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線描是工筆畫的重要構成因素。當代工筆人物畫線描在繪畫的過程中將傳統與當代、形式美和意境美完美結合,不僅體現了畫家的真實情感,還展現了當代工筆畫的獨特魅力。梳理線描的發展歷程,總結其重要性,通過分析當代畫家的作品來說明線描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表現形式與重要地位,探討工筆人物畫中體現的線描之美。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線描;形式美
一、線描的重要性及其發展歷程
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繪畫的社會功能及品評繪畫的標準,即“六法”?!傲ā钡谝弧皻忭嵣鷦印背蔀橹袊L畫美學長久以來的最高準則。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提到,“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說明“氣韻生動”需要通過筆墨用線才能表現出來。“骨法用筆”是南齊謝赫“六法”中的第二點,是對線自身價值的高度肯定,謝赫把它作為“氣韻生動”的首要條件。故而,線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線造型是中國畫的基礎。在工筆人物畫中,線條本身的流動、墨色的濃淡、位置,所傳遞的情感、力量、意興、氣勢、時空感,都是審美的重要體現。明代美術理論家鄒德中在《繪事指蒙》中提出十八描,高古游絲描、琴弦描、鐵線描、行云流水描、釘頭鼠尾描、曹衣描、折蘆描等,是中國人物畫史上繼張彥遠之后對線描又一次做了形式語言上的系統性總結,幾乎囊括了古代人物畫全部的線描形式,是高度概括提煉的結晶。
線描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彩陶中的紋飾,其主要以均勻的細線或黑線平涂來描繪形象,以人形、動物、植物以及各種紋飾為主要素材。今天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線描繪畫實物是長沙楚墓出土的帛畫《人物御龍圖》和《人物龍鳳圖》。其人物的用線細勁清晰,嫻熟雅致,為我國線描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寶。墓葬壁畫上的人物畫像亦是線描作品寶庫中的珍品。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墓壁畫的人物線描,生動傳神,標志著人物畫發展的新水平。之后,人物畫由墓室壁畫上移到絹帛,由粗獷簡約轉到精細流暢。在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中,那種“春蠶吐絲”“春云浮空”的連綿不斷的線條已具風格化。顧愷之提出了“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以形寫神”等繪畫理論。他的“傳神寫照論”之說與南朝宋宗炳提出“萬趣融其神思……暢神而已”的“暢神”說,都代表著那個時期的美學觀念。此外,宗炳還提出了“澄懷味象”,這是主觀和客觀的巧妙結合,是有形和無形的和諧統一。陸探微運用草書的體勢,形成氣脈連綿不斷的“一筆畫”筆法,畫人則能做到“精利潤媚”,和顧愷之并稱為筆跡周密的密體,與張僧繇“筆才一二、象已應焉”的疏體具有分別。北齊曹仲達的線描,人稱其“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唐代吳道子線描筆勢圓轉,衣服飄舉,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之視覺效果,后世稱這兩種線描為“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在當時最具代表性。兩宋時,李公麟的《五馬圖》是用線來塑造形體結構的典范,以簡約的線條表現馬的外在形體結構,僅靠線描的轉折起伏、濃淡虛實、長短曲直來表現馬的神態,將物象的質感、量感還有畫面中的空間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梁楷則借物抒情,既能作精妙嚴謹的院體畫,又能作洗練放逸、信筆抒寫的減筆畫,走向造型意識的解放、藝術語言的覺醒,開啟了元明清寫意人物畫的先河。明清時期,社會思潮產生變化,市民文藝興起,陳洪綬畫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體偉岸,出神入化,趨向夸張變形;崔子忠則是文人畫家,其線描精細,氣息古樸,具有裝飾意味,線條的筆法具有形式感,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和趣味。
二、線描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表現形式
羅馬尼亞畫家博巴認為,“線條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素”,是最單純簡潔的造型因素,可以明確且肯定地描繪物象的各種關系和表達畫者的情感。著名畫家潘天壽說:“吾國繪畫以線為基礎?!泵缹W大師宗白華曾說,中國的藝術就是線的藝術。美的線條總是能夠給人帶來視覺上的形式美感,帶來身心上的極致享受,帶來心靈的感悟。中國畫是線條藝術,線的不同,影響繪畫的風格和格調也不同。中國當代工筆人物畫線描受西方繪畫藝術思潮的影響,當代畫家在傳承中國傳統以線造型的基礎上,將西方繪畫與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相融合,同時將多元文化融入工筆人物畫及線條當中,賦予工筆人物畫新時代的藝術語言,使線條更具趣味性。
