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咚琳/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文化傳播的重要性和路徑。首先,引言部分解釋了鄉村振興作為國家戰略的背景和其在改善農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要性。文獻綜述涵蓋了國內外鄉村文化傳播和鄉村振興研究的現狀,理論框架包括文化傳播理論和鄉村振興策略等關鍵概念,同時指出了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方法論部分描述了研究方法、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方法。隨后,分析了農村文化的特點和價值,以及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傳播現狀,指出傳統和新興傳播農村文化的路徑的探索,通過案例分析展示成功的文化傳播實踐。最后,探討了農村文化傳播面臨的挑戰和對策,強調了數字鴻溝、文化流失、商業化與原生態沖突等問題,并提出數字化教育、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平衡發展策略等對策建議。研究將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益啟示,實現農村文化傳承和發展的目標。
鄉村振興作為中國國家戰略,承載著改善農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等多重使命。中國農村地廣人稀,傳統文化積淀深厚,農村文化傳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之一。挖掘和傳承農村文化,可以增強農村社區凝聚力,提高農村文化自信,吸引游客和投資,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進而促進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
研究農村文化傳播對鄉村振興的意義不僅體現在經濟層面,更體現在文化傳承和社會發展方面。首先,農村文化傳播有助于保護和傳承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遺產,防止文化逐漸消失。其次,通過文化傳播,可以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養和自我認同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最后,農村文化的傳播也可以激發農村居民的創新潛力,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因此,深入研究農村文化傳播對鄉村振興的作用,對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農村文化傳承與保護:許多學者關注了農村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探討了不同地區的民俗、習慣和傳統節慶,如中國的農村戲曲、傳統技藝等。例如,陜西漢中地區的黃陵秧歌、浙江溫州的木雕技藝等。(2)文化創意產業與鄉村振興:研究人員關注了文化創意產業對于鄉村振興的潛力。一些地區通過挖掘農村特色文化資源,創辦文化創意企業,推動了鄉村經濟發展。比如,四川雅安的茶文化創意產業、云南麗江的民族文化創意產品。(3)鄉村旅游與文化傳播:鄉村旅游作為推動農村文化傳播的載體受到廣泛關注,研究內容包括農村旅游的發展模式、文化體驗、文化景點開發等方面。例如,廣東開平的碉樓文化旅游、江蘇揚州的古運河文化旅游,都推動了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文化的傳播。
在國際上,一些國家也在探索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播的關系。例如,日本通過文化傳播弘揚鄉村傳統藝術,韓國通過農村文化村項目推動鄉村振興,都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1)文化傳播理論:文化傳播理論強調了信息、意義和文化符號的傳遞過程,以及受眾對這些傳遞的反應。通過文化傳播理論,學界可以深入理解農村文化。(2)鄉村振興策略:鄉村振興策略包括政府政策、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內容。研究鄉村振興策略可以揭示政府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以及農村文化傳播如何與這些策略相互作用,達到協同推動鄉村振興的目的。
(1)缺乏系統性研究:目前的研究往往零散,缺乏系統性的理論框架來分析農村文化傳播與鄉村振興的關系。需要更多綜合性的研究來揭示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2)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不足:盡管一些研究關注了文化創意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但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掘和利用農村文化資源,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
(1)農村文化具有獨特的特點和價值,這些特點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作用。農村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傳統,反映了農村社會的發展演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例如,中國農村的傳統節慶、鄉村戲曲和民俗習慣,都反映了世代傳承的文化財富。(2)農村文化強調社區和親情關系,注重人際互動,因此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在農村社會中,人們往往更加依賴彼此,這種社區精神和人情味成為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文化傳承了鄰里互助、集體活動等傳統習慣,這對于維護社會和諧至關重要。(3)農村文化還強調自然與人的和諧共處。農村地區常常被自然環境所包圍,農村文化傳統中常常體現出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這種自然觀念對于農村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具有重要啟示。
(1)媒體與數字化傳播: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媒體和數字化傳播已經成為推動農村文化傳播的有力工具。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逐漸提高,通過網絡平臺、社交媒體等,農村文化的傳播范圍迅速擴大,傳播速度變快。一些農村文化節慶、表演活動等通過網絡直播吸引了更多的觀眾,推動了農村文化的傳播。(2)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文化創意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農村地區通過開展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將農村文化元素融入產品中,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以農村風味為特色的農產品、手工藝品、民間美食等,都成為農村文化傳播的載體,推動了鄉村文化的傳播。(3)鄉村旅游與文化體驗:鄉村旅游作為推動農村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取得了顯著成果。許多地方開發了農村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文化體驗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到當地旅游。這不僅推動了當地農產品銷售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農村文化的傳承。(4)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加大了對農村文化傳播的支持力度。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等方式,政府鼓勵農村地區舉辦文化活動、建設文化設施,提升了農村文化傳播的質量和水平。
