如下策劃。
配套設施要求:安裝水箱的位置應有可靠的排水設施,在陽臺內側設置地漏;自來水供水壓力不小于0.3MPa;配置供電電源為220V/50Hz 的專用10A 插座;建筑物承重墻(陽臺)能承受集熱器裝滿工質后總重的4 倍,室內掛水箱墻體也是能承受水箱裝滿水后總重的4 倍,安裝前受力計算滿足要求。
高度設計:集熱器安裝后不能妨礙陽臺窗戶的正常開啟和下層住戶的采光,每一層均位于該層窗戶下口,高度不超過相鄰兩層窗戶上下口邊沿,支架立面高度控制為陽臺欄板高度上下各減100mm。
角度設計:集熱器安裝平面應位于正南方向或南偏東或偏西10°左右范圍,為了保證角度的統一性,設置三角形支架,支架角度為67°,利用三角支架形成坡度控制集熱器的角度[3]。
集熱器、支架固定方式:支架宜采用∠40mm×3mm鍍鋅角鋼,尺寸及規格不得低于此型號,固定形式采用膨脹螺栓M12 連接固定,承載能力應大于儲熱水箱滿水質量的4 倍以上,兩個螺栓間距不得大于700mm(如集熱器寬度超過800mm 寬時,再加設一組螺絲)。集熱器與支架間在上下位置采用專用支托卡槽連接方式分別固定。
4.2.2 深化設計詳圖
集熱器作為太陽能集熱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吸收太陽能熱量的主要任務。安裝時,陽臺外側必須足夠安裝空間,且不能妨礙陽臺窗戶的正常開啟和下層住戶的采光。
通過角度確認、材料規格明確后,出具三角支架的安裝及制作詳圖(圖2),圖中注明三角角鋼支架的規格、尺寸、連接方式、固定點的位置,進而出具詳圖(圖3)。

圖2 三角支架制作

圖3 三角支架螺栓眼位置(單位:mm)
4.2.3 支架制作、組拼
材料選用∠40mm×40mm×3mm 等邊角鋼,外涂鍍鋅材料。加工角鋼時,首先預先將角鋼調直,并角鋼上放線打眼,孔徑為12mm,打眼位于角鋼翼板中心。
4.2.4 吊垂直、彈控制線
吊垂直:支架組拼材料、集熱器準備好,即進行測量放線,用檢測工具對墻面不同部位的垂直、平整情況進行檢查并確認。用經緯儀從側面打出外墻面層上上下集熱器的垂直度控制線,即在女兒墻頂和建筑根部的勒腳處分別定120mm 長度的鋼釘,然后栓24#鉛絲作為上下集熱器的垂直度控制線。
彈水平控制線:安裝固定支架時,首先從安裝首層測出50 線,逐層按照層高上返測設,集熱器應位于水箱下方,集熱器上口水平位置比水箱的底標高低不小于300mm。垂直方向集熱器上部出水口比水箱連接口低不小于100mm,按照水箱連接口位置從頂樓掛垂直控制線。根據縱橫向控制線和深化的鉆孔圖確認打孔位置。兩個支架高差不大于20mm、間距為L±10mm(L為集熱器尺寸外邊各縮400mm 后尺寸)。
同時,根據深化設計從下往上在墻體基層上依次彈出角鋼水平位置線、控制線,減少尺寸累計誤差。
4.2.5 支架墻體安裝
施工時,兩側支架距集熱器端部不應大于400mm,如果集熱器總長度超過2400mm 時,應在中部加設一組支架。單個支架固定采用帶墊片的M16 螺栓在上下固定點進行固定,固定點分別位于豎向角鋼上下各100mm 處。當集熱器寬度大于800mm 時,角鋼支架中間加設一個螺栓固定點。固定時根據保溫板的厚度選擇不同長度的螺栓,螺栓需錨固進入混凝土基層不少于80mm。兩側支架安裝高度應一致。在支架固定完成后,由試驗檢測其拉拔強度,確實滿足強度要求。
4.2.6 集熱器安裝與固定
施工時,提前將Z 型連接件固定于兩側的角鋼支架上,采用M12 螺栓暫時擰住,待集熱器安裝時,將集熱器至于支架中部,兩人配合,分別將4 個角的連接支架部位螺栓擰緊固定集熱器,并最終鎖緊固定牢靠,如圖4 所示。

圖4 集熱器與支架固定
4.2.7 管道連接
測量好集熱器到水箱的距離,確定所用波紋管的長度并用專用工具截取。將波紋管套上保溫,保溫管長度比波紋管稍長,保證循環管路接頭處于保溫管內,保溫管要保證內徑大于波紋管外徑,不能在穿保溫的過程中形成拉伸,用波紋管接頭安裝專用工具將專用接頭與波紋管連接,波紋管各個接頭在連接過程中一定要對正擰緊,波紋管接頭與絲口連接時,要檢查絲口是否有足夠的平面可供密封,如果絲口過于尖銳,應安裝內外絲絲頭過渡,以保證有足夠的密封平面,管路連接要求不得出現反坡、水平、直角彎等現象,盡量將管路縮短,要求美觀漂亮,管路連接的各個接頭應對正連接,防止連接不嚴導致漏水[4]。
4.2.8 管道保溫及洞口封閉處理
(1)鉆孔穿眼。
鉆孔位置選擇在距離集熱器上口邊緣100mm 位置,左右視實際情況而確定。根據墻外孔的位置,測量室內墻面孔的位置并作標記,在標記處用劃規畫直徑75mm 的圓,用水鉆等鉆孔機械對準所畫位置打穿墻孔,施工時要求穿墻孔由內向外下傾5°,防止雨水順著孔道倒灌入室內。
(2)細部處理。
在管道安裝后,然后在墻孔的兩端加設裝飾蓋帽封堵管道與洞口之間的縫隙,如圖5 所示。

圖5 穿墻孔
孔道為后鉆孔,為防止雨水順著孔洞滲入或返潮返堿,對墻面裝修帶來隱患,從而影響使用功能,依照如下程序進行封堵:清理安裝孔洞→聚氨酯硬質發泡封堵→低于孔口不低于5mm→膨脹水泥砂漿拌制→灌注填塞膨脹水泥砂漿→養護。最后在洞口內、外側均采用防水砂漿抹面后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如圖6 所示。

圖6 洞口封堵效果
(1)支架使用的型材需滿足標準規范要求[5]。
(2)固定支架加工及制作,按照《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 50205—2020)及有關國家的標準執行。
(3)放樣、號料應根據深化圖紙等技術文件做出足尺大樣,并放出桿件重心線。
(4)對進場原材料進行幾何尺寸檢驗,不符合要求的不能使用。
(5)打眼應保證前后眼的位置對應一致。
(6)外墻開孔嚴格按照要求施工,達到防水及節能要求。
太陽能集熱器作為一種新型能源,節能便捷、使用方便,適用于南北向或采光良好的高層住宅、公建及民用建筑等外墻安裝的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工程,將集熱系統與建筑的完美結合,不僅滿足了使用功能要求和節能要求,同時作為外墻安裝設備,同時還達到了立面裝飾整齊、美觀的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