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賀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 福建 永安 366000)
人民健康是一個民族昌盛、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可以看出,我國60歲以上人口超2.64億,老齡化人口占國內總人口比例達18.70%,人口老齡化加速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發展帶來諸多挑戰,對醫療、衛生、體育、保健等社會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是落實“全面健身”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體育健身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老年人的全面健康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研究該群體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的趨勢及面臨的阻力,以期完善老年人健身促進健康的政策,推進老年人健身事業發展,推動老年人健身和健康事業更加深度融合。
老年人參與體育運動等健身活動,能夠有效地提升老年群體的體質健康水平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提升生活滿意度,提高幸福指數,是主動健康的最佳選擇。老年人健身作為全民健身的一部分,狹義上可以將其定義理解為老年人為達到身體強健的目的,通過適當體育運動方式增強身體力量、柔韌素質,增加機體耐力水平,提高身體的協調性,以獲得更好的控制身體各部分的能力,最終達到強身健體。《全民健身條例》以明確法規的形式提出:“制定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應當充分考慮老年人等群體特殊需求,促進老年人健身活動的開展”。足以見得國家層面對老年人健身的重視程度。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中也將老年人列為重點人群,把提高健身設施適老化程度,研究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閑項目,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賽事活動作為主要任務。當前,老年群體的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健身需求增長明顯,老年人通過科學健身方法可以有效延緩衰老、促進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加之受近幾年疫情影響,公眾更能體會體育健身對機體免疫力的積極作用,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民族振興、國富民強的一大標志。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十八大以來更是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升到新的高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確立為指導思想,把普及健康生活、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實施以來取得顯著效果。老年人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環節,強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加強老年人體質健康有效干預,是促進健康老齡化的重要手段。2022年1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2022年)》,對健康老年人作出定義,并界定了健康老年人的標準,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的健康素養,能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等標準是符合當前時代要求的健康老年人。未來幾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關注老年人健康提升,加快形成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發展模式,有利于實現老年群體健康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2016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講話提到“要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堅持老年人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是全面提升老年人身體素質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提升老年群體科學健身素養的重要內容,是推進老年人健身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是完成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任務,利國利民。發展體育事業不落下老年人,提升老年群體健身效益和質量,滿足該群體多樣健身需求,是將“運動是良醫”“體育治‘未病’”等理念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表現,有利于實現從單純后端健康干預向主動健身前端健康預防的轉變。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人民的地位提高到新的歷史高度,再次肯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指導思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推動全民健身與健康深度融合發展,以不斷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為初心和使命,以全民健身促進全民健康為主線,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健康服務體系,是落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實際行動。研究老年群體健身與健康融合,對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解決人口老齡化階段養老健康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健康及老年群體的健康,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2016年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人民健康放到重要地位,指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年,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講話,提出“大健康”觀念,提及推動全民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黨大十九大報告,將“健康中國”作為重要發展政策予以規劃。《“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發展方式要從以治病為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開展全民健身運動。2022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2022年)》給出了老年群體健康的定義和標準。黨大二十大報告,對未來5年健康中國建設的方向進行了規劃。
全民健身促進健康的政策主要是由各級政府部門行政部門頒布,這些政策為健身促進全民健康提供了有利的保證。比較有影響力的有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系列,從1995年開始,5年一個周期,目前已到2021-2025年。《全民健身條例》2009年8月發布,2013年第一次修訂、2016年第二次修訂,其以法規形式,對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提供法理依據。《體育強國建設綱要》2019年發布,各地均發布了于本地區相適應的建設文件。
根據十九大精神,結合習近平同志在各重要場合講話內容,各地在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方面也出臺了響應性的文件,如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融合意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指導意見,河南省推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2021-2025年)等,這些均是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的政策基礎。
