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敬,徐 賡,王帥玉,3,4
(1.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北京 100193;2.山東省沂南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山東臨沂 276300;3.中國農業大學中獸醫藥創新中心,北京 100193;4.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北京 100193)
我國的寵物數量和養寵人數持續增長,2021年犬貓數量已經突破1億只,一線城市的貓咪數量已經超過犬只數量。對于住在城市高樓公寓里的人而言,貓比犬更能適應不同寵主的生活方式。在挑選適合的貓咪食物時,需要考慮的不止有食物的營養成分,還需要考慮食物的適口性。因此,更好地了解貓的食物適口性的影響因素不僅對優質貓糧的生產有意義,其對獸醫臨床也有指導性意義,如有助于治療貓的厭食癥等(Thombre,2004)。
貓的適口性是指食品、飼料被貓咪采食時,其滋味、香氣和質地等特質綜合刺激貓咪的感官,使之表現出好惡的現象,它反映了飼料激發貓咪食欲的能力(楊加豹,2001)。食物的適口性反映了貓的口味,而口味是一種中心感覺,有多個影響因素,如個體差異、食物類型和環境變化等。
家貓的飲食習慣會受到野貓的影響。小體型身姿靈活的野貓喜好捕獵小型獵物果腹,其往往需要多次狩獵來滿足每日能量需求。雖然現代家貓無需為溫飽問題發愁,但若條件允許,貓更偏好于每天多次進食,少食多餐,這種行為不會受到年齡和性別的影響(Mugford,1977)。
1.1 同感官因素對貓咪飲食偏好的影響
1.1.1 食物的氣味 相較于人類約9000個的味蕾,貓咪只擁有470個味蕾,這導致其味覺遲鈍,對食物復雜的味道只能分辨得出個大概(楊加豹,2001)。這表明味覺可能不會在食物選擇中起主要作用,貓或其他缺少味蕾的動物在攝食時會將食物整個吞下,以減少味覺感受(Jiang等,2012)。味覺受體Tas1r2/Tas1r3是介導哺乳動物感受甜味的主要受體。但編碼貓甜味受體Tas1r2的Tas1r2基因假基因化,導致貓對無熱量的甜味劑興致缺乏。研究表明,貓的Tas1r3是一種表達且可能具有功能的受體,而貓的Tas1r2是一種未表達的假基因(Li等,2006)。可能有些貓可以用它們還尚且完整的Tas1r3來嘗出高濃度的糖分。Laffitte等(2021)發現,厚味這種次級味覺對于食肉動物來說是一種重要的味覺模式,其可以提高肉類衍生化合物(肽和氨基酸等)的適口性。
貓有著極強的嗅覺,嗅覺細胞高達1億,這使貓成為嗅覺驅動型的“食客”(楊加豹,2001)。食物的香氣主要取決于其中的揮發性和半揮發性物質,多為醛類、酮類、含硫化合物類等通過美拉德反應形成的風味物質。貓糧加工過程中通常會在制粒后噴涂這種風味物質和油脂,以增加貓糧的適口性(劉策等,2020)。美拉德反應也會在加熱食物的過程中發生,這也是貓咪更愿意吃微波爐加熱食物的原因。
1.1.2 食物的營養成分 貓是嚴格的食肉動物,需要動物組織來源的食物,以獲得植物來源食物所缺乏的一些必要營養(Stasiak等,2002)。有研究表明,食物的適口性與其蛋白質含量呈正相關。Salaun等(2017)通過39只貓參與的飲食攝入研究中發現,當有所選擇時,貓咪會更偏好于高蛋白低碳水的食物。而當提供低蛋白高碳水的食物時,貓會限制食物的攝入量,即使在食物中添加誘食劑以增加攝入量,貓也沒有改變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模式。這是因為如果飼糧中的蛋白質含量低于貓的最低需求量,貓無法降低蛋白質氧化或尿素循環活動,這可能會導致無法逆轉的疾病(Green等,2008)。
