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娟娟
摘要 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為農業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業經濟的數字化、現代化特征更加突出。相關部門應對鄉村振興戰略予以充分關注,從整體角度出發,合理地開展頂層設計,滿足農業經濟發展需要。介紹了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意義,分析了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境,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措施,為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提供支持。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村經濟;困境;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12–00-03
Research on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a Juan-juan (Linxia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Linxia, Gansu 731100)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vides guarante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digit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had become more prominent.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carry out reasonable top-level design from an overall perspective to meet the need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alyzed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posed measures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oping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conomy; Difficulties; Measure
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傳統模式下的管理模式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經濟新需要,且管理效果和預期存在較大差距,農業經濟結構較為固定。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時,相關部門要提高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視,主動調整管理方式、措施,在現代化管理模式支持下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為農業的穩定發展提供支持。
1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意義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相關部門應對其予以充分關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意義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1 調整農業結構
傳統模式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并不高,對于農產品加工重視程度較低,導致農產品的價值得不到體現,農業類型固定,無法達成多元化發展目標。鄉村振興背景下,相關部門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有利于農產品的深加工,完善農產品產業鏈,調整產業結構。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經濟發展有利于加強種植、養殖、施工與鄉村文旅行業的聯系,增強農業發展過程中應對風險能力,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添磚加瓦。
1.2 保護生態環境
傳統模式下所開展的農業生產會對于周圍環境造成破壞,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例如,隨意應用肥料會引發土壤的板結、農作物死亡,同時大量農藥會隨著農產品進入到人體中,影響人體健康[1]。鄉村振興背景下,相關部門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有利于保持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平衡,推動節能環保觀念的傳播,實現農業經濟的綠色、環保發展,減少對于農藥應用量,從而保護周圍環境,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支持。
1.3 增加農民收益
傳統模式下開展的農業生產經濟效益較低。鄉村振興背景下,相關部門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有利于農民增收。第一,相關部門將產業振興作為關鍵,有利于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借助于開發鄉村旅游業、文化產業等還可以豐富農村群眾收入來源,增加農村群眾經濟效益,縮小城鄉差距[2]。
2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困境
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然而,目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技術應用不充分、人才團隊缺乏等,導致當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困難重重。相關部門應明確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常見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做出優化,提高農業經濟質量,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2.1 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包含的內容較多。只有對于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進行補充、優化,才能夠確保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滿足農業轉型升級需要。因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要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體系重要性,主動對其進行優化,為后續工作的落實提供參考。
然而,從現實情況分析發現,目前所用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并不健全。第一,管理制度存在問題,特別是在開展財務收支、財務管理工作時,并不具備制度作為保障,導致部分員工在開展工作時不夠仔細,無法規范開展管理工作。第二,相關部門并未及時調整管理制度,導致所用管理制度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所需,管理工作較為|落后[3]。
