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摘要 松材線蟲病是森林生態系統中最具危險性、毀滅性的病害之一,一旦感染,治理難度極大。結合麻城市近5年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措施,分析了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一些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的合理建議,以供參與縣級松材線蟲病治理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 松材線蟲病;防治措施;疫木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12–00-03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in Macheng City
Shi feng (Macheng Forestry Bureau, Macheng, Hubei 438300)
Abstract Pine wilt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and destructive diseases in forest ecosystems, and once infected,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ontrol.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pine wilt disease in Macheng City in the past 5 years,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ine wilt disease,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ine wilt disease,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county-level pine wilt disease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exchange ideas.
Key words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fected wood
松材線蟲病又被稱為線蟲萎縮病或松線蟲病,是典型的松科植物病害,是森林生態系統中最具危險性、毀滅性的病害之一,具有極強的傳染性,被稱為松樹的“癌癥”。一旦感染該病,單株最快40 d即可枯死,3~5年內即可毀滅整片松林。
1982年,松材線蟲病首次在我國南京地區出現,隨后不斷蔓延,尤其是南方地區氣候較炎熱、降水較多,松林面積大,松林品種多為易感病品種,因而受害面積廣泛。目前,松材線蟲病在我國18個省(市)廣泛分布,嚴重影響了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我國森林生態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因此,加強對松材線蟲的防治對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麻城市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措施
1.1 基本情況
麻城市地處大別山中段南麓,東部和北部為山地,西部、東南部為丘陵,西南部為舉水沖積平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1]。東、北、西三面山脈相連,群峰逶迤。境內最高峰康王寨位于三河口鎮,海拔1 337.1 m;最低點烏龍寨河畔陶家寨位于鐵門崗鄉,海拔25 m,是“中國映山紅第一城”。轄22個鄉鎮、辦、園、區,452個行政村,總戶數39.244 9萬戶,戶籍總人口114.943 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578 2萬人,鄉村人口95.364 9萬人。是黃岡市林業資源大縣,現有林業用地面積170 108 hm2,森林面積135 930 hm2,其中,馬尾松純林面積71 171 hm2。森林覆蓋率50.08%,活立木總蓄積量689萬m3[2]。
1.2 發生情況
2018年,麻城市在開展松材線蟲普查工作時,發現部分馬尾松樹木死亡,采樣送至湖北省林業局林業有害生物檢驗鑒定中心鑒定,在樣本中發現松材線蟲活體,因此,確定麻城市發生松材線蟲病疫情。
