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倩 申明達
摘要 花卉種植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在花卉種植的過程中,花農應做到有效防治害蟲,從而確保花卉健康生長,提高采收品質。在一般的花卉種植模式下,花農往往會采取傳統化學防治手段,盡管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長期持續進行化學防治不僅會對花卉產生毒害,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以蟲防蟲”的物理防治方式是一種安全性更高、環保性更強的害蟲防治措施。從“以蟲防蟲”的概念出發,分析了花卉種植中巧用昆蟲防治害蟲的優勢和具體內容。
關鍵詞 花卉種植;昆蟲;防治害蟲;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6.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12–00-03
Analysis of Strategies for Using Insects to Control Pests in Flower Planting
Tang Qian et al(Yo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ongzhou, Hunan 425000)
Abstract Flower planting had a certain value i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flower planting, flower farmers sh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pests, so as to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flow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arvest. In the general flower planting mode, flower farmers often adopt traditional chemical control means. Although certain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long-term continuous chemical control will not only produce poison to flowers, but also cause pol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sect control” physical control was a higher safety, strong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st control measures.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preventing insects”,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specific contents of clever use of insect control in flower planting.
Key words Flower planting; Insec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Countermeasure
古人有云“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鮮花之于人是一種生活調味劑,美化的不僅僅是環境,更重要的還有心情。在現代快節奏城市生活中,人們通過種植不同花卉來裝飾城市街道、景觀公園,布置辦公和居家環境,是人們追求環境品質與精神生活的體現,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我國花卉種植產業的良性發展。花卉種植是一項專業技術活。在花卉生長的過程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擾,從而影響花卉的產量和品質,并給花農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在花卉種植過程中有效防治害蟲害十分重要。
1 花卉種植中“以蟲防蟲”的概念
當前我國花卉種植品類繁多,對癥的病蟲害問題也存在差異性,常見的病蟲包括蚜蟲、紅蜘蛛、蝸牛、白粉病、炭疽病、銹病、立枯病、葉螨類等,多達近20種,可對花卉的幼苗、根部、枝葉、花蕊、果實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花卉無法健康生長,甚至可能導致花卉死亡[1]。隨著花卉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花卉病蟲害防治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其中,“以蟲防蟲”的物理防治方式在廣大花農中得到了一定的青睞。
