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潔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三門峽 472000)
文化是國家民族的烙印,保留特色文化才能在世界上煥發光彩。河南陶瓷是最具特色的傳統代表,河南陶瓷產業歷史悠久,陶瓷技藝獨具特色,裴李崗文化遺址發現陶器距今約8000 年,龍山文化代表蛋殼陶制作工藝精巧,鄭州商朝時期原始陶瓷出現向世界證明中國是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河南陶瓷的發掘保護工作,陶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單。河南陶瓷非遺保護工作取得很大進展,研究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保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非遺是中華民族兒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智慧的結晶。因大批寶貴實物被走私流失境外,大量文化歷史研究的非遺受到破壞,加強對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非常迫切[1]。河南陶瓷燒制技藝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傳承陶瓷燒制技藝工序考究成品制作精良,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傳統陶瓷燒制技藝傳承面臨巨大的挑戰,研究河南非遺陶瓷燒制技藝對發展推廣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文化遺產是歷史發展在的寶貴精神財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公約法規中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不可移動的文物及經歷時代變遷的工藝品。非遺來源于各民族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民間活動等各類民俗表演形式不斷升級逐漸融入非遺[2]。非遺包括多種類型文學產物和多種民間表演藝術。非遺概念最早在聯合國31 屆成員大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遺公約,定義非遺為群體視為文化遺產的實踐表演表現形式及有關工具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遺包括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及傳統手工藝技能等。非遺主要表現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不斷運動的活態存在。
制陶技術發明是人類歷史上文明產生的重要標志,考古發掘研究多項實物證據表明,陶瓷器構成古代社會生產中的重要產業[3]。河南陶瓷文化多項燒造技術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中原歷史名窯陶瓷燒制技藝成為陶瓷藝術傳承的重要內容。河南歷史名窯陶瓷藝術包括蘊含文化意味的陶瓷器,蘊含大量帶有儀式感的陶瓷禮制文化內容。河南陶瓷燒制技藝成為現代藝術科技領域中傳統名窯陶瓷的展現形式,做好非遺傳承的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和吃嫩草工作對國家傳統陶瓷保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河南非遺陶瓷燒制技藝主要包括汝瓷、鈞瓷和唐三彩燒制技藝等,不同陶瓷燒制技藝具有各自方法特點,許多陶瓷燒制技藝在歷史戰爭中逐漸斷燒失傳,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視,很多傳統文化逐漸復興。河南地區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登封窯陶瓷制作技藝,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等在國家政策推動下陸續恢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遺公約》將非遺劃分為5 大類,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意見》將非遺分為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與文化空間。國務院發布公布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將我國非遺劃分為10大類,隨著世界各國對非遺保護認識的加強,我國不斷拓寬保護范圍,將體現中華民族特有精神價值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寶貴遺產納入非遺保護范圍。隨著信息科技社會快速發展,傳統河南陶瓷燒制技藝傳播接受面受眾范圍小,將其納入非遺保護對象體現中原名窯陶瓷燒制技藝的非遺屬性,對促進河南中原非遺文化傳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非遺是人類通過口傳心授世代相傳活態流變的文化遺產,非遺深藏于民間,體現民族的智慧精神,世代勞動人民口傳心授的活態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保存體現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文化意識的非遺,不同地域的民族有特定的生活習俗和生產方式,人們世代傳承的非遺體現特有的歷史文化基因。非遺傳承中積累歷代傳承者的智慧創造力,反映特定傳承的思維情感等。保護非遺是凝聚民族情感,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礎,對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要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做好非遺保護工作。保護利用好河南陶瓷燒制技藝對構建社會,建設先進文化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非遺是各歷史階段人類的文明發展寫照,承載各時期人類勞動成果,對人類生產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精神與科學教育價值,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保護傳承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產出巨大的影響,省市縣各級政府經和民間群眾積極參與非遺保護工作,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同時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傳承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全面分析河南陶瓷燒制技藝傳承保護現狀,研究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的有效對策。
