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雅琪

摘要 中華鼢鼠分布范圍廣、防治難度大,對晉北林區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影響了林木的正常生長及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了解中華鼢鼠對林區的危害程度和危害規律,是開展鼠害預警監測及防治,切實保障晉北地區生態系統的重要前提。分析了晉北林區中華鼢鼠的生活規律及危害特點,并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分析了晉北林區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樹種及不同林齡條件下中華鼢鼠的危害情況,結合當地的地類、樹種等特征提出了晉北林區中華鼢鼠災害防治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實現對晉北林區資源的有效保護,維護生態平衡,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晉北林區;中華鼢鼠;調查防治
中圖分類號:S4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12–00-03
Analysis of the Harm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yospalax fontanieri in the North Shanxi Forest Region
Feng Ya-qi (Kouquanhe Wetland Park Service Center of Huairen City, Huairen, Shanxi 038300)
Abstract Myospalax fontanieri has a wide distribution range and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ecosystem of the northern Shanxi forest area, affecting the normal growth of tre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Understanding the degree and pattern of harm caused by Myospalax fontanieri to forest area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conducting rodent warning,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and effectively safeguarding the ecological system in the northern Shanxi region. Analyzed the living patterns and harmful characteristics of Myospalax fontanieri in the northern forest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and analyzed the harmful situation of Myospalax fontanieri under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tree species, and forest age conditions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land types and tree species,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yospalax fontanieri in the northern forest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achiev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maintain ecological balance,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Key words Jinbei Forest Region; Harm of Chinese zokors;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1 晉北林區中華鼢鼠危害分析
1.1 生活規律
中華鼢鼠屬于嚙齒目、倉鼠科,擅長挖掘洞穴,其會利用這些洞穴躲避危險、儲存食物和繁殖后代;生活隱蔽,晝夜活動,不冬眠,春季和秋季是其活動的高峰期,主要以植物的地下根莖為食,有時也會將地上的莖、葉拖入洞中進食。
1.2 危害特點
晉北林區地域廣闊,屬于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貌復雜多樣,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貌類型,森林資源較為豐富,擁有多處國有林區和自然保護區,人工林所營造的林木,尤其是樟子松、油松等樹種,受中華鼢鼠的危害尤為嚴重。再加上退耕還林政策的推廣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中華鼢鼠因食物短缺而啃食樹木,對晉北林區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1]。第一,分布范圍廣。晉北林區是我國重要的煤炭資源開采地,人類活動較為頻繁,長期的煤炭開采活動導致晉北林區出現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問題,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森林覆蓋率下降,植被成活率低,中華鼢鼠的棲息地不斷喪失,呈現出破碎化特點,增加了災害發生的風險。第二,危害嚴重。中華鼢鼠繁殖能力強,晉北林區豐富的食物、適宜的生活環境及復雜的地形適宜其生殖繁衍,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其種群會迅速增加,災害程度進一步擴大[2]。第三,防治困難。中華鼢鼠生活十分隱蔽,長期在地下活動,只有雨水灌入洞中或是遷移時才會到地面活動,林區豐富的植被資源為中華鼢鼠的活動提供了掩護,給防治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3]。