“以蟲養蟲”即通過實踐引入、釋放與保護花卉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天敵昆蟲,借力于昆蟲對害蟲的有效制衡作用,減少使用除蟲藥劑對花卉種植環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繼而將危害控制在最小可接受范圍內,以此確保可獲得較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2 花卉種植中“以蟲防蟲”的重要作用
在當前知識經濟背景下,農科院研究學者針對各種昆蟲資源加以篩選、研究和培育,通過反復多次實驗得到經驗和規律,推廣到花卉種植領域,從而為花農解決病蟲害防治難題。昆蟲防治害蟲的方式主要體現出3點重要性。
2.1 有利于促進生態環境平衡
在傳統花卉種植中,為防治病蟲害的侵襲,花農一般都會選擇使用除蟲藥,而除蟲藥畢竟是化學藥劑,在使用上必然存在利弊性。好處就是除蟲藥的驅蟲能力更強、見效速度更快,并可幫助花卉維持良好的生長狀態;但壞處就是害蟲也會逐漸形成抗藥性,使用頻繁之后藥劑量只會越來越大,進而對土壤、水資源甚至周邊生態環境造成污染,最終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2]。此外,除蟲藥還有可能將一些有益昆蟲連同一起殺死,破壞花卉種植環境的生態平衡,所以這并非完全科學的正確之舉。不同的是巧用昆蟲防治害蟲,則可有效規避上述這一系列問題,確保花卉作物能夠健壯地成長。
2.2 有利于促進花卉種植市場穩健發展
在花卉種植過程中巧用昆蟲防治害蟲,一旦發現有害蟲影響花卉生長,花農可有針對性地引入與之對應的天敵昆蟲,以此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昆蟲防治害蟲的應用可以幫助花農減少對除蟲藥的過多使用,無形中節省了花卉種植中的投入成本,有效提高了花農的經濟效應,促進花卉種植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3]。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實踐中,花農應嚴格采用符合國際標準的天敵產品,確保它們可真正幫助減少除蟲藥的使用,避免“帶毒”花卉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花農還需合理控制有益昆蟲的數量,不可導致其形成大量繁殖,繼而引發更為棘手的治理難題[4]。
2.3 有利于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既往,花農常使用化學農藥來防治害蟲,具有一定的成效。然而,很多花卉并非只有觀賞價值,還兼具食用、藥用價值,如茉莉花、玫瑰花、槐花、桂花等,都是一些較常用的食材;而菊花、芍藥、金銀花、半枝蓮等則都可用作藥材。市面上的鮮花餅、菊花茶、金銀花露等是十分受人歡迎的產品,而它們的制作原材料均來源于花卉。
若花農在上述花卉的種植環節噴灑農藥,在收獲時便極其有可能存在農藥殘留,且無法去除。長期食用含有農藥殘留的食物可能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如癌癥、免疫系統紊亂等。相較而言,巧用昆蟲防治害蟲的物理驅蟲辦法則不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也不會對人類和其他動物造成安全問題。
3 花卉種植中巧用昆蟲防治害蟲的具體應用對策
花卉品種豐富多樣,而對花卉生長有益的昆蟲同樣具有多樣性特征。目前經過實踐研究可知的有益昆蟲包括螞蟻、蚯蚓、瓢蟲、食蚜蠅、胡蜂、食蟲虻等,以及通過有機肥料生成或野外收集的昆蟲[5]。
3.1 對土壤中有益昆蟲的應用
3.1.1 黑螞蟻 螞蟻分為很多種,黑螞蟻是花卉種植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螞蟻,也被稱為小黑蟻。黑螞蟻是一種群體棲息昆蟲,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黑螞蟻。在種植低桿花卉時,如百合花、康乃馨、非洲菊等,600~700 m2可養殖接近20窩黑螞蟻;而種植高桿花卉時,如向日葵、爬藤月季、石藤等,同樣的種植面積可養殖接近30窩黑螞蟻,每窩可保證有40~100只。根據上述投放密度和養護標準進行實踐,所投放的黑螞蟻可捕食花卉種植基地土壤下層或表層存在的害蟲卵、幼蟲等,繼而達到良好的殺滅效果。
同時,黑螞蟻爬行于土壤上下層,對于土壤有益菌的擴散起到明顯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土壤疏松、有機質多的花卉種植基地,黑螞蟻有著良好的活動力,極易進入10 cm的淺土壤層中,繼而針對一些體型微小的害蟲比如白粉虱、紅蜘蛛、夜蛾、薊馬、蚊蠅等的蟲卵及幼蟲進行精準捕食[6]。此外,黑螞蟻還可針對有效控制土壤中的蟋蟀、蝲蝲蛄、飛蛾等產出的蟲卵和幼蟲,并對土壤表面蠶食花卉植物的有害幼蟲,植物葉片、莖稈上的害蟲卵加以捕食控制,確保它們不會繼續擴大,影響花卉的生長。