紅肉、內臟和血液被認為是美味的食物,尤其是肝臟和腎臟。在一次貓對牛羊肉的偏好性測試中,牛肝和羊肝都被認為是最美味的食物,而機械去骨肉(MDM)最不受歡迎(Pavinee等,2020)。另一研究則發現當食物中粗纖維和/或礦物質含量增加時會導致貓的采食率降低 (Alegría-Morán等,2019)。在食物中加入脂肪對其氣味的影響不大,脂肪主要改善的是食物的質地。貓對脂肪似乎也有偏好,然而脂質的氧化會大大降低食物的適口性(Voragen等,1995)。
1.1.3 食物的質地和形狀 人們常常重視寵物食品的香味和營養價值而忽略了食物的外觀、溫度、大小和質地,這對適口性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在幼貓時期,貓會受到母貓對食物選擇的影響(Hepper等,2012),其中包括糧食的質地和形態。貓會更喜歡水分含量與肉相似的濕潤食物,如果貓糧邊緣銳利,貓可能會拒絕食用,因為這會損傷它們敏感的消化道黏膜。口腔的大小和下顎的形態也會影響貓對食物的選擇,這點在狗的適口性上體現的較為明顯。
1.2 環境和個體差異對貓咪飲食偏好的影響貓的品種、性別、體重、絕育與否、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會影響到其對食物的適口性。有研究表明絕育后的貓咪愿意攝入更多的食物,其中,去勢公貓的食量會大于絕育母貓(唐鑫等,2019)。一項長達10年的家貓食物偏好測試數據庫表明,體重會影響食物偏好,當貓的體重增加時,其采食量會相對變小(Alegría-Morán等,2019)。當動物滿足或變得滿足時,對相同刺激的味覺表現出更少的享樂性和更多的厭惡性,這表明貓對食物感知的適口性發生了變化(Ruud等,2000)。
早期經歷對長期行為的形成具有潛在的影響,貓對食物的偏好受母貓孕期和哺乳期飲食的影響,特別是4周齡到6月齡的貓(Zaghini等,2005)。這支持了一類自然和生物學相關的說法,即母貓可以將確認安全的飲食偏好傳給下一代。但也有研究表明,貓的食物偏好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會發生巨大變化(Bradshaw,2006)。
食品的加工和貯藏環節也對適口性有所影響。除去在產品的制作過程中的加工環節,成品寵物食品在進入有寵家庭之后,其進行的再加工方式有:泡水、加熱、打碎和混合等。泡水可以使硬質的糧食變軟,進以改變食物的質地,對有口腔疾病等不能食入硬質食品的貓而言有益;加熱可以增強香味物質的揮發,讓貓更有食欲;打碎和混入一些流質或半流質的食品可以讓貓舔食,貓舌頭的構造決定其進食方式為舔舐食物。家貓常表現出一種選擇新食物的傾向,稱其為“新穎性”。但這種偏好并沒有延續到所有不熟悉的食物,這可能與該食物的營養成分有關(Stasiak等,2002)。
季節的交替對貓的食欲也有一定影響,對2007—2017年間位于智利大都會區的寵物喂養行為研究中心的貓飲食偏好數據庫進行分析發現,與冬季相比,秋季的食物攝入量有所增加。當季節被簡單地劃分為熱(夏季和春季)或冷(冬季和秋季)時,貓在夏季和春季食物攝入會增加(Alegría-Morán等,2019)。這可能與貓本身的機體狀態有關,但也可能與較高的溫度能增加食物中揮發性物質釋放有關。
確保寵物食品對寵物及其主人具有吸引力是至關重要的,而評估食品對寵物吸引程度的經典方法是一碗和兩碗測試,其都為消耗性測試。與消耗性測試相對的是非消耗性測試,包括嗅覺測試、認知能力評估試驗等新穎的測試方法(Gregory等,2015),但這些試驗所使用的試驗動物均為狗,對貓的適口性評價只能起到指導性意義。
2.1 測試動物的選擇 適口性評價測試可以在兩種類型的動物小組中進行,經過適口性測試培訓的專業貓咪和在普通家庭中飼養的貓咪。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Griffin等,1984)。專業貓咪比家養貓咪更可靠、更準確、需要的動物數量更少,但需要大量的強化訓練。家庭組的測試頻率較低、條件控制較少,為確保測試的準確性,需要大量的測試樣本。家庭組的主要優勢是可以提供真實的產品反饋,一般可以反映最終市場的銷售數據。