2 晉北林區中華鼢鼠災害的調查與分析
2.1 前期準備
為深入調查晉北林區中華鼢鼠的危害情況,此次調查地選取在懷仁市,懷仁市地處雁門關外,大同盆地中部,屬于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適宜中華鼢鼠生存。為開展此次調查,收集了懷仁市近5年來中華鼢鼠分布范圍、危害程度和發生面積,選取了危害較重的、發生較頻繁的何家堡鄉、新家園鎮和河頭鄉為調查地點,制定了詳盡的調查方案,準備了調查所需的藥械,包括地箭200支、鐵鍬10把,防治藥劑若干,及其他相關物資,于2022年5—6月進行調查。
2.2 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按照中華鼢鼠的分布特點和對喜食樹種的危害情況,因地制宜共設置15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面積1 hm2,按不同坡向、不同坡度、不同土層厚度、不同樹種、不同林齡等立地因子選取17個樣方,采取土丘法和受害株率調查法統計分析鼠口密度和林木危害情況。具體方法如下:
在標準地范圍內統計所有新發土丘,并沿著中華鼢鼠洞穴進行挖掘,以2晝夜為周期進行檢查,出現封洞情況即可認定為有效洞。在有效洞內布設弓箭(地箭)進行捕殺,以1晝夜為周期進行檢查,連續進行捕殺2晝夜,期間要及時更換補充地箭。然后根據捕獲的中華鼢鼠數量,計算得出土丘系數及捕獲率,土丘系數的計算公式為土丘系數=實捕鼢鼠數/土丘數,捕獲率計算公式為P=[n/(N×H)]×100%。其中,P為中華鼢鼠的捕獲率,n標準地內捕獲中華鼢鼠數,N為調查所耗費的弓箭數,H為晝夜數;統計土丘數,與土丘系數相乘計算得出中華鼢鼠的相對數量,并根據標準地面積計算鼠口密度。在不同立地條件下的樣方中分別選取樣樹,逐株檢查,每樣方數量不少于100株,發現樹下存在鼠洞,樹葉出現發灰、發黃色,頂芽生長緩慢,即可認定為植株被害,統計被害株率。
2.3 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河頭鄉平均鼠口密度和捕獲率相對較高,危害主要集中在中幼齡林,經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河頭鄉立地多為鹽堿地,中幼齡林生長緩慢,抗性較弱,極易遭受中華鼢鼠的啃食(表1)。
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中華鼢鼠災害程度與不同地形、不同樹齡、不同樹種之間有一定關聯。
第一,立地條件不同。晉北林區中華鼢鼠危害程度差異明顯。①林地坡向不同,中華鼢鼠的災害情況不同。根據此次調查,中華鼢鼠在半陰坡條件下活動最為活躍,其次為半陽坡及陰坡,在純陽坡條件下活動最少。②坡度不同,中華鼢鼠的災害情況不同。當坡度發生由緩到陡的變化時,中華鼢鼠的危害程度呈現負相關關系。③土層厚度不同,中華鼢鼠危害程度不同。土層越薄的區域,中華鼢鼠的危害程度越輕(表2)。
第二,樹齡不同。晉北林區中華鼢鼠危害程度差異明顯。其中,樹齡在一年的林木受災最為嚴重,隨著樹齡增加,受害株率下降,中華鼢鼠災害下降(表3)。
第三,樹種不同。晉北林區中華鼢鼠危害程度差異明顯。此次調查選取受災較為嚴重的半陰坡地形,樹齡3年的林木作為觀察對象,分析表明:油松受中華鼢鼠危害最為嚴重,之后是樟子松,楊樹受災害最輕(表4)。
3 晉北林區中華鼢鼠災害的防治方法
晉北林區中華鼢鼠災害防治工作,應根據不同的危害程度及地域進行分類防治。對于中華鼢鼠密度大,危害嚴重的林區,應采用化學藥劑的方式進行大規模防治;對于中華鼢鼠密度小,危害較輕的林區可采用陷阱法、灌水法等物理防治手段;對于靠近村莊或人畜活動頻繁的林區,應當盡量減少或不使用藥劑進行中華鼢鼠的防治,在用藥防治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用量,按照規定程序操作,保障用藥安全。中華鼢鼠防治方法應經過多次嘗試和調整,找到最適合當地環境條件的防治措施,也可以多措施結合使用,注意環境保護,避免對非靶向生物造成傷害。
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包括陷阱、捕獸器、柵欄等。物理防治方法是綠色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通常對環境友好,部分捕鼠器可以長期反復使用,但存在勞動密集的缺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防治效果受地理、氣候因素的影響較大[4]。第一,陷阱法。可以使用鐵絲籠、木箱等制作環保型陷阱,設置陷阱捕捉中華鼢鼠。陷阱里放置吸引鼢鼠的誘餌,如食物、氣味等。需定期檢查和維護陷阱,捕捉到的鼢鼠可進行無害化處理。第二,驅趕法。利用聲、光、氣味等手段,借助超聲波驅鼠器、強光手電等裝置,使鼢鼠感到不適,驅趕中華鼢鼠遠離林地。第三,圍欄法。在森林周邊設置圍欄,采用地下、地上相結合的方法,阻止中華鼢鼠進入。圍欄可以使用鐵絲網、石墻、塑料擋板等材料,圍欄高度以阻擋鼢鼠進入為宜。第四,灌水法。對于生活在地下的中華鼢鼠,可以采用灌水法進行防治。向鼠洞內灌水,將其淹死或逼出地面。第五,彈力箭捕殺法。制作地箭,當中華鼢鼠推土封洞時,地箭迅速彈下,射入鼠體,實現滅鼠目標。
3.2 化學防治
化學藥劑防治是指利用各種化學物質,如農藥、除草劑、殺蟲劑等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化學藥劑防治具有見效快、使用方便等優點,但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對環境、人類和野生動物產生負面影響。針對中華鼢鼠災害,采用化學藥劑防治可從以下5個方面開展:
第一,使用低毒化學品,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當前可采用新型微生物農藥D型肉毒素進行鼠害滅治。D型毒素作為一種技術較為成熟的滅鼠生物制劑,同傳統的滅鼠藥劑相比較,其具備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優點,其對人畜的危害較小,既不會產生二次中毒,也不會危害到鼠類的天敵,在自然環境下容易分解,對非靶標動物安全和保護生態平衡,具有良好的滅鼠效果和顯著的生態效益[5-8]。