3.1.2 蚯蚓 蚯蚓會汲取土壤中的有機質,但也會對一些害蟲的微小蟲卵、幼蟲進行捕食,這些有害蟲進入蚯蚓體內后,蚯蚓排放的糞便會促使土壤中有益菌數量的大量繁殖,有利于控制土壤病害、改善土壤環境。通常,花農可在花卉種植基地結合土壤條件投放10~30條/m2蚯蚓,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蚯蚓數量過多可能會啃食花卉根須、幼苗嫩根等,影響花卉的根系;過少無法較好地防治病蟲害[7]。因此,在實踐應用中,花農需細心觀察、合理的控制,確保蚯蚓可更好地發揮其優勢,規避相應的病蟲害風險。
3.1.3 食蟲虻幼蟲 食蟲虻遍布全世界多個地區,通常在林區內種類更為豐富[8]。食蟲虻幼蟲喜食土壤中的蟲卵和幼蟲,對于蠅蛆、蟋蟀卵、蝗蟲卵等都具有一定攻擊性,尤其善于捕食蠐螬。花農可在距離蠐螬0.5 m范圍內投放食蟲虻的幼蟲,在2~3 h內,食蟲虻幼蟲即可尋找到蠐螬的痕跡并將其消滅。
3.2 對空間中有益昆蟲的應用
3.2.1 胡蜂 在大規模的花卉種植基地,花農可利用胡蜂對害蟲(如棉鈴蟲、菜青蟲、幺蛾子等)加以有效防治。人工飼養的胡蜂通常毒性偏小,對人體的攻擊性較弱,適用于花卉病蟲害防治中。在開春時節,花農可在花圃周邊空曠處以樹皮、廢舊木板等為框架,在表層糊上泥土進行堆砌,留下以供胡蜂進出的小窗口,并放置胡蜂蜂王,建議放置1窩胡蜂/667 m2。針對某些花卉苗木高大的品種,則可在此基礎上適當予以增設1窩。搭建好胡蜂窩后,還需要在其周圍挖出一道小溝施撒驅蟻化學藥劑,以防螞蟻靠近造成干擾。
春天是胡蜂繁殖的季節,蜂王通常會獨自短暫外出捕捉昆蟲覓食,繼而快速育出成批成批的小胡蜂,2~3個月時小胡蜂便會成熟,對花卉種植基地周邊的蝗蟲、蛾子、蝶還有甲殼類的有害蟲進行襲擊。此時正值5—6月份,屬于一年之中的氣溫快速回升期,也是花卉種植基地各種害蟲最易暴發的時期,胡蜂的捕殺作用便可發揮效用[9]。
3.2.2 食蚜蠅 食蚜蠅是一種外形長相類似蜜蜂的昆蟲,但其眼睛更大、觸角更短,只有一對翅膀,而蜜蜂都有2對翅膀。在飛行過程中,食蚜蠅可長時間懸停于空中,飛行動作非常平穩,不像蜂類昆蟲,在飛行時會有輕微的翅膀擺動[10]。
花農可根據花卉種植基地蚜蟲的暴發情況來投放食蚜蠅,最好在其暴發前1周左右為宜,投放密度為300~500只/667 m2左右,則可在短期內將蚜蟲控制住。值得注意的是,食蚜蠅成蟲的壽命一般較短,受環境的影響一年中僅能繁殖1代,在春季從食蚜幼蟲孵化成蟲后基本會在秋、冬兩季死亡,留下蟲卵或幼蟲越冬,再到第2年周而復始。但一些溫度適宜的熱帶地區也有食蚜蠅越冬的習性,花農應注意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補充投放。
3.2.3 食蟲虻成蟲 食蟲虻幼蟲可捕食害蟲,其成蟲更為強悍兇猛,基本上大部分昆蟲,包括胡蜂、甲殼類都是其捕食對象,是“以蟲治蟲”昆蟲中的“最強殺手锏”。食蟲虻成蟲的捕食活動時間基本和蛾、蝶、蝗蟲等害蟲重疊,與自然界相生相克的法則相契合。
花農要實時監控不同害蟲的數據信息,在此基礎上推斷出較為準確的害蟲暴發期,然后提前1周左右投放食蟲虻成蟲,從而實現巧用昆蟲防治害蟲。在花卉種植中,桿高2 m以上大型綠化苗木基地應以300~500只/667 m2的投放密度投放食蟲虻成蟲;而對于低桿的盆景花,同樣大的種植面積投入100~200只食蟲虻成蟲即可。
3.2.4 螳螂 螳螂在每年春季開始孵化成長,秋季進行交配后慢慢死亡,是一種以卵越冬的昆蟲。花農可根據種植基地面積和不同花卉的種類,選擇投放螳螂卵來防治害蟲。螳螂卵學名又為桑螵蛸,通常高稈花卉可投放500~1 000 g的桑螵蛸;而低桿花卉則應減量投放,以300~500 g為宜。待到開春天氣回暖,小螳螂即可進行成批孵化,對蠅類、蛾類幼蟲、蟲卵等加以捕食。
3.2.5 捕食螨 捕食螨可對紅蜘蛛采取針對性攻擊,是紅蜘蛛的天敵對象,但在投放捕食螨的同時還需結合一定的天氣條件,要求必須要在白天穩定保持在15 ℃以上投放為宜。
對于溫室花卉,捕食螨的投放時間應盡量與紅蜘蛛的生長發育周期同步[11]。
通常,高桿花卉應投放3 000~5 000只/m2捕食螨,而低桿捕食螨在相同面積中應控制投放量在1 000~2 000只m2捕食螨。此外,近幾年來,農科院專家團隊針對捕食螨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即可以通過讓捕食螨身體上攜帶病毒,形成毒性感染力,從而加強對紅蜘蛛的殺傷力。
4 土壤有機肥發揮昆蟲的價值
近年來,我國農業科學研究步伐加快,針對有機肥的制作工藝改進顯著。有相關研究團隊通過改進國外的電爆技術,將其投入土壤有機肥的制作上,大大加快了其制作速度。通過500 kV的高電壓釋放電量穿透液體的有機質物質,在電流、電壓和電場的影響作用下,有機質成分會受到電離分解,長分子物質則會瞬間形成短分子物質,增強制肥的高質、高效性。
此外,大部分昆蟲的尸體都含有多種有機物和礦物質成分,以及植物無法合成的甲殼素類物質。上述物質對于花卉葉片顏色、花色都具備較強的正效應影響[12]。通過此種新技術制作土壤有機肥,可以將昆蟲體內的物質都轉化為植物可充分吸收的短分子鏈物質,有利于花卉作物的健康生長。
5 枯爛植物處理中發揮昆蟲的價值
