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苓(滕州市婦幼保健院)
相信很多小伙伴拿到血常規和尿常規化驗單時,都會被眼前一堆的數字、專業名詞及或上或下的箭頭整蒙了,下面就為大家解讀血、尿常規的常見指標。
血常規通常可分為白細胞系統、紅細胞系統和血小板三大系統。
防御衛士——白細胞系統 白細胞系統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以及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等,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生理狀態下,如妊娠、劇烈運動、疼痛等可見白細胞計數輕微升高或降低。病理狀態下,白細胞計數增加可見于炎性病灶、手術過后等。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值增加,可見于細菌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各種化膿性炎癥等。白細胞計數降低,淋巴細胞比值升高,可見于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風疹、EB 病毒感染等。嗜酸性粒細胞比值顯著增加,提示過敏性疾病或寄生蟲感染。白細胞異常還可見于各種藥物反應、風濕性疾病、白血病、骨髓異常增生等,一般會在檢驗報告中提示或建議進一步檢查。
外賣小哥——紅細胞 紅細胞猶如快馬加鞭的外賣小哥,而血紅蛋白則是小哥風馳電掣的坐騎,時刻將氧氣及各類營養物質輸送至全身各個角落。生理狀態下,劇烈運動、飲水過少、排汗過多都會造成紅細胞數量的相對增加。一些病理因素也會導致紅細胞異常增加,比如慢性腎上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亢進、某些腫瘤、腎臟疾病等。紅細胞數量減少多見于貧血,貧血原因很多,例如營養不良、急慢性失血、血液病等。有些貧血同時會伴有血紅蛋白的下降,例如缺鐵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
凝血戰神——血小板 血小板具有凝血的功能,一旦體內存在出血問題或者皮膚破損,血小板會立刻“覺醒”止血。體內血小板數量增多常見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血小板數明顯減少可導致出血。血小板過低時,出血的風險性增加,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進、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
尿液是人體代謝排出的廢物,也是一個健康的“晴雨表”。
顏色 正常尿液為淡黃色或琥珀色,如果顏色過淺、過深,或呈洗肉水色、鮮血色、醬油色等,都要引起注意。
渾濁度 正常尿液為澄清液體,尿液渾濁多見于尿中伴有絮狀物、膿尿或血尿。
氣味 尿液出現特殊氣味,如爛蘋果等味道,提示出現了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隱血和尿蛋白 正常情況下為陰性,陽性主要見于各種腎病。若長時間站立、運動也可能會出現一過性陽性,適當休息可恢復正常。
葡萄糖 正常尿液中不應含葡萄糖,陽性多見于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但服用阿司匹林、維生素C也可導致尿糖的假陽性。
尿膽紅素 正常為陰性,出現陽性時多與黃疸密切相關,提示可能出現肝臟疾病。
尿紅細胞 生理性血尿主要見于女性月經期留尿。急性腎小球腎炎、泌尿系統損傷、結石等疾病,均可導致尿液中的紅細胞增多。如果尿血合并尿頻、尿急、尿痛,考慮泌尿系統感染。如果尿血合并腰部疼痛,考慮泌尿系統結石。因此,若該項指標出現“↑”,要及時到腎臟專科就診。
尿白細胞 正常尿液中可見少量白細胞,若該項指標出現“↑”,通常與泌尿系統的感染相關,也與前列腺炎、陰道炎、盆腔炎等疾病相關。實驗室可通過尿三杯實驗來區分尿白細胞產生的部位,判斷炎癥類型。
管型 正常人濃縮清晨尿偶可見到透明管型,如果尿液中出現了其他管型則提示腎臟出現了實質損害,如腎盂腎炎可見到白細胞管型,腎小球腎炎可見到紅細胞管型,蠟樣管型見于腎衰期等,查出病理性管型需及時到腎臟專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