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西方美術史上,透納是一位具有卓越藝術才華的畫家。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風景畫,對風景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透納晚期的風景畫里融入了類似中國畫的意境,在西方畫壇上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透納的風景畫作品里常常有一種空靈、深邃、幽遠的格調。這種格調是他對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景物進行深入觀察和內心感悟后得出的一種結果,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意境這一美學范疇類似。這為西方現代繪畫帶來了啟發。
關鍵詞:透納;晚期風景畫;藝術風格;意境
一、透納的藝術風格特點成因
透納是英國19世紀上半葉學院派的代表畫家。作為藝術家,他一生都在從事繪畫創作活動。他致力于將光線與空氣之間的微妙關系表現得淋漓盡致,憑借一己之力將風景畫提高到了與肖像畫和歷史畫相同的地位。
透納認為在大自然中存在著一種令人向往和陶醉的東西。他始終對大自然懷有崇敬之心,認為要以藝術家特有的方式去表現大自然所特有的美。也許正是因為他秉承著這樣的想法,在透納的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人們在面對大自然時的渺小和無力感。
透納所認為的“美”即自己內心對于自然界的表達,這驅使著他的藝術創作。他通過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朦朧詩意的光色,來表現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透納認為只有通過這種藝術表達方式才能體現出自己在藝術創作中所追求和所向往的意境。他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一直秉持著自己獨特的藝術思想,他強調自己的創作是對大自然的一種致敬。
他晚期的風景畫中,更是強調了這種意境。這種意境不僅是對大自然美景和藝術之美的一種展現,更是他內心深處情感和思想的表達。他通過自己的繪畫語言不僅表現出了自己內心深處對大自然的敬仰和贊美,還表達出了對藝術美的追求和向往。
二、透納晚期風景畫的意境與國畫意境
意境是中國畫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美學范疇,是畫家在創作中的一種審美追求和精神境界,也是中國哲學思想、美學思想的體現。國畫的意境強調以虛寫實,用心靈去感受自然事物。畫面中不一定出現具體的形象,也不會過于強調客觀事物的細節,表現的只有作者內心深處的感悟和思想。
透納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風景畫,在他早期風景畫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寫實性,而晚期作品以抒情和詩意氣息為主。透納以風景為主題創作了許多畫作,在這些風景畫中能看到許多與中國傳統繪畫相似的元素。例如,橫構圖是透納風景畫常用的構圖形式,畫面中出現的線條以橫向為主,這種橫向的線條通常代表平靜與廣闊。這是中國畫家描繪江南小景之類畫作時經常運用的手法。
透納的風景畫具有與中國畫相同的深厚而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哲學意義,這種意境的觀念不謀而合——即便在當時的西方并沒有這一概念。他的作品與中國山水畫一樣,其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不是簡單地對現實物象進行再現,而是通過將內心情感和主觀思想與客觀物象融為一體,從而表現出一種超越現實物象本身的作者深層次的內心情感和精神追求。
中國山水畫講究意境、氣韻、筆墨和色彩等要素。雖然當時中外文化交流不多,但透納的內心情感和精神追求與國畫的意境審美本質是一致的。他的風景畫也體現了與中國古代畫家相似的繪畫理念和創作方法。透納不同往常風景畫家所做的那樣,把現實物象作為審美對象,對山川、河流、帆船等對象進行細致刻畫,而是將自己對于大自然的理解和印象融入這些山河中,對現實物象進行了審美超越,從而實現了藝術與生活的完美結合,充分展現了他對生活與自然環境的思考。
