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趙 玥
“三桶油”業績狂飆,與增儲上產、降本增效有很大關系。
隨著國內外石油企業陸續公布2022年業績數據,“賺瘋了”“贏麻了”成為油氣行業相關的高頻詞。在標普全球普氏日前公布的2022年度全球250強能源公司排行榜中,一大亮點便是石油企業強勢回歸:前十名全部為全球石油巨頭。
毫無疑問,我國“三桶油”也在業績狂飆的行列之內。增儲上產、降本增效,正是“三桶油”利潤大增的深層原因。
創新歷史紀錄!
盈利超千億元!
凈利潤同比增幅超500%!
…………
進入1月,國內一系列來自能源行業的數據熱火朝天,油氣企業更是個中翹楚。
先來看一組國家統計局1月31日發布的數據:2022年,在41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1 個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9 個行業下降,1 個行業由虧轉盈。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10 倍,位列各行業第一。
作為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更為振奮人心。
在目前已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的2663 家上市公司中,盈利的公司有1679 家,其中23 家公司盈利超過100 億元。按照預計凈利潤上限排序,盈利前10 公司中,能源行業占了5 家,中國石油、中國海油是業績預告凈利潤最高的兩家公司,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業績預增公告直接把大家的期待值拉滿:中國石油2022年凈利潤為1450 億元到1550 億元,同比增長57%~68%;中國海油2022年凈利潤為1383億元到1423 億元,同比增長99%~104%。
即使按照凈利潤的預告下限計算,兩家公司2022年最少盈利將超千億元。2019年—2021年,中國石油的凈利潤分別為457 億元、190 億元和922 億元,三年利潤合計1569 億元;2019年—2021年,中海油的凈利潤分別為610 億元、250 億元和703 億元,三年利潤合計1563 億元。
也就是說,兩桶油2022年一年賺了大約過去三年的利潤總和!
尚未公布數據的中國石化,去年業績怎樣?業內人士對此頗有信心。他們推測,最終業績的增長趨勢同樣毫無懸念。從中國石化發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報告來看,營業收入達2.45 萬億元,同比增長22.6%。結合第四季度的市場情況,增長是大勢所趨。
業績令人咂舌的,還包括油服企業。
從已經公布業績預告的18 家油服企業看,多數企業的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其中,中海油服、海油發展、杰瑞股份三家企業盈利在20 億元以上。中海油服2022年度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21 億~25 億元,同比增加571%~699%。石化油服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6 億元,增幅達155.6%。
“大幅沖高,罕見破百。”這八個字,基本總結了去年原油價格的走勢。
去年3月8日,Brent 原 油 價 格 一 躍 升 至127.98 美元/桶,一舉突破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全年來看,2022年Brent 和WTI 油價均價分別為99.04 和94.30 美元/桶,漲幅39.6%和38.5%。在此背景下,“三桶油”搭上了市場紅利,業績大幅增長勢不可當。
不過,要細究“三桶油”業績優異的深層原因,深厚的“內功”才是關鍵。
“內功”之一,在于近幾年所堅持的增儲上產。
在業績公告中,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都強調這一點:2022年,公司積極推動油氣增儲上產,油氣產量保持增長,從而盈利水平同比大幅提升。
以往的數據也是佐證:從營收構成來看,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石油的油氣銷售業務收入占比最大,但貢獻主要業績的是勘探生產和煉油化工業務,毛利占比分別為40.4%和36.1%。
梳理2022年的行業數據和事件,不難發現,“三桶油”在增儲上產方面喜訊連連,油氣當量產量都有所增長。中國石油2022 油氣產量當量創歷史新高,約2.2 億噸,同比增長4.8%。其中,原油產量1.05 億噸,實現四年連續增長,同比增長約3%,創“十三五”以來最大增幅。
中國石化1月18日發布的《2022年生產經營業績提示性公告》顯示,公司石油、天然氣自產比例在逐年提升。縱向比較,2022年油氣當量產量較2021年提升了1.94%,天然氣產量較2021年提升了4.11%。
中國海油多年來深耕海洋油氣。其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022年海洋石油產量5862 萬噸,同比增長6.9%;海洋天然氣產量216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6%。海洋油氣總產量(折合油當量)7583萬噸。
去年,我國重大油氣發現更是捷報頻傳:中國石化“深地一號”——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基地成為我國首個以“深地工程”命名的油氣項目。中國海油在瓊東南盆地深水深層勘探獲得大型天然氣田重大發現,是繼“深海一號”之后,時隔7年的再次重磅新聞。中國石油在西南油氣田安全鉆至9010 米井深完鉆,創造了中國陸上最深氣井紀錄。這些紀錄堪稱“地下珠峰”。

▲保障能源安全,“三桶油”勇攀高峰。 攝影/胡慶明
總體而言,陸上深層、深水及非常規油氣成為油氣勘探開發重要領域和方向。這也加快了石油公司通過技術進步進軍深層、深水及非常規油氣的步伐。“三桶油”正是在這樣的挑戰中,取得上產的好成績。