第二,適量施藥。施藥前深入研究當地中華鼢鼠的種群數量及活動情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合適的施藥量,避免過量施藥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第三,選擇適當的施藥方式。根據中華鼢鼠的生活習性、活動場所,合理選擇施藥方式,可以將煙幕彈、滅鼠彈、滅鼠雷、磷化鋁片等投入有效鼠洞熏殺滅鼠;針對幼苗,可以用防啃劑、拒避劑浸蘸根莖進行保護性預防處理。工作人員應當對毒餌法、熏蒸法、噴霧法等施藥方式進行適當應用,從而增強防治效果。
第四,交替使用藥劑。應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種藥劑,防止中華鼢鼠產生抗藥性。可交替使用不同的藥劑,保持防治效果。
第五,遵循安全操作規程。在施藥過程中,要遵循安全操作規程,穿戴防護設備,避免藥劑污染水源、食物等,從而確保人身安全。過期、廢棄的藥劑需要妥善處置,避免污染環境。盡管化學藥劑防治方法可以快速有效防治中華鼢鼠,但在使用過程中需謹慎,盡量降低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9-11]。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采取對生態環境友好的方式,通過保護生態系統平衡、提高自然控制能力預防和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不會對非靶標生物和人畜產生直接毒害,能在一定程度上長期控制中華鼢鼠種群數量。第一,不育劑防治。通過投放藥劑的方式有效控制中華鼢鼠的生育能力,使中華鼢鼠種群長期保持在低鼠口密度狀態,降低危害程度。例如:莪術醇植物性不育劑對環境無污染,對天敵動物安全,在大面積防治鼠害方面效果突出。第二,生物防治。利用中華鼢鼠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加強對鼬類、貓頭鷹等中華鼢鼠的天敵的保護,為其營造良好的棲息地,促進天敵種群的增長,從而控制中華鼢鼠的數量;或者利用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中華鼢鼠的病原微生物進行生物防治。第三,農耕防治。通過調整農作物的輪作、間作方式,種植對中華鼢鼠抵抗力較強的作物品種,以及采用適當的耕作技術減少中華鼢鼠的危害[12-13]。
3.4 營林措施
營林措施是指通過調整林業資源管理,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水平和生產力,從而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第一,優化樹種選擇。結合晉北林區的地理環境條件,選擇種植對中華鼢鼠具有一定抵抗力的樹種,從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降低鼠害程度。第二,加強幼苗撫育。栽植林木前,對土壤進行化學或生物處理,殺死部分鼠類,減輕其危害;及時清理地面樹枝和底層植被,改善林地衛生條件,促進林木快速生長,增強林木自身抗性。
4 結束語
晉北林區的森林資源豐富,中華鼢鼠災害對當地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成為阻礙當地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中華鼢鼠災害發生原因,加強防治措施的研究工作,有助于提升鼠害防治能力,減少森林資源的損失,促進林木的健康生長,提高林木的質量和產量,進而提高森林資源的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 任杰.山西省桑干河流域中華鼢鼠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控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大學,2018.
[2] 鄭偉斌,唐慶,蓋含文.淺談中華鼢鼠防治措施在營林生產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8,34(19):159-160.
[3] 武學梅.大同地區中華鼢鼠的特點與防治建議[J].花卉,2020(10):245-246.
[4] 張楠,肖志軍,張鶴,等.冀北山地中華鼢鼠的防治方法[J].黑龍江農業科學, 2018(11):55-57.
[5] 盧永東,張會麗.正寧縣中華鼢鼠的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J].南方農業,2021, 15(30):194-195.
[6] 熊鵬煒.關山林區中華鼢鼠危害調查及防治技術對比分析研究[J].隴東學院學報,2011,22(2):51-53.
[7] 余毅兵.中華鼢鼠的生活習性、危害與防治方法[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3,26 (3):77-80.
[8] 楊淑芳.中華鼢鼠藥劑滅殺和危害區植被修復技術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2(4):99-101.
[9] 馬付生.中華鼢鼠發生情況及物理空間阻隔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1 (22):85-86.
[10] 張偉,石冠軍,段長軍.子午嶺林區中華鼢鼠無害化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6):86-88.
[11] 程小兵.中華鼢鼠的危害及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1(18):92.
[12] 張天.大同市中華鼢鼠危害及防治措施[J].內蒙古林業,2014(6):14-15.
[13] 楊振,金蓉.中華鼢鼠在油松良種基地的危害率調查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 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