工筆畫線描注重物象形態的再現,追求細致和精確,體現了人們對于真實和完美的追求。何家英的作品在保留傳統工筆人物畫基本繪畫語言的同時,吸收了西方光影的描繪,在西方繪畫觀念的影響下更為注重傳統工筆人物畫的“形似”。何家英的作品以女性題材為主,其中最值得學習的是他的線條。他嚴格使用毛筆的勾線方式,起筆落筆十分到位,借鑒了游絲描、鐵線描、釘頭鼠尾描等,線條流暢而有力,頓挫轉折較為明顯。同時,他還注重線的節奏,線的長短、粗細、剛柔,猶如音樂的節拍,線的組合猶如音樂的旋律與和聲等,其作品體現出一種節奏感和韻律美。《秋冥》是何家英代表作之一,此幅作品宛如一首細膩的詩篇,勾勒出一位優雅女子在深秋時分枕膝而坐的景象。女子衣著素雅,白色的長裙配上淡灰色的毛衣,與深秋季節的色調完美融合,更顯現出其優雅沉靜的氣質。畫面中的景物色彩醇厚,深藍的天空濃郁得近乎于紫色,給人以高雅單純之感。土色的地面仿佛蒙了一層秋霜,堅硬中略顯朦朧。幾棵白樺寧靜聳立,光滑的樹皮上夾雜些斑駁痕跡。天空的藍、大地的赭、樹皮的白、樹葉的黃相互映襯,構成了美麗的深秋景象。畫面濃郁的色彩與恬淡的人物形成對照,卻又不失和諧統一。人物在畫中的存在感并不強烈,卻以其獨特的衣著關系,巧妙地成為畫面的焦點。畫中并無貫通一氣的長線條,但畫家所用短線輕松靈動,經營妥帖,特別是裙褶的線條安排,疏密有致,剛柔并濟,盡顯畫家的細膩筆觸和精湛技藝。何家英對人物和景物有著細致的觀察和描繪,使作品線描形成了形式美、空間美和意境美,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審美體驗。
觀羅寒蕾的作品,其始終秉承著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線描藝術,在描繪時對物象進行思考和揣摩,將所習得之傳統繪畫的精髓有取舍、有變通地應用于創作之中。她的工筆人物畫更注重線本身的形式美感,對于線的粗細、轉折、虛實、濃淡等變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能夠很好地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中。在當下,工筆人物畫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沖擊,她還吸收了黑白版畫、插畫中的技法,使傳統工筆畫的線描有了節奏、空間變化。在羅寒蕾的《等待》《白月光》等作品中,畫面中最為獨特的就是線條。羅寒蕾在人物頭發上有其特殊的處理方式,將發際線作為發絲的源頭,發絲由此向外均勻發散,她通常會用極細且起筆是虛起的線條來表現發際線線條,讓其呈現自由且生動的形態,形成一種韻律感,像一個在畫面上舞蹈的精靈,從而營造一種頭發絲是從皮膚中長出來的視覺效果。
在人物作品的描繪中,外在形態的表現固然重要,但內心世界的刻畫更是不可或缺。線描在工筆人物畫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生動的線條描繪,畫家可以準確地表現人物的外貌特征和神態氣質。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畫家通過線條的起伏、轉折和虛實等變化,表現出物象的質感、形態和特征。突出線條的節奏和韻律,也可以增強畫面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使觀眾更好地感受到畫家的情感和思想。工筆人物畫把線描的形式美感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更加注重線描本身的形式美、節奏美。它除了反映式的描繪外,更是繪畫者對客觀物象的主觀性表達。工筆人物的意象造型對線條的要求極高,是技術能力、藝術感悟與個人情感的完美體現。線描的語言形式與音樂有許多相似之處,線條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富有變化,形成高亢或低沉、明快或隱晦的音調節奏。工筆畫想要在當下有所突破,既要延續傳統繪畫的線描語言和精神內涵,也要在題材和表現形式上尋找新機,這是工筆畫走向新生的必經之路。
三、線描之美在工筆人物畫中的體現
線描是一種純粹以線條表現物體的繪畫形式,工筆畫線描還通過畫面的布局和構圖,表達出作者對于物象和情感的思考和表達。以線條勾勒畫面,無任何顏色裝飾,使得物象情態生動逼真,突出了線描自身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線描的勾線,并非單純地用細線沿其外形“描”,而應注重用筆“寫”出意象,就像書法創作一樣。線描不僅要注重精細,還要注重線條的力度與美感。線描有其特有的美感,即用最簡單、最簡潔的筆法,不加修飾,不加渲染,把握描繪對象的特點,真實地描繪人物、事物和景物的狀態,更自然地表達作者在創作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以線造型摒棄了光線、明暗和色彩,單純地用線來塑造形體、表現對象,但不是沿著物象的輪廓去描畫,而是用線描表現物象的本質特征。在描寫的過程中,追求線條的節奏美與韻律美?!耙跃€立骨”是指通過線條的表現來構建畫面的骨架和神韻,“骨”不僅是指支撐藝術形象的骨骼,更是指畫面的內在結構和氣質。在繪畫創作中,線的表現力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靈活運用各種線條,如長線、短線、粗線、細線、轉折線、頓挫線、輕重線等,畫家可以表現物象的神態、形體、節奏、虛實、疏密等造型因素的各個方面。這些線條的變化和運用可以使畫面更加生動、立體,也能夠傳達出畫家的情感和思想。