為了確保結果的可靠性和統計學的穩健性,需要控制測試貓咪的年齡、性別和飲食史,這樣可以減少以上因素對貓咪飲食選擇的偏向性。
2.2 消耗性測試
2.2.1 兩碗測試 兩碗測試又稱偏好測試,是在寵物適口性評估研究中最常用的測試。其具體操作方法為:將兩種需要測試的食品放入各自碗內,同時提供給測試貓咪,并讓其在預定時間(通常為15~30 min,或者直到其中一個碗被完全吃完)內自由采食。每個碗中提供的食物量應該足夠動物每天的熱量攝入。測試在禁食一晚后的早上進行。記錄第一口采食的食物,并在預定時間結束后回收兩碗稱重,記錄每種食物的消耗量。貓最先接觸并食用的食物往往香味最具吸引力,計算每種食物消耗量/總量得到的值為采食率,采食率反映了貓對食物的偏好性。
兩碗測試可以進行2 d或2 d的倍數,在不同的天數之間切換碗,以消除碗盤放置位置的影響(Gregory等,2015)。其缺點在于法控制不同食物的氣味、熱量、營養價值對彼此造成的影響,同時由于放置了兩碗能滿足貓日常能量需求的糧食,對不自我限制食物攝入量的動物而言會消耗過量的食物,有害健康(Tobie等,2015)。
2.2.2 一碗測試 一碗測試僅提供一種食物并評估其被食用的量,可作為產品內在適口性的表現。其具體操作方法為:將已經提前稱重的食物提供給貓咪,讓其在一定時間內自由采食。同兩碗測試相同,碗中提供的食物量應滿足動物每天的熱量攝入。該測試主要記錄的是食物的消耗數量,也可以記錄消耗速度。通過比較不同食物間的消耗數量或速度可以判斷該食物對貓的適口性好壞。
該方法可以不改變貓咪之前的飼喂方法,也可以采取每天多次喂食,但不能比較貓對不同食物的偏好性。在試驗中可以使用多只動物來消除環境和個體差異帶來的影響(Tobie等,2015)。
2.3 非消耗性測試 Smith等(1984)研究表明,一碗和兩碗測試雖然可以表現食物的適口性,但無法表現細粒度水平(測試中每時每刻累積的食量)所提供的信息。于是研究人員提出了新的評估方法即一些非消耗性的條件反射型的研究,如嗅覺測試、認知能力評估測試等。
嗅覺測試(溫超宇等,2021)是將食物放入有小孔的密閉盒子內,犬貓只能聞到香氣但不能接觸和食用。將幾個裝有不同待測食物的盒子相隔一定距離放置,讓測試犬貓分別嗅聞,然后自由選擇喜歡的盒子。記錄下嗅聞時間大于15 s的盒子,然后改變盒子的放置順序,重復試驗。嗅覺測試的優勢在于可以避免過量食用食物導致動物發胖或偏好變化,同時也不需要訓練有素的專業動物來試驗。但該試驗選出的只是香氣最具吸引力的食物,為了評估適口性好壞還需要進一步的試驗。
認知能力評估測試(Araujo等,2004)需要給動物提供差異明顯的食物,并需要動物有較高的認知能力,現有的試驗都是利用經過大量培訓的寵物犬進行,對貓的試驗仍需探索。該方法需要試驗動物數量較少、攝入食物量也較少,這可以很好排除飽腹感對進食行為的影響。
總而言之,適口性作為一種評價寵物食品的重要指標,其影響因素的探索對食品的生產和評價有著重要作用。貓和其他伴侶動物不同,生病厭食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脂肪肝問題,適口性優良的處方食品對其而言是一種好的選擇。同理,提高獸藥的適口性也對貓的臨床治療有益。
不同的適口性評價方法優劣不同,消耗性測試中一碗測試操作簡單便捷,但獲得的訊息少于兩碗測試。兩碗測試可以抉擇出適口性更好的食品,但食品之間可能會有相互影響,而且動物有過胖的風險。非消耗性測試的操作難于消耗性測試,而且現有的試驗一般利用接受訓練的狗作為試驗動物。相較于狗,訓練貓需要的精力和時間會更多。其實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電子舌技術等與電腦程序結合的方法已逐步發展在實際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