中國畫的意境與西方傳統的求實繪畫觀念迥然不同,因此,透納能夠跳出傳統思維模式是難能可貴的。
三、透納晚期風景畫的構圖
透納的風景油畫作品以其風格化的構圖、色彩表現力和獨特的情感表達而聞名。透納晚期風景畫表現出了與他早期作品不同的構圖形式。在透納晚期的風景畫中,畫面構圖不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畫家心境和畫面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此時的透納,已經不再是單純地描繪自然環境,而是以自己為中心,獨具匠心,善于運用透視、明暗、重疊等手法,將周圍的環境融合起來進行創作,使畫面更加富有層次感和空間感。
透納經常借助光、水、霧等元素,以一種類似中國文人“遠觀山,近看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對大自然的感受。這使得透納晚期風景畫在構圖形式上與其早期作品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特點。這種構圖形式,打破了傳統繪畫構圖的原則,為風景畫創作提供了新思路,將風景畫創作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透納晚期風景畫有了新的突破,在構圖上與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中國山水畫中所強調的“遠虛近實”在透納晚期風景畫中也有所體現。透納常常運用相應的作畫手法使不同景物拉開遠近距離,并通過這種方式變化來表達情感。同時,畫面構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畫家本人對大自然的態度和看法。在透納晚期風景畫中,畫面不再是一個封閉空間,而是以畫面前景和中景為中心來進行創作。
如圖1所示,透納在繪制風景畫時,將前景放在畫面下方,中部偏下是河流,遠處是山川。畫面中,前景與中景通過一條河流連接起來,使整幅畫面充滿平靜卻又有深邃之感,體現出一種幽遠的意境。此畫雖是橫構圖,卻頗像倪瓚山水畫中“兩山夾一水”的三段式構圖。像這樣前景和遠景的對比,使畫面縱深更強,增強了畫面的表現力,使畫面更加富有層次感和空間感。
四、透納晚期風景畫的色彩
透納早期的風景畫以描摹自然界真實的景物為主,注重刻畫對象的細節,具有濃厚的古典主義風景畫的特點。在用色上,他習慣運用厚重的色彩,來表現對象的莊重和寧靜;而在他晚期的風景畫中卻絲毫不見這樣的影子,包括刻畫細節與色彩的運用,繪畫風格截然不同。透納晚期風景畫的色彩運用手法使畫面空間產生了沖擊感,給人一種強烈而又不刺眼的視覺效果。
或許是因為水彩畫的練習,透納接觸到了這種與油畫特性不同的顏料。淺色水彩顏料無法覆蓋比其更深的色彩,因而在畫面上會有較多的留白,從而產生淡淡的朦朧的藝術效果。也或許是因為英國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讓英國長時間處在被水汽包圍的環境中,經過對自然界的觀察,他發現了英國自然環境的不同。如此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情懷,使法國古典主義那樣的繪畫道路在英國這片土地上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透納晚期的風景畫中常常顯露出一種強烈的不平衡感與運動感,打破了古典主義繪畫的規則。透納對于光線的表現離不開其對于色彩的獨特處理。他運用粗獷的筆觸及獨特的色彩對比,使所呈現出來的畫面空間和景物空間充斥一種緊張感和壓迫感。這可以說是一種大膽而又具有實驗性的嘗試。
透納對光色的獨特表現手法,在于他對于色塊的提煉歸納。運用朦朧又強烈的色彩對比,在不斷嘗試中,透納的風景畫逐漸顯露出抽象化的意味。整幅畫作遠遠看去,似乎只有邊線模糊的色塊。例如在《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鐵路》(圖2上)中,雨水、霧氣與蒸汽已經不分你我,透納將火車的尾部隱藏于其中并消失在遠方,背景透露出的隱隱藍天也氤氳在白色的水汽里。這幅作品雖然是用大色塊構成,但細看火車頭,仍能夠看出車窗、煙囪、車輪等細節,只是這些細節隱藏在火車本身的黑色之中。在他后來的作品里,基本上都是對景物的色塊描繪,已然不見了對細節的任何刻畫。