在花卉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經濟效益不好的情況下,如果存在大批量花卉苗木滯銷的情況,花農必然會面臨花卉作物銷毀的境地,而將植物都轉化為昆蟲養殖飼料是一種較好的方法。黃粉蟲、蠐螬等昆蟲可被用于消化和轉化枯爛植物,達到清潔花卉種植土壤的作用。通常這些昆蟲都沒有“挑食”的習慣,花農只需要按照養分進行配比,添入一些麥麩、豆渣等用料即可。
枯爛植物通過昆蟲轉化會產生較好的處理效果。一般而言,150 kg的枯爛植物可得到40~50 kg的黃粉蟲或是30~40 kg的蠐螬,其經濟價值高達上千元,繼而可以為花農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
6 實踐案例分析
6.1 背景
某花卉種植基地,種植了大量的玫瑰、菊花、百合等花卉。然而,近年來基地的花卉經常受到蚜蟲、紅蜘蛛、蚧殼蟲等害蟲的侵害。盡管基地嘗試使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為解決這個問題,基地決定采用昆蟲法來防治害蟲。
6.2 步驟
(1)引入天敵昆蟲。基地通過調查和研究,引入了蚜繭蜂、瓢蟲、草蛉等天敵昆蟲,這些昆蟲主要以蚜蟲、紅蜘蛛、蚧殼蟲等害蟲為食,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蟲的數量。(2)人工繁殖天敵昆蟲。為了確保天敵昆蟲的數量和繁殖速度,基地建立了專門的人工繁殖基地,用于培育這些有益昆蟲。(3)合理安排放飛時間。根據花卉生長的不同階段和害蟲發生的規律,基地合理安排放飛時間,以確保天敵昆蟲能夠在最佳的時間段內控制害蟲的數量。(4)監測與評估。在實施巧用昆蟲防治害蟲的過程中,基地建立了監測與評估機制,定期檢查花卉的生長狀況和害蟲的數量,評估防治效果,并及時調整防治策略。
6.3 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采用昆蟲防治害蟲的方法取得了顯著效果,該花卉種植基地中蚜蟲、紅蜘蛛、蚧殼蟲等害蟲的數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花卉的生長狀況明顯改善。此外,昆蟲防治害蟲的方法不僅有效地提高了花卉的產量和質量,還保護了環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昆蟲防治害蟲讓基地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今后的花卉種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7 結束語
綜上可知,在花卉種植中巧用昆蟲防治害蟲,可科學、有效地幫助花農降低其種植生產成本并維持良好的自然生態平衡,在達到防治病蟲害的基礎上提高花卉市場的經濟發展動力。為了有效實施“以蟲治蟲”的治理方案,花農必須需充分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根據花卉的種類以及病蟲害狀況選擇最佳的天敵品種,營造最適合有益昆蟲的生存環境。此外,花農要避免在使用除蟲藥時殺滅有益昆蟲,維持有益昆蟲的生存數量。因此,必須科學、合理地實施“以蟲防蟲”對策,確保獲得理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勁松.對花卉種植中巧用昆蟲防治害蟲的探討[J].花卉,2016(22):7-8.
[2] 陳光強,章海英.探析對花卉種植中巧用昆蟲防治害蟲的認識[J].花卉,2016 (4):125-126.
[3] 李大民.花卉生產中昆蟲的應用[J].河南農業,2021(11):24-25.
[4] 趙如龍.花卉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分析[J].種子科技,2023,41(18):97-99.
[5] 胡宇氡,李治軍,汪朝震.綠色環保型有機土壤栽培新技術推廣應用特點[J].鄉村科技,2019(14):109-110.
[6] 阿依古力·哈斯木.露地花卉夏季養護及病蟲害防治[J].花卉,2021(22):179-180.
[7] 耿馨如.園藝花卉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種子科技,2019,37(7):130.
[8] 向慶華.分析苗木花卉夏季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J].花卉,2017(20):214-215.
[9] 郭子豪.園林技術措施控制病蟲害探析[J].現代物業,2022(31):160-162.
[10] 黃莉潔.南寧市花卉公園主要景觀植物配置現狀與病蟲害防治對策[D].南寧:廣西大學,2013.
[11] 楊鋒,朱美玲.淺析園林綠化百合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J].農村科學實驗, 2023(17):151-153.
[12] 吳宏毅.城市園林花卉常見病蟲害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0(1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