2019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麻城市確定為松材線蟲疫區。目前涉及9個疫點:五腦山林場、西張店林場、夫子河鎮、張家畈鎮、順河鎮、乘馬崗鎮、鐵門崗鄉、南湖辦、黃金橋開發區。
1.3 傳播源防控
松材線蟲的近距離傳播主要依靠松墨天牛作為傳播媒介,因此,松墨天牛的防治至關重要。麻城市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人工噴灑等技術控制,達到防治松材線蟲傳播的目的[3]。
1.3.1 生物防治 采用以蟲治蟲的方式,在五腦山林場、中館驛鎮、順河鎮、黃土崗鎮等鄉鎮集中連片的森林中適量投放松褐天牛的天敵赤眼蜂,投放時機選擇在天牛幼蟲尚未化蛹之前,挑選氣溫25 ℃左右、近期無雨、風力較小的天氣進行,通常采用點株式放蜂法,將粘有卵粒的蜂卡固定在松樹樹干上,每株松樹上放蜂卡1支,放蜂量控制在90~110株/hm2。
1.3.2 物理防治 利用松褐天牛的弱趨光性和生理屬性,采用誘光、餌木、物理隔斷等技術定向撲殺,減少林間松褐天牛種群數量。
(1)誘光撲殺技術。松褐天牛具有弱趨光性特點,每年5—8月是天牛成蟲的活躍期,在全市各鄉鎮林緣處設置專用黑光燈,誘集捕殺天牛成蟲,引誘天牛定向產卵,從而減少林間松墨天牛數量[4]。
(2)餌木誘殺技術。7—8月天氣干燥、高溫,天牛處于生理活躍期,將松木注入專用誘捕劑,在林間相隔100 m放置,每隔5 d進行1次誘木除殺,誘木上噴灑阿維菌素,能有效殺死誘木中的松墨天牛。
(3)物理隔斷技術。一是利用自然地理條件,在林間或林緣處人工開挖物理阻隔帶,切斷食物補給及擴散條件;二是在每年10月以后,天氣轉冷,天牛處于生理休眠期,人工清理蟲害木、衰弱木、被壓木及林下灌木、雜草等,降低松墨天牛密度。
1.3.3 化學防治 (1)土壤噴灑。在3—5月天牛繁殖期,在各鄉鎮林間和林緣處,一是將殺蟲劑治線磷采用注射的方式注入松樹根部周圍土壤;二是將殺蟲劑治線磷采用噴灑的方式進行林緣土壤全覆蓋噴灑,以控制天牛蟲口基數。
(2)區域噴灑[5]。一是對全市林區進行飛機投藥作業,選用阿維菌素等殺蟲劑,運用直升機低空噴灑,共出動25架次,滅殺成蟲和幼蟲,起到阻止擴散和蔓延的效果;二是人工定點噴灑,主要在林緣處全方位噴灑阿維菌素等殺蟲劑,阻隔林間傳染和蔓延。
1.4 感染木防控
松材線蟲的遠距離傳播主要依靠感染木的區域性流通作為傳播媒介。因此,阻隔感染木流通至關重要。
(1)嚴格監管機制。杜絕林區伐木現象,針對馬尾松等松類樹木,禁止私自砍伐、售賣,在運輸、加工等一系列環節進行嚴格篩查,專班專人專崗進行查扣。
(2)嚴格執行處罰。對違反疫木管理條例和采伐松類樹木要求的單位或個人,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嚴重者追究其刑事責任。
(3)禁止疫木外運。禁止全市松類樹木的流通,只能由專人專班專車專線調運松類木材,同時,對全市涉木企業實行現場告知、檢疫監管;組織各級森防檢疫人員對可能違規收購疫木的加工企業進行檢疫執法,杜絕收購疫木行為。
(4)疫木定點除害。為嚴防疫木流失,全程記錄疫木除害過程,在夫子河鎮、五腦山林場設置疫木處置點,將全市疫木定點定向送至以上2處的加工企業進行處理,防止人為擴散疫情[6]。
1.5 疫木清理
1.5.1 疫木的確認 松類樹木染病后,從外觀上很容易辨認,其針葉逐漸變為黃綠、黃褐、紅褐色,整株萎蔫枯死或部分枝條萎蔫枯死,枯死的針葉掛在枝干上呈下垂狀。按照感染區域面積分布,采用人工和無人機識別相結合的方式確認疫木。
(1)人工目測。針對面積小的地塊,采取人工目測的方式進行,使用紅繩系樹干,確定感染疫木。
(2)智能識別。針對面積大的地塊,采用無人機進行實時影像采集,拼接全圖后,運用GIS對影像進行顏色判別,定點坐標確定感染疫木。
1.5.2 疫木的清理 清理疫木最重要的是及時、就地、徹底銷毀疫木。
第一,在確定感染疫木后,麻城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責任落實落地,優先開展景區、村鎮、交通沿線等可視范圍內的疫木清理工作。
第二,嚴格按照“五個一”的質量標準,規范疫木清理作業行為。疫木伐樁高度不得超過地面5 cm,就地實施套袋消殺處理;采伐的疫木定點定向送往夫子河鎮、五腦山林場疫木處置點進行焚毀處理;直徑在1 cm以上的枝丫,在疫木山場就地就近(以不出鄉鎮為限)焚燒處理。
第三,按照“誰清理、誰負責”的原則,由施工單位負責疫木的采伐、清理、運輸和安全處理工作;鄉鎮林業站建立疫木清理臺賬,登記安全處理方式,防止疫木流失。
第四,對房前屋后零星松木進行監管,嚴禁林農私自砍伐松樹、從清理現場拾撿松材,若發現有清理現場拾回松木堆柴現象,就地收繳銷毀,全面實行疫木及時清理機制,及時、安全、徹底地清除零星疫木[7]。
2 松材線蟲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群眾認識不夠