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的動力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動力。內部動力,主要源自于老年群體對更高生活質量的向往及對長壽的追求。老年人參與進運動健身能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群體性運動項目可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在身體、心理共同驅動下滿足養老訴求。外部動力,主要來自于日益便捷的健身健康鍛煉環境。政府層面把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發展成國家戰略,各方資源向健身與健康領域傾斜,最直觀的改變就是設施、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改變。
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路徑上主要是各部門各行業在政策、理念、規劃、實施、組織、活動等方面的融合發展,實現融合互動。在融合形式、融合范圍、融合層次等方面,實現健身行業與老年人健康服務部門互融互通,資源共享。加強全民健身與養老服務行業融合,使其在“大健康”中的作用更加凸顯,實現老年人健康服務從單純的醫療衛生被動救助向體育健身的主動干預發展。
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的保障上各地區探索出的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領導機制上的健全、政策上的引導、激勵措施的完善、監督評估的強化、輿論宣傳的引導等。
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的主要阻力主要表現在在公眾的認知錯位。認知錯位的主體有政府管理人員、醫療從業人員、體育服務人員及老年人群體。老年人體育與康養的融合要打破政府、體育、醫療衛生、養老等多部門行業之間的界限,調動更多的資源促進其更深入的融合發展,仍存在較大阻力。社會管理人員缺乏政策推進的內生動力;醫療衛生從業人員雖能認識到體育鍛煉在老年人治未病方面的作用,但實際推進方面作用有限;體育服務人員,相比于向少年兒童提供體育健身指導,其參與老年人健身服務的積極性較難調動;作為最為關鍵的受眾,老年群體受時代環境影響,對運動促健康的理念認同還有待提高;
其次是醫體復合型人才的不足,所謂醫體復合型人才是指,既要具備基本的醫學護理知識,又要能夠指導老年人體育健身實踐的專業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最核心的能力在于能夠針對老年群體自身已有的高血壓、糖尿病、關節問題等慢性疾病開具針對性的“運動處方”,提供老年人身體健身、健康指導服務。復合型人才的儲備不足,且從業人員匱乏,這在一二線城市以外的廣大地區問題更為突出,并且人才匱乏這一現狀短期無改善趨勢,后備人才培養難以滿足未來老年群體健身和健康融合發展需求。
思想意識指導行為行動,公眾認識水平的提高是推進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的關鍵。大健康觀,以促進老年人健康為中心,從治病救人向預防疾病的發生去轉變,普及“運動是良醫”、“體育治未病”的觀點,引導老年群體樹立體育健身健康觀。同時,要不斷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識,改變其日常行為方式,提高他們的預防疾病能力。運動促進健康觀,旨在實現老年人體育鍛煉的日常化、生活化,以“測試評價—運動處方制定—科學健身—再測試”為完整閉環,為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尤其是對于受慢性病、“文明病”困擾的老年人顯得尤為重要。
樹立老年人大健康觀和運動促進健康觀的同時,還要注重社會整體的輿論宣傳導向,打造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媒體平臺,普及健身與健康融合相關知識,營造良好氛圍,引導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將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內容、實施辦法、政策環境等,在社區、養老機構、體育運動場所、醫院等機構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引導老年群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對健身與健康融合的關注度、認可度、參與度,為健身與健康融合的推廣、傳播營造更為廣泛的社會輿論氛圍。
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于組織實施。國家戰略下的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工作,需要健全公共管理機制,改革管理方式。首先,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協作參與的共建協作機制,設計適應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服務的制度體系,形成老年群體健康生活方式與體育健身深度融合服務模式;其次,要建立健全醫體結合的老年人健康服務網絡,鼓勵醫療機構設置運動健康專科門診,將體質健康監測納入健康體檢項目,做到經常測試、即時指導。同時,要加強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的政策引導,完善相關規劃、加大資金支持、出臺鼓勵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各方資源,促進各類體育組織發展,加大適合老年群體的體育賽事組織力度,形成“區域聯動、組織聯手、各部門聯合”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也要注重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基層作為“大健康”、“大體育”的薄弱環節,亟需優質醫療和體育資源的下沉。探索組織醫體專家定期走出“大醫院”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健康、健身咨詢服務,這將對農村地區受慢性病困擾老人提供極大幫助,是健全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公共管理機制的重要環節。
當前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V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帶來極大便利,開展適合老年群體的健康科技應用建設,可以有效推動老年人健身與健康的更好發展。目前,多數老年人已能初步掌握使用移動端或者web端進行信息獲取,可以進行健身場所地圖搜索、導航到想去的地點,有的老年人還能在線上預訂體育場館場地,在網上獲取科學健身、健康指導。但是,信息技術運用在健身、健康領域的適老化程度明顯不足,如,廣場舞、健身養生類老人喜歡的、有影響力的智能應用還很少見到。開發設計適老健身與健康類智能應用,豐富老年群體參加健身和獲取健康信息的智能化渠道迫在眉睫。
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離不開傳統服務的智能化和智能服務的創新化。智慧化的健身廣場、智慧體育場館、智慧體育公園、智慧健身步道等融合健身設施近些年在一些城市陸續建設,能與老年人的休閑、健身、娛樂較好結合,群眾評價良好,取得不錯效果,學習借鑒優秀建設管理經驗,可以更好地實現體醫資融合,實現互聯互通。同時,推動現有健身場所、器材智能化改造,提高老年人健身工作智能化水平,有利于實現來年人健身與健康服務更加便捷、精準、高效。
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離不開復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首先,可以對現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進行慢病健康管理方面的培訓,使他們掌握適合老年人的醫療、養老知識;對醫療衛生從業人員,加強健身理論及實踐知識的指導,使他們具備開具適合老年人的運動處方能力,并能指導運動處方的安全實施;其次,對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高校從事體育、醫療、養老等相關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健身與健康綜合課程,讓他們取得相關資質,來快速補位該領域人才的缺失,同時拓寬就業機會。
現有人力資源的轉化有利于快速解決健身健康人才缺口較大的問題,建立健全健身與健康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領域人才缺口問題,也有利于提升老年人健身與健康的指導質量。當前人才培養體系偏重于專業性人才的培養,體育、健康、康養、養老等跨知識門類、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還處于初始階段。鼓勵大學及職業院校開設具有“體醫結合”的特色專業,大力培養同時掌握體育鍛煉知識和醫療衛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發展、社會穩的定和人民的幸福。老年群體的健身與健康融合給解決老齡化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案。融合發展,旨在以預防為主,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體育健身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增強老年人體魄、為其創造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通過對當前老年人健身與健康融合發展態勢進行研究,提出融合發展要理念先行、深化改革、創新融合、人才助力,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享受健康、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