2.2 信息技術存在滯后性
在信息化背景下,各行各業對于信息技術重視程度明顯提升,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業經濟管理中成了時代發展的大趨勢。然而,從實際分析發現,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
第一,負責開展農業生產的工作人員并未認識到農業信息化管理的關鍵性,在開展工作時仍然將傳統工作模式作為關鍵,排斥信息技術,不愿意投入充足資金,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開展工作。第二,由于信息技術的運用具有一定門檻,相關人員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可以熟練地對于信息技術進行應用。然而,當前部分基層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在現實工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諸多問題,導致操作并不合理,帶給企業不必要的經濟虧損。第三,農業經濟信息難以適應用戶現實需要,阻礙了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
2.3 工作團隊整體實力較弱
農業問題是非常關鍵的民生問題,只有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才能夠滿足農業轉型升級需要。相關人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農業經濟發展情況,因此,相關部門必須提高對于人才的重視程度,打造整體實力較強的人才團隊。然而,從實際情況分析發現,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工作人員的整體實力得不到保障,專業素養參差不齊[4]。
第一,部分管理人員并未對于農業經濟發展關鍵性形成充分認識,思想道德修養較低,在進行工作時較為敷衍,影響農業經濟質量。第二,部分管理人員可能會為了增強對于崗位工作適應能力、實現發展目標而擴寬管理制度,導致所用制度難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管理標準并不明確。第三,分析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團隊可以發現,大部分都是其他部門人員兼任的,專業程度較高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較為稀缺,無法勝任崗位工作的需要。
3 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措施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資本、人力資源、人口分布情況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都會對于農業發展產生影響,相關部門應大力探究,并做出相應的優化。這主要是由于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是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能夠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支持。相關部門應提高對于農業經濟重視程度,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并展現出應有價值[5-6]。
3.1 對現有經濟管理體制進行補充
第一,各部門要分析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推行情況,明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并從宏觀角度出發,結合當地現實情況,調整土地流轉制度,在確保土地資源可以得到充分應用的同時,滿足之后征地管理需要。
第二,工作人員要考慮到農村經濟管理現狀,集中管控生產資源。如果農村群眾對于工作缺乏熱情,相關部門必須制定可靠的幫扶政策,確保市場化土地承包權能夠被落到實處。如果農村群眾對于這一工作充滿熱情,就需要抓住機遇,擴大農業合作社的規模,在增強農村群眾生產水平的同時,滿足農業經濟發展需要[7]。
第三,在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機制進行補充時,相關部門應應用籌資管理機制,為農業經濟活動提供充足的資本。在調整籌資管理機制時,要考慮到當前農業經濟水平,豐富融資渠道,確保資金周轉正常,為農業活動的順利推進提供支持。
3.2 完善配套設施
第一,要根據相關標準,加大力度修建農村地區經濟網絡,確保互聯網能夠進入各家各戶。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要積極應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程度,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
第二,要加強村民與互聯網的聯系。為了確保基層具有充足的網絡基礎設施作為支持,以便加強村民和互聯網的聯系,使農業工作者更加精準地了解到市場發展情況、行業動態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村民與互聯網的聯系,并將其作為立足點,調整生產種植結構,確保農村群眾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8]。
第三,成立專門的平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構建健全的農業經濟發展平臺,在第一時間公示當地農業生長情況以及農產品銷售資料,使農村群眾明確種植方向。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在線上開展農產品銷售,為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一體化發展提供支持,提高農業經濟現代化程度。
從生產管理的角度進行分析,生產是增加農業經濟效益的關鍵點,只有確保農產品質量符合要求才能夠為農業銷售提供支持。在對于管理機制進行應用時,管理人員要在管理制度支持下,提高農產品生產規范程度,并將市場需求作為立足點,考慮當地地形、地勢合理進行農產品種植,調整農業結構。在此過程中,還要確保農業種植人員可以運用切實可行措施管理農作物,增加農作物的產量,為農產品經濟結構的調整、農產品銷售提供保障[9]。
從加工管理的角度進行分析,在傳統模式下所開展的農業活動,往往會將農產品交由分銷人員開展銷售活動,容易導致農業經濟模式所獲得的經濟效益較低。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在開展農業經營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人員要堅持現代化經營觀念,并在現代化技術支持下,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例如,在開展綠色種植、加工時,工作人員要將節能環保作為關鍵,或者是通過簡單加工,對于半成品進行售賣,確保農產品可以創造更高經濟價值[10-11]。
3.3 提高管理團隊整體實力
為了將鄉村振興落到實處,充足的人才必不可少,有利于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團隊具有較強整體實力。
第一,政府部門要認識到人才引進的關鍵性,對人才進行資金補助,為人才提供適宜工作環境。在此過程中,還需要提高工作人員的薪資報酬,確保高質量人才能夠加入崗位工作中。第二,政府要和高校進行溝通、交流,吸引較多具有完善知識體系,指導工作認真負責的學生參與。第三,設置農業經濟相關專業,確保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足夠人才作為支持。第四,組織未上崗的管理人員開展學習,確保其能夠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形成充分認識,端正工作態度,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若是在崗工作人員,則需要定期對其進行考核,增強培訓人員的管理思維,并為其提供實踐的機會,確保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在開展工作時能夠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12-13]。
