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 涵
李 涵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新聞戰線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全媒體傳播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國已有超過1800多個縣級融媒體中心掛牌成立。由淺入深,縣級融媒體建設進入2.0時代,從求有、求全,到求優、求IP,實現不同介質間的共振效應,可持續發展與提質增效成為發展的自發與自覺。圍繞“提質增效”這一主題,上虞區融媒體中心緊緊抓住用戶思維、平臺互動、立體傳播三個環節,注重線上線下協同發力,拓展傳播影響力,提升話語說服力,探索具有2.0時代特色的一條發展新路。
媒體的深度融合,優質內容依然是輿論場上的“硬通貨”。縣級融媒體建設必須強化政治站位,保持敏銳觀察思考,表達鮮明立場觀點,將媒體的傳統優勢延伸到移動端,以新媒體的生產方式牽引傳統媒體的改革。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取決于傳播好時代主旋律。通過講好“地方好故事”,發出“地方好聲音”,在守正創新中構建主流價值體系。2022年,融媒中心推出“共同富裕新征程”系列報道,圍繞九條共富路徑,“報臺網聲屏端”全媒體矩陣協同發力,記者“兵分多路”蹲點報道鄉鎮、部門在實現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亮點做法、典型事跡,新聞鮮活可看、出新出彩。聚焦“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這一主題主線,推出了“探索共同富裕一年間”“虞里共富路”主題宣傳策劃,這些正能量、大流量的融媒體產品,從不同角度全面深刻闡釋了共同富裕的本質內涵,通過新穎的表現形式、線上線下聯動傳播,激發起群眾創新致富的熱情,使“共同富裕”真實可感。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還取決于創新力。2021年12月7日,《紹興市上虞區發現一新冠初篩陽性病例》信息發布,按下上虞奮力抗擊疫情的起始鍵。面對有效信息匱乏、碎片信息過載、輿情信息反轉、真假信息難辨的困擾,上虞區融媒體中心第一時間組建宣傳輿情工作專班,全時段進行戰“疫”播報。創新推出“戰疫求助平臺”,“求助奶粉,急急急”“關于次密接解封時間問題”“急需藥品代購”“小區這邊移動寬帶信號斷連不能上網了”“市外來虞健康碼變黃碼,怎么辦”等諸多問題,在“戰疫求助平臺”一一得到回復和解決,為全省融媒體中心創新“新聞+服務”模式提供了上虞經驗,更為媒體融合在基層治理和為民服務中找到了新的實踐途徑。
——實現內容生產的新媒體化表達。上虞區融媒體中心著力構建“1+3+10+N”全媒體傳播格局,以“百觀”客戶端為深度融合的新起點,以小切口介入大主題,展現大情懷、大格局。上線一年多時間,“百觀”客戶端強化聯通互動,構建起區內區外、上下左右相融相通的傳播格局,在2022年6月、7月的全省縣級融媒指數榜單中,分列全省第七、第八名,7月份位居全省縣級融媒天目號榜單第一。截至目前,上虞區融媒體中心已成功加入學習強國、新華社、浙江新聞客戶端等10余個黨媒平臺,90余家單位入駐、用戶數超過20萬,最高點擊閱讀量破千萬。2.0版正式發布運作,全方位重構閱讀體驗、用戶互動、內容呈現。運用VR、AR等新一代技術,采用H5、MG動漫、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推出《隔離點里響起睡前故事:民警為60多名兒童“隔空”哄睡》等全網傳播超1億的出圈產品。
——實現縱向橫向突破創新。融媒體中心以策劃“鄉鎮板塊”為突破口,一手抓新聞生產傳播,一手抓服務功能提升,傾力打造“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綜合服務平臺。“新聞·鄉鎮”板塊,全面推行新聞+,主動為全區所有鄉鎮、街道進行全媒體宣傳服務,實現紙媒、PC端、移動端三端齊發,聲頻、視頻、抖音“有聲有色”。依托上虞“四季仙果”的優勢,貫穿“四季仙果”產業資源,推出“鄉鎮特色節會”項目。適時推行“新聞+商務”模式,主動為鄉鎮(街道)提供更為全面的文化服務。通過豐富縣級融媒體的服務功能,實現傳播效率的最大化,打造“優質原創內容+增值服務”產業鏈。
——實現“人間煙火”滿盈端上。融媒體中心積極培育新媒體平臺賬號,形成矩陣合力。“看上虞”抖音號,內容定位“發現身邊不知道的美”,以記憶懷舊、鄉土風俗為切入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強化線上線下互動,開發上線2022驛亭楊梅節線上H5“云游驛亭”系列活動,“覺農·翠茗”云采茶線上活動。“二都楊梅紅了”96小時慢直播,“共富助農 梅好共享”公益助農競拍直播等新媒體產品助力鄉村共富。“民生一線”“尋找上虞煙火氣”等一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欄專題,將百姓的家長里短精烹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佳肴。
實現基層媒體交流和傳播的開放式遷移,是縣級融媒體進入2.0時代走向“融合”傳播的必經之路。上虞區融媒體中心依托自主研發技術,抓住數據、理解數據、分析數據,有效提升“百觀”客戶端的日活,提升媒體傳播力,把用戶升級為粉絲。
1.抓住數據,了解用戶。2020年5月,我們自主開發了消費大數據系統,由消費券發放領取系統和消費券使用分析系統組成。消費券發放系統主要為“消費抽大獎”活動發放消費券而服務,具有每天定時發放一定數量的消費券、實時通知消費者查收、定點跟蹤各個商家消費券發放情況等功能。10天時間,共分析近13萬條消費數據,帶動商場、餐飲消費2000萬以上,微信端訪問超過100萬,吸引活動參與人數累計達10萬人次,通過以上這些數據為政府政策的“靶向”投放提供了數據支撐和實踐依據,同時也解決了不同口徑數據反復提取所造成的資源浪費、數據冗余、統計滯后等問題,進一步提升了數據的服務和治理能力。
2.理解數據,服務用戶。由于疫情反復,為了刺激消費促進商貿發展,2021年,“百觀”客戶端設計開發了數字消費券發放系統,開啟“線下選購、線上支付、在線補貼”的消費新模式。數字消費券的嗨搶與使用,簡單方便有據可查;注冊登錄、區域消費,惠顧普通消費者,11萬張數字券的使用助力搶消費券活動后的客戶端活躍度,同時核銷系統還方便活動參與商家查看即時使用情況。短短7天時間,新聞客戶端的注冊及日活沖上了新高,單篇稿件閱讀破2000萬,單日最高客戶端開機啟動達31萬次。
3.分析數據,抓牢用戶。上虞區融媒體中心充分利用長期形成的區域公信力、影響力,形成口碑效應,做好“能力”品牌。2022年以來,又自主開發了上虞區汽車以舊換新、家電和餐飲消費券發放系統。2022年6月18日家電消費券參與人數6萬多,其中同時在線5萬多人。6月20日首輪餐飲消費券參與人數8萬多,其中同時在線7萬多人,客戶端啟動次數超60萬。新媒體之所以能在極短時間內聚合巨大的流量,是因為新媒介利用共享和開放的自帶屬性,云平臺搭建引進是主體,縣級融媒體自我技術積累支撐是保障,只有不斷結合本地特色留住用戶,完善用戶傳播體系,這樣“政務+商務+服務”才能有效持久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