首先,口頭傳承是一種重要的傳統路徑。在農村社區中,老一輩居民常常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傳遞民間故事、傳統技藝和鄉村智慧,如農耕經驗和土地管理方法。這種口頭傳承不僅有助于保護農村文化遺產,還促進了社區內的知識共享和互助。其次,鄉村節慶和傳統文化表演是另一種傳統路徑。例如,中國湖南的苗族“吃新節”慶典以其獨特的民間舞蹈和風俗而聞名,吸引了大量游客。
首先,互聯網為農村居民提供了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新途徑。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逐漸提高,居民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社交媒體平臺等獲取文化信息,了解傳統文化和當地歷史。這有助于加強農村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其次,社交媒體成為農村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許多農村社區和農產品品牌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有關農村文化的內容,如美食制作、手工藝品制作、傳統節慶慶典等。這些內容不僅吸引了年輕一代的關注,也擴大了農村文化的受眾范圍。例如,社交平臺賬號為“滇西小哥”的美食博主董梅華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云南農村生活,吸引了數百萬粉絲。
(1)韓國的“村舞臺”計劃:韓國政府推出了“村舞臺”計劃,旨在通過文化傳播振興農村地區。在該計劃中,政府支持在農村地區建設文化表演場所,舉辦音樂、戲劇和舞蹈等文化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和藝術家前來參與。這一舉措不僅能豐富農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還可以為農村地區帶來了經濟效益。(2)中國的鄉村旅游與文化節慶:中國廣東省潮州市舉辦的“廣府文化節”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該文化節集中展示了廣府文化的特色,包括傳統音樂、武術、美食等。通過吸引游客和媒體的關注,該地區成功地將農村文化傳播到全國甚至國際范圍,為當地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3)印度的鄉村電影傳播:印度的一些鄉村地區通過制作和放映本土鄉村電影,成功傳播當地文化。這些電影通常以當地故事和傳統為題材,吸引了農村居民的參與,并在城市地區也產生了影響。這一做法不僅促進了文化傳承,還為農村地區創造了新的就業和商機。
(1)數字鴻溝問題:農村地區的數字鴻溝仍然存在,互聯網普及率相對較低,部分農村居民缺乏數字技能,導致信息獲取和傳播受限。(2)文化流失風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些農村地區面臨著年輕人外出工作和生活的問題,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著風險,文化流失成為一項重要挑戰。(3)商業化與原生態沖突:在推動農村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商業化的開發和原生態文化之間存在緊張關系。過度商業化可能損害原生態文化的純粹性,引發文化爭議。(4)文化差異與包容性:不同農村地區的文化差異較大,一些文化傳播活動可能不適用于所有地區,需要更多的包容性策略。
(1)數字化教育與培訓:政府和相關機構應該加強農村居民的數字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數字技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傳播文化。(2)建設文化傳承基地:在農村地區建設文化傳承基地,提供文化課程、工作坊和活動,吸引年輕人參與,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3)平衡商業化與原生態:在農村文化開發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規劃和政策,平衡商業化開發和原生態文化的保護。鼓勵農村社區參與決策,確保文化傳播項目符合當地的文化特點和需求。(4)多樣性文化傳播策略:采用多樣性文化傳播策略,考慮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鼓勵當地社區參與文化傳播活動的策劃和執行,提高文化傳播的包容性。(5)文化政策支持: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文化傳播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資金、資源和政策激勵,鼓勵農村地區開展文化傳播項目,促進文化傳承和創新。(6)合作與伙伴關系:建立跨界合作和伙伴關系,包括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學術界,共同推動農村文化傳播,分享資源和經驗,實現更廣泛的影響。
(1)深入跨領域研究: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播交叉領域的研究將更加重要。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整合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媒體研究等多個學科的視角,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農村文化傳播與鄉村振興的互動關系。(2)數字化時代的適應: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研究將關注數字媒體對農村文化傳播的影響。研究人員將需要探索如何最大化地發揮互聯網、社交媒體、虛擬現實等新媒體平臺優勢,以擴大文化傳播的覆蓋范圍和深度。(3)社區參與與可持續發展:未來的研究將更加關注農村社區的參與和可持續發展。如何激發和支持農村社區參與文化傳播活動,以及如何確保這些活動對農村經濟、生態環境和社會和諧產生積極影響,將成為研究的重要議題。(4)國際比較與借鑒:國際經驗將成為未來研究的寶貴資源。研究人員可以更多地借鑒其他國家在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播方面的成功實踐,尋找適用于中國鄉村的有益經驗。(5)政策與實踐的結合:未來的研究將更加強調政策與實踐的結合。研究成果應當能夠為政府和社會組織提供實際可行的建議,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推動農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