3.4 豐富融資渠道
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持,不論是提高農業的信息化程度,還是對于現有農業結構進行優化,都離不開資金。但是,當前大多數農村地區的資金由政府部門提供,不僅會增加政府的發展負擔,還會阻礙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調整。因此,管理人員在開展工作時要豐富融資渠道,吸引更多資金方加入其中。
第一,農業經濟管理部門要加大力度進行宣傳工作,確保大規模企業可以認識到農業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并制定相關稅收政策使更多企業進行注冊,為農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供充足資金作為支持。第二,要對于大型地方企業進行引導,為融資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例如,可以借助銀行貸款、個人、企業投資等方式改善當前農業發展過程中可用資金不足的情況,推動農業產業改革[14]。
3.5 應用信息技術
在信息化背景下,對于信息技術進行應用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非常關鍵。提高農業經濟信息化程度可以使管理更加高效,并在現代化技術支持下構建一體化、智能化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確保農業經濟信息可以展現出應有作用。
第一,更新相關硬件設施。農業經濟管理單位在進行工作時,要確保管理人員的工作具有充足設備,如數據掃描儀、計算機、打印機等。只有具備現代化硬件設施,才能為農業經濟的信息化發展提供支持。
第二,打造完善的數據庫。在各地區中應用同一農業經濟管理數據庫,可以幫助各區域人員對于農業經濟發展形成一定認識,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參考。工作人員應在數據庫中上傳農村地區可以獲得的經濟效益,并精準記載農業種植情況、經營水平、加工等信息,為各地區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提供溝通交流機會,在大數據、信息化技術配合下匯總農業信息,展現出農業信息最大化價值[15-16]。
第三,構建互聯網+農業的現代化管理方式。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農業種植中,是相關人員需要關注的重點。在進行管理時,必須要對于農業信息進行搜集、匯總,并合理地開展農業發展規劃,確保所制定的發展規劃切實可行,可以將成本投入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同時,應用互聯網農業系統還能夠幫助農業種植人員在第一時間認識到市場發展情況,確保農業種植人員所研發的產品具有較強競爭力[17]。例如,應用數字化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技術,可以提高農業種植的智能化程度,使所開展的生產更加規范,進而將人工成本花費、技術投入、管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圍內[18]。
4 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非常關鍵。只有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才能夠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數量眾多,相關部門應借助鄉村振興戰略改善民生,提高農業經濟水平,實現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 申明銳.農地制度、鄉村項目與基層農業經濟中的治理變遷[J].土地經濟研究,2021(2):34-56.
[2] 丁科珍.探究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中國科技投資,2022(33):84-86.
[3] 王琳,游雙艷,羅琪,等.財務審計工作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2):58-59.
[4] 甘義.農業經濟財務管理的改革與探索實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2):84-85.
[5] 郎建英.探究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2):82-83.
[6] 郭茹娜,姚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科技研究的熱點演變與趨勢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21,40(6):37-42.
[7] 張文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之探索[J].農家參謀,2021 (36):124-125.
[8] 鄒劍峰,李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運行機制及經營管理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24,55(2):111-114,134.
[9] 梁利英.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優化研究[J].農機市場,2023 (12):78-80.
[10] 何文英.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優化路徑分析[J].山西農經,2023(23):61-63,141.
[11] 周建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的主要特征和現實作用:以湖南省婁底市為例[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11): 115-117.
[12] 李豪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路徑探索[J].河南農業,2023 (32):7-9.
[13] 沈靜玉.鄉村振興視域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投資與合作, 2023(11):58-60.
[14] 張春慧.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思路探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3(20):3-5,20.
[15] 薛宗保.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生態經濟發展路徑:以四川省為例[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5):11-14.
[16] 尤雪芬.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研究[J].河南農業,2023(29): 4-6.
[17] 劉雪晴.農業“新六產”背景下昌樂縣農業經濟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山西農經,2023(19):90-92.
[18] 王慶芳.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財務審計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的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