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廣元市蒼溪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王大爺進食2 小時后突發急性腹痛、惡心嘔吐、乏力癥狀,到醫院檢查后,確診為食物中毒,經對癥治療后痊愈出院。什么是食物中毒?常見的食物中毒認知誤區有哪些?如何檢驗食物中毒?本文就食物中毒及相關檢驗知識進行科普。
人們對食物中毒主要存在以下6 個誤區:
1.未變味食物就可食用
日常生活中,部分變質食物可能無明顯外觀腐敗、變味情況,但內部已生成大量細菌。進食此類食物,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2.高溫煮沸可殺滅食物內病菌
并非所有病菌經高溫煮沸均可失活,肉毒桿菌芽孢在100℃沸水內仍可存活3—4 小時。部分病菌在高溫環境內活性更大,如未成熟土豆內含有的龍葵堿成分、腐爛白菜內含有的亞硝酸鹽成分等,在高溫煮沸時不會失活,食用后可引發食物中毒。
3.冰箱內食物均安全食物
冰箱混存生、熟食物時,可致食物二次污染,且在0℃—5℃保鮮環境內,耶爾森氏菌等嗜冷細菌會大量繁殖,若進食被污染食物,可致患者發生食物中毒。
4.冷食均為安全食物
不良商販違法用工業冰制作的食物,含有大量有毒物質,極易引發食物中毒。
發生食物中毒后,要立即到醫院就診,并如實告知醫務人員進食情況及臨床癥狀,及時排查可疑食物,對癥治療。檢驗人員進行食物中毒事件的處理流程如下:

1.食物中毒患者入院后,立即開展尿常規、血常規等相關檢查,采集血液標本須遵守無菌要求,以規避對檢驗結果產生不良影響。
2.檢驗流調人員立即抵達患者進食現場,采集食物及環境樣品,包括食物殘留、患者嘔吐物等,同時采集患者肛拭子標本,若無食物殘留、未嘔吐,可對冰箱、餐具取樣。需要注意的是,采集樣本不可用金屬器皿、陶器儲存,應選用密封玻璃器皿、聚四氟乙烯、聚乙烯等無菌容器進行冷藏儲存并及時送檢。
3.密封樣本,同時標注樣本來源、數量、采樣時間、采樣地點、采樣人等信息。
4.完成采樣后,要準備同品種無毒樣本作為陰性對照、準備可引發食物中毒的毒物作為陽性對照,以保障檢測結果精度。樣本為動植物樣品時,要注意產地、品種差異性。
5.常見食物中毒檢驗方法參考:亞硝酸鹽中毒,依據國標GB/T5009.33 制作速測管,并定量對比標準色卡進行檢測;砷、汞中毒,依據“雷因須氏法”進行定性檢測若結果呈陽性,提示食物樣本內可能含砷或汞;氰化物中毒,采取苦味酸試紙法檢測;河豚毒素,依據小白鼠試驗檢測,提取河豚粗毒原液后,稀釋10 倍、100 倍或1000 倍后,分別取1 毫升注入小白鼠腹腔內,若小白鼠出現安靜后急促轉圈、四肢抽搐、死亡癥狀,則存在河豚毒素。
總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對食物安全的認識,防范食物中毒。發生食物中毒后要立即就診,盡早明確病情,降低食物中毒造成的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