松材線蟲病防治是一項全民參與的系統工程,在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的主導、努力下,亟需廣大人民群眾的配合與參與,達到防范、治理、清除的目的。目前,農村有許多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留守老人思想保守,留守婦女關心不足,尤其留守老人對清理疫木的抵觸較強,部分鄉鎮發生阻礙工作人員上山、向清理部門索要賠償、私自處置疫木的事件,阻礙了疫情防治和清理疫木工作進度,導致松材線蟲病疫情進一步惡化。
2.2 林分結構單一
麻城市現有林業用地面積17 0108 hm2,森林面積135 930 hm2,其中,馬尾松純林面積71 171 hm2、占森林面積的52.36%;黑松、油松、濕地松純林面積3 515 hm2,占森林面積的2.59%;松林面積總占比高達54.95%,純松林面積占比大、樹種單一、結構不合理、生物多樣性較低的生物特性突出,極易受地域性松材線蟲病擴散、入侵的影響[8]。
2.3 疫情不斷擴大蔓延
麻城市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國道、省道、縣道、鄉鎮道、村道“四通八達”,周邊與羅田縣、團風縣、紅安縣、武漢市新洲區、河南省新縣、商城縣、安徽省金寨縣毗鄰,毗鄰縣(市)也被確定為松材線蟲病疫區;另麻城市境內確定的9個疫點接壤鄉鎮,接壤處山林已發現松材線蟲病感染木。據此,麻城市松材線蟲病疫情處于擴大、蔓延的態勢。
3 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的建議措施
松材線蟲病防控治理是一項社會性問題,也是一項生態學術性問題。麻城市開展了近5年的防控、治理工作,市財政累計投入2 000余萬元用于全市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工作,在松材線蟲病感染和蔓延速度上取得了一定的防控成效。但是,因群眾認識不夠、參與度不高,森林資源松林占比大、樹種單一、結構不合理、生物多樣性較低等問題,林分的整體抗災能力較差,造成總體防控成果有待提高。現總結麻城市5年以來的防控、治理工作經驗,對松材線蟲疫情防控、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3.1 加強教育宣傳
在開展防控工作的同時,重視松材線蟲病防控相關內容的教育宣傳。
(1)利用報紙、電視、電臺、廣播、網絡、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加強防治宣傳報道,普及疫情危害、防治法律責任、防治措施等知識,積極引導和鼓勵全社會理解、支持和參與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營造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
(2)在疫點鄉鎮主要干道、人員密集場所和重點村組設置長效性宣傳標語牌,在除治林班現場設立除治責任和防疫警示的公示牌。
(3)要求疫區涉木企業做出不得收售、加工染病松木的承諾,并豎立禁收疫木的告知牌。
(4)將防治宣傳深入基層政府、村組干部和林農、涉木企業,做到家喻戶曉,使疫情防控成為當地居民的自覺行動,抵制收集、存放、使用疫木及其制品等行為;同時鼓勵居民多種渠道報告疫情,舉報涉疫違法行為。
3.2 政府主導,職責明確
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覆蓋行業廣。各縣級人民政府要主導開展轄區內的松材線蟲疫情防控工作,成立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防治領導機構,制訂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預案,建立統籌推進、職責明確、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做到齊抓共管,全面落實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1)責任主體到位。建立縣級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揮部,分工合作、責任明確,形成全方位的綜合治理責任體系。
(2)技術服務到位。林業部門應會同各相關部門制訂方案,指導防控工作按照標準開展實施,及時運用國內最新的科研成果,為縣級松材線蟲的防控提供科學可靠支撐。
(3)人、財、物投入落實到位。縣級人民政府要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和市級財政資金,加大縣級財政投入的力度,列支防治專項經費;充實一線技術力量,做好后勤保障以滿足防治工作的需要。
(4)監測預警到位。按照全省統一部署,每年9—10月開展秋季普查,并根據秋季普查結果確定下一期病枯死松樹數量監測預警,及時、準確地發布監測預警信息,為防治提供有力支撐。