“內功”之二,在于“三桶油”近年來的提質增效。在專家看來,中國石油公司的提質增效有其“中國特色”,除了技術革新、數字化轉型以外,還采取了諸多提質增效的措施。“比如,‘三桶油’從人員規模上控本降效,進行機構改革,減少部門,減少人員……這些對提升業績大有裨益。”這位專家表示。
成本,始終是石油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的公告里,不約而同地強調了“成本”二字。
實際上,2014年下半年油價大幅下跌,長達數年的油價“寒冬期”給了“三桶油”狠狠的一次沖擊。從此,中國的石油企業轉變思路,把發展觀念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要素驅動向管理、科技、創新驅動。以中國海油為例,去年前三季度桶油主要成本為30.29 美元,主要成本管控能力可見一斑。中國石化2022年原油煉化率為75.45%,較2021年增加0.39%。專家認為,這說明中國石化多年來在研發上的投入開始產生的效果,原油的二次催化裂化技術逐步提升。
在提質增效的進程中,“油公司”“大部制”的概念不再陌生。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三桶油”的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以中國石油為例,2021年下發《關于深化集團公司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集團公司總部組織體系優化調整實施方案》,全面啟動總部組織體系優化調整。在啃下這塊“硬骨頭”后,總部部門減少了25%,內設機構壓減了20%,人員精減了10%,公司向建設價值型總部邁進。
幾家歡喜幾家愁。
縱觀2022年,油價高企雖然有益于上游,卻對下游化工板塊不甚友好。
2022年,化工大宗商品價格分別在3—6月和8—10月出現兩波上漲行情,但最終未能挽救化工行業凈利潤縮水的頹勢。據石化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增速比2021年回落4.1 個百分點。化工生產略有放緩。總產量略有下降,全年化工行業產能利用率為76.7%,同比下降1.4 個百分點,主要化學品生產總量同比下降0.4%。另外,重點化學品以小幅下降為主:乙烯產量2897.5 萬噸,同比下降1%;合成材料總產量下降,其中合成樹脂小幅增長1.5%,合成橡膠下降5.7%,合成纖維單體下降6.5%;化肥產量基本平穩,總產量5471.9 萬噸,同比增長1.2%,農藥原藥產量249.7 萬噸,同比下降1.3%;輪胎外胎同比下降5.0%。
中國石化前三季度的季報顯示: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566.6 億元,同比下降5.6%。作為煉化一體化公司,本次凈利潤下降與煉化板塊經濟度不佳有關。公司表示,受高油價和疫情影響,主要化工產品需求疲弱、毛利收窄,前三季度乙烯當量消費量同比下降1%。
近期,國內一些知名石化企業相繼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可謂“哀鴻一片”,與油氣行業的連連飆升形成鮮明對比。其中,東方盛虹2022年凈利同比下滑超67%,恒力石化2022年凈利同比下滑超80%,萬華化學2022年凈利同比下滑34.14%,東華能源2022年凈利同比下滑超96%。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國際局勢、能源危機與疫情反復等國內外宏觀因素交織驅動與影響,導致主要化工產品價差與盈利水平收窄明顯。
石化聯合會的最新數據分析也印證了這一點:2022年,受宏觀經濟放緩、能源高價格、疫情超預期及房地產持續下滑等因素影響,石油和化工下游需求總體疲軟。全年原油天然氣表觀消費總量10.39 億噸(油當量),同比下降0.3%,主要化學品表觀消費總量同比下降1.4%。
不過,“三桶油”雖然同樣面對煉化板塊的壓力,但由于是一體化油氣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整體實現了利潤的平衡。
“不能簡單地說,油價越高利潤越大。在不同的油價區間,煉油企業的毛利也是不一樣的。”業內人士估算。隨著油價的上漲,超過100 美元/桶后,煉油的毛利便隨之逐步下降。
從另一角度來看,原油漲價同樣拉高了國內成品油的銷售價格。2022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共計調整21 次,呈現出“13 次上漲,7 次下跌,1 次擱淺”的格局。漲跌互抵之后,汽油累計上調2400 元/噸,柴油累計上調2310 元/噸;折合升價,92 號汽油上調約為1.88 元,柴油上調約為1.97 元。中信期貨首席能源分析師桂晨曦認為,原油價格上漲使“三桶油”上游業務利潤大幅增加。同時,零售指導價格上調有利于“三桶油”下游板塊的利潤,綜合作用利于“三桶油”的經營業績。
中國石油在此前的財報中指出,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公司的油氣產品銷售價格上升,帶動了營收和凈利潤的增加。
從數據來看,中國石化2022年境內成品油總經銷量為1.62 億噸,較2021年下降5.11%。專家指出,考慮到2022年成品油漲價較多,最終的營業額應該會提升;當年的營業額有保障,意味著利潤額和分紅就有保障。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石油開采及煉化企業之一,即使2022年化工領域利潤受到影響,但由于布局了上游油氣資產,并具有大體量的煉能以及完善的成品油及天然氣銷售網絡,上下游直至終端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布局,促使公司持續維持盈利較為穩定。
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
2022年,突然爆發的俄烏沖突和疫情反復等因素,對油價和市場產生了重要影響。但“三桶油”業績增長的背后,仍有其近年來銳意改革、提升實力的內因。

▲供圖/中國海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