線描之美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有著多方面的體現。首先,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線描技法不僅可以準確表現人物形象,還能夠通過恰到好處的線條運用,增強作品的整體視覺效果。線條的曲直、輕重、粗細和虛實等都是畫家用來創造形式美的重要元素,它們相互配合,和諧統一,使得作品在結構和造型上更具藝術感染力。其次,線描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被賦予了更多的表現力。畫家們通過借鑒傳統線描的技法,如游絲描、鐵線描、蘭葉描等,結合現代繪畫的元素,創造出了具有現代感和個性化特點的線描風格。這些線描風格各具特色,有的流暢婉約,有的剛勁有力,有的細膩入微,有的簡約抽象,展現出了線條的多樣性和表現力。此外,線描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還被用來表現畫面的情感和意境。通過線條的起伏、轉折、粗細等變化,畫家們可以傳達出人物的情感狀態和內心世界。同時,線描也可以表現出畫面的氛圍和意境,如用線的疏密、虛實等變化來表現畫面的空間感和人物的立體感,用線的色彩和質感來表現光影和立體感等。最后,線描在當代工筆人物畫中還被用來探索和創新。畫家們不斷嘗試新的線條形式和表現手法,以適應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和藝術市場的變化。他們通過借鑒西方繪畫技法和傳統工筆繪畫精髓,探索出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線描語言,使當代工筆人物畫更具時代感和藝術價值。
工筆人物畫的線描不僅是一種概括、簡約而又能動的繪畫語言,還具有形式美、節奏美和韻律美。線描不僅表現了人物的形神氣質,更是對畫家本人內在情感和性格的表達。在當下,由于畫家所處的環境不同和藝術修養不同,對于同一事物的用線表現方式也不盡相同。畫家可以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線描中,使得觀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因此,從線的形式感來說,只有通過物象來傳情達意的線描,才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趣。
線描的成功之處在于,畫家和觀者之間存在著心靈交流、心靈溝通以及思想的傳遞,具有較強的說服力。藝術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畫家要成為生活的發現者,就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人生體驗。一幅畫作,若不能與畫者進行心靈的溝通與情感的交流,就無法使觀者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深度,則是一件沒有靈魂的作品。
四、結語
當代工筆人物畫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創新。畫家們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之上,尋找與當代的契合點,在形式上吸取西方繪畫因素,通過畫面來表現對于物象的理解和情感表達。在繼承傳統工筆畫的同時,又使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線描更加多樣化。精確而細膩的線條勾勒、巧妙的光影處理和準確的紋理描繪,能使工筆人物畫線描展現出豐富的藝術表現力與審美價值,讓作品具備高度的藝術視覺效果,同時也讓觀者能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工筆人物畫線描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當下,全球經濟多元化發展,明確工筆人物畫線描自身的傳統價值,堅持文化自信,將傳統與當代相結合,保留中國優秀的傳統繪畫線描的精神內涵,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有助于推動工筆人物畫線描的發展,為傳承和傳播中國繪畫藝術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中國美術簡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王瑩.論線條在中國畫中的生命力[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3]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M].吳丹青,注解.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4]楊維,林建群.中國美術史:古典美學思想與優秀作品賞析[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5]雷瑩.韻外之致:中國畫的構圖、著色與神韻[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鄭雅潔,蘭州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敦煌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