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浩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五個本質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明確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非常切合革命老區的實際情況。我國的革命老區,很多地處邊遠山區、江河上游和湖海岸邊,是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生態屏障。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自然生態的保護。既要實現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更要優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否則,輕者會造成水土流失,生態失衡。重者可能造成生態災難,影響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
通過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筆者認為,為了完成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任務,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過程中,要著重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堅持保護優先。在上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項目時,要做好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盡量減輕項目投產后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對于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堅決不上。對于有污染的項目,要同時配套污染治理設施,在項目投產時能達標排放,否則,堅決不予投產。
二、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對于處于生態敏感地帶的革命老區,產業布局要合理,盡量布局一些對生態環境友好的現代生態農業、林業、生態旅游、紅色旅游等項目以及一些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污染排放較輕且通過治理可達標排放的先進制造業。
三、制定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對于承擔生態保護任務重而不能大量發展工商業項目的生態功能區,各級政府應建立合理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予以補助。確保生態功能區的地方公共財政開支,減輕生態功能區的公共財政壓力,讓當地群眾通過保護自然生態也能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