中國是歷史悠久具有豐富多彩文化的國家,中國制陶技藝產生可追溯至紀元前4500 年前,河南陶瓷是傳統瓷器珍品的代表。省政府牽頭組建成立管理部門開始建設產業園區,組建陶瓷文化傳承中心積極開辟各類產品市場,通過與旅游結合舉辦文化旅游節,成為集旅游文化商貿于一體的國際性文化節慶活動,在推薦優質文化旅游資源,提高河南陶瓷文化旅游影響力,創建河南陶瓷品牌方面產生積極作用。河南非遺陶瓷燒制技藝保護主要通過實施搶救性保護,組建保護機構制定完善法規,非遺保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后,河南陶瓷非遺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省人大常委會通過《非遺保護工作條例》,以條例形式從非遺調查,傳承傳播等方面做出細則規定。河南地區陶瓷燒制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包括汝瓷,鈞瓷和唐三彩燒制技藝等,列入河南非遺陶瓷燒制技藝代表性項目有14項,新加入鈞瓷燒制技藝,北宋官瓷燒制技藝等,河南地區陶瓷燒制技藝豐富。根據國家頒布實施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管理辦法,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認定有11 人,4 人為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1 人為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非遺保護臺,認定非遺陶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中鈞瓷燒制技藝傳承人17 人,唐三彩燒制技藝傳承人3 人,許多人在國家政府政策引領下加入陶瓷燒制技藝復興傳承隊伍中。
河南陶瓷燒制技藝在歷史長河中保持其鮮明的個性體現其堅韌性,當今社會生產快速發展,強勢文化不斷入侵及傳統生活習俗變遷,對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傳承帶來新的挑戰。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變異消亡具有內外部因素,近年來由于科技發展交通便利,陶瓷文化產品不斷商品化等,對傳統陶瓷燒制技藝形成綜合沖擊力。人們文化價值觀變化導致陶瓷生產工藝偏離傳統,河南陶瓷煤火燒造工藝繁瑣,大部分從業者逐步停用煤窯生產喪失原有傳統生產個性化價值取向。
當前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傳承面臨傳統技藝傳承人后繼乏人,部分傳統瓷品燒制技藝瀕臨失傳,地方非遺保護相關政策不完善,政府宣傳支持力度不夠等諸多問題。省委政府在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傳承方面做出大量努力,對非遺傳承保護發揮較大的正面影響作用,但面對傳統文化逐步衰退的大環境,如何有效可持續開展陶瓷燒制技藝傳承工作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河南非遺陶瓷燒制技藝傳承保護問題主要體現在瓷器文化研究不足,保護傳承方式相對單一,陶瓷與旅游及相關產業結合問題重重,陶瓷國際化發展有待提升。國務院頒布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指出,國家對傳統工藝美術實行保護發展方針,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標準是歷史悠久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河南陶瓷燒制技藝歷史悠久,裝燒工藝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現代化工業產品沖擊下,河南陶瓷業發展面臨諸多困境,加快河南陶瓷傳統燒制技藝非遺保護傳承成為當務之急。
河南陶瓷燒制技藝歷史文化價值深厚,要挖掘中原名窯陶瓷歷史和現實意義,中原名窯陶瓷燒制技藝是當時政治與時代審美作用的結果,體現社會政治生活,人生態度等多方面的內涵,是古代水意識形態文化的融合表達。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是河南陶瓷文化生生不息的基礎,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各國關注到非遺保護的重要性,相應機構組建保護系統建立日益完善。要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經驗,重點從建立傳承保護體系,增強社會傳承保護意識,建立產業化機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目前非遺項目保護傳承主要采取政府主導法律保障,民間參與及旅游產業帶動等綜合模式,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傳承需要政府主導搭建可持續傳承平臺,體現傳承對象生產性保護,加強陶瓷文化研究傳播;通過加大傳承人保護培養力度,建立通過傳承人推廣品牌制度,加強社會性傳承增強全民保護傳承意識;通過培養陶瓷創作人才,重視陶瓷市場化開發,引進產業化運營專業人才建立產業化發展機制;通過運用現代傳播技術,建立河南陶瓷特色文化,推進文旅融合創新非遺傳承保護新局面。
非遺公約指出保護是采取措施確保非遺的生命力,包括各方面文檔研究宣傳傳承等,保護是包括深入民間田園考察清點,通過建立數據庫等方法對非遺立檔保存的系統文化構成,對傳承人扶持保護及做好傳承振興工作等。非遺保護根本目標是維護強化其生命,做好系統的保護工作才能實現搶救和保護的根本目標。手工技藝類文化遺產是技藝藝術與歷史的文化載體,表現為手工技藝傳承人的能力,對手工技藝類遺產保護要求遵循以人為本,獨特性與活態保護的原則。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是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及陶瓷從業人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在培養吸引人才,技術革新和擴大規模等多環節努力。傳承人保護方面要構建非遺傳承人名錄提高藝人社會影響力,提高陶瓷藝人對非遺的認識,加強后續人才的培養;河南非遺陶瓷燒制技藝保護要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影響力,加大對陶瓷傳統工藝保護投資力度,不斷提高陶瓷燒制工藝科研創新能力。
河南非遺陶瓷燒制技藝傳承是生活方式的延續,隨著時代的發展,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傳承發生明顯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線上通過新聞媒介向群眾宣傳非遺保護工作,線下通過部分人培養達到傳承意圖。《河南非遺保護條例》提出縣級以上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和廣電網絡等新媒體應宣傳非遺保護工作,培養全社會非遺保護意識。鼓勵中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非遺教學研究基地,為河南陶瓷燒制技藝傳承提供法律保障。新時代紀念館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使具有地域性代表的非遺在可持續發展生態循環中創新是非遺實現活態傳承的可行路徑。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傳承可持續發展需要從傳承人生存問題與非遺保護制度方面考慮,旅游帶動非遺產業發展,政府政策引導非遺產業發展是解決年輕人生存問題的重要措施,陶瓷燒制技術創新才能燒制出更好的產品,解決傳承人的就業問題,技藝創新是陶瓷燒制技藝保護的關鍵環節。每年的6 月11 日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保護非遺公約后,我國召開人大常委會通過批準非遺保護公約,國家建立非遺代表性項目公布傳承人,對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藝價值的非遺項目重點保護,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非遺保護條例是實現陶瓷燒制技藝保護的制度保障。
非遺承載人類社會文明,我國非遺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思維方式,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據。加強非遺保護是國際社會文明對話的必然要求,保護非遺是捍衛民族精神之魂。陶瓷器物是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審美傾向的物化,河南陶瓷燒制技藝是陶瓷產物產生的藝術科學基礎,非遺傳承是對河南陶瓷燒制技藝傳承的方式,需要使河南地區特色歷史陶瓷燒制技藝融入群眾文化生活,促進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的傳承發展。河南陶瓷燒制技藝非遺保護工作任重道遠,要解決年輕非遺傳承人生存問題才能促進陶瓷燒制技藝保護傳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