3.3 全面清除隔離疫點
按照松材線蟲病傳播和蔓延特征,針對感染和感染鄰近地塊,綜合林分的分布和采伐規定,清除隔離疫點。
(1)定點拔除疫點。針對首次判定感染病害的松類地塊,在一個標準地內(500 m2),存在2株以上的,清除感染木周圍一個標準地內的全部松類樹木,就地采用焚燒方式處理感染木及其枝椏,對伐蔸實施套袋消殺處理;同時對采伐工人服裝統一管理,進出疫點進行消殺處理。
(2)建設生物阻隔系統。在各鄉鎮辦、林場管理區域有效運用電力線路廊道和森林防火隔離帶,電力線路廊道一般開挖20~30 m,森林防火阻隔帶一般開挖15~50 m,在廊道和阻隔帶栽植油茶,形成生物阻隔帶,即帶動林業產業多元化發展,起到生物阻隔火源的效果。同時,定期對形成的廊道和阻隔帶林緣和土壤人工噴灑治線磷,物理隔斷病蟲的存活基數和疫情的蔓延。
3.4 及時調整林分結構
針對松材線蟲具有極強傳染性的特征,及時調整造林林種的分布,從根源上清除松材線蟲病毒。
(1)將松材線蟲病采伐跡地納入林業營造林項目,因地制宜地開展人工松樹純林改造和采伐跡地復綠,科學補植鄉土闊葉樹種,大力營造混交林,盡量避免營造松樹純林,打造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
(2)對現有松類純林開展人工松樹純林改造,營造人工混交林;將面積較小且退化嚴重的松樹純林納入退化林修復等項目進行皆伐改造,人工調整林分結構,優化森林生態系統,增強抵御松材線蟲病及其他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能力,實現林業生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3.5 阻斷疫木流通
自2018年首次發生松材線蟲病以來,麻城市獅子峰林場、木子店鎮、福田河鎮暫未發生疫情,這3個地區都有個共性,即山高、地闊、人稀,山林間人為活動少;按照小型木材加工作坊數量分布,獅子峰林場、木子店鎮、福田河鎮分別占全市的0、1.2%、4.7%,木材在以上3個地區基本未流動。因此,感染木的區域性流通是松材線蟲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各地要嚴防死守,疫木非必要不下山,就地進行焚毀處理;針對批量大的則由專人專班專車專線調運松類木材,并定點定向送往疫木處置點進行焚毀處理。
4 結束語
通過采取完善松材線蟲病疫情監測體系、增強社會各界防控意識、對傳播媒介進行嚴格控制和化學防治、加強疫木有效監管、營造混交林等一系列綜合措施,能有效遏制縣級松材線蟲病的蔓延,保護和優化森林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佘艷萍.孝感市松材線蟲病防控措施及經驗啟示[J].南方農業,2023,17(14):110 -112,117.
[2] 楊忠岐,王小藝,張翌楠,等.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控制我國重大林木病蟲害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8,34(2):163-183.
[3] 陳衛平,陳蔚詩,包杰.精細化除治+打孔注藥浙江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形勢迎來新拐點[J].浙江林業,2022(7):8-9.
[4] 胡俠.堅定必勝信念錨定五年目標全力推進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攻堅行動:在全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啟動視頻會上的講話[J].浙江林業, 2021(9):6-8.
[5] 王俊偉,亓玉昆,劉慇,等.昆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松材線蟲病發生、防控現狀及對策[J].山東林業科技,2022,52(6):110-114.
[6] 王菊香,余麗娜,張明勝,等.武漢市新洲區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策略的思考[J].湖北林業科技,2023,52(1):66-70.
[7] 仄林.咬定青山不放“松”:高質量推進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工作[J].浙江林業,2021(10):21.
[8] 張雷,秦玉蓮,羅基同,等.科學防控松材線蟲病:自治區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林業專家實錄[J].廣西林業,2021(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