這樣對于水汽的描繪在中國山水畫中也有相似的處理。如南宋牧溪在《瀟湘八景圖——遠浦歸帆》(圖2下)中描繪了突如其來的暴風雨,遠處的帆船用淡墨勾畫,被瓢潑大雨籠罩。這種處理手法與《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鐵路》的火車尾部有異曲同工之妙。
透納晚期風景畫中別具一格的色彩對比效果也反映出了透納對大自然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深深的熱愛,以及他對自然萬物深厚的情感。透納用強烈而又不失靈動感和空間感的色彩對比來表現畫面空間和景物空間。
五、透納風景畫中的筆觸運用
透納的風景畫在筆觸上極具個人特點,擁有明顯的個人風格。比如,他用粗獷的線條描繪大面積的色塊,通過強烈的對比和夸張的表現形式,傳達出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這種風格使得他的作品在表現自然風光時,更能抓住其本質的特征,讓人感受到他對自然深深的熱愛和敬畏。
透納的油畫作品色彩鮮明,具有視覺沖擊力。這種強烈的沖擊力源于透納具有個人風格的筆觸。透納的筆觸隨著畫面主題和色調的需求而產生變化,常具有一種超現實的魔幻般的氛圍。在描繪火景時,他會運用熾熱色彩和激烈短小的筆觸,表現出火光的閃爍和炎熱,讓人感受到火的力量感與大自然的無情;在表現驚濤巨浪時,透納用大量的藍色和綠色,以長線條、塊面式的筆觸,營造出一種深沉、動蕩、驚險的氛圍,使人仿佛身臨其境;而在表現冬日海景時,透納用柔和的筆觸描繪雪景中的船只,傳達出某種孤獨的情感,使人產生類似“獨釣寒江雪”的情感體驗。在透納晚期的作品中,其色彩筆觸已經出現了一種類似抽象派的味道。
透納晚期風景畫中獨特的表現力,主要體現在顏色和筆觸上。他晚期風景畫中的筆觸運用更輕松灑脫,線條流暢自如。他對顏色的運用,主要是通過添加灰色系和冷暖對比色,使描繪對象的光色朦朧多變,既強調了畫面效果,又豐富了畫面色彩變化。這種表現手法使畫面看起來更加真實、形象、生動,又能讓人產生一種朦朧的感覺和神秘的心理體驗。
六、結語
透納的油畫作品以其獨特的色彩、構圖和情感表達而著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透納在晚期的風景畫創作中,用筆粗獷、豪放,色彩豐富,畫中景物被表現得朦朧又具體。透納在繼承傳統繪畫藝術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對大自然的感悟,創造出一種別樣的具有東方韻味的風景畫。中國美術館前館長范迪安曾對透納的畫做出這樣評價:“中國特有的山水畫和透納的風景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語言,但在同樣的自然風景描繪中可以找到交流和借鑒的共同點。”
透納晚期風景畫出現了類似中國畫意境的審美情趣,形成了在當時英國社會環境下與西方繪畫藝術精華融合后的獨特風格。透納晚期風景畫里所表現出的意境是透納對客觀事物的描摹和他內心對自然的印象交融的產物。這種創作必然能為后世藝術家的繪畫創作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胡煜杭.透納:自然之美在于無力征服[J].藝術品鑒,2022(19):158-163.
[2]透納:世界第一海景畫家[EB/OL].(2020-07-13)[2023-10-22].https://www.sohu.com/a/407361391_301394.
[3]沈克.透納風景畫的三個審美指向:兼論水彩畫與中國畫審美體驗的相似性[J].大眾文藝,2012(24):51-52.
[4]汪細飛.透納晚期(1825-1851)油畫作品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4.
[5]孟德鴻,解錫銅.清代惲壽平與19世紀英國透納“淡逸”之境比較分析[J].美術文獻,2021(12):64-65.
[6]宋太桓.英國民族風景畫派的興起及其發展[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7.
[7]楊寅楠.以史鑒圖:威廉·透納《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鐵路》的社會學分析[J].藝術品鑒,2019(21):32-33.
[8]張延穎.探究透納作品中光的表現技法[J].美術教育研究,2020(4):15-16.
作者簡介:
陳泓宇,西安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油畫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