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玲 徐瑞康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我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傳統文化的國家,在面對現代化的挑戰和全球化的浪潮時,如何保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并與當代文化進行有效融合,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內涵。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結合,創作出具有現代特色的節目,對推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當代社會中,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已經不再局限于某一種特定形式,而是呈現出多樣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很多人雖然無法靜心地去讀古典詩詞和文學著作,但是對傳統文化還是存有敬重的心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融合能夠給人們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滿足大眾不同的文化興趣和需求。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傳統文化因為失去了應有的關注而逐漸被淡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結合,可以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代社會,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關注,從而實現文化的傳承。
現代觀眾對于文化節目有著新的期待和要求,希望看到更具創意性和互動性的節目形式。在當代文化類節目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保持傳統文化精髓和內涵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的表達方式和藝術形式,使節目更加生動有趣、富有創新性,從而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和參與。此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類節目的融合還可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當代文化類節目中,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興趣,激發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這樣一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并且能夠與時俱進,在不斷的實踐中演繹出新的內涵和價值。創新是文化發展的動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文化煥發出新的魅力,從而為觀眾帶來獨特的藝術享受和思考空間。
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遭遇到了快速發展的現代文化的沖擊,面臨著被邊緣化和同質化的風險。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者和傳承者面臨資源匱乏以及傳統技藝傳承困難等問題。同時,由于當代文化的個性化和商業化傾向,一些傳統文化被過度商業化,失去原有的內涵。另外,融合創新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只有對傳統文化有足夠的了解,才能找到其與當代文化的共性和融合點。這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進行大量的研究和實踐,以保證創新融合的質量和深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類節目創新融合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其可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結合,可以吸引更多年輕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通過節目的展示和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和弘揚,有助于保護和傳播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智慧。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節目可以為觀眾提供全新的視角和理解方式,能夠幫助觀眾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傳統文化,并與當代社會聯系起來,使人們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類節目的創新融合對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其可以豐富節目的內容和形式,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同時能夠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然而,創新融合也面臨一些挑戰,需要平衡差異性和解決沖突,同時也需要社會的支持和認可。
借鑒傳統文化元素的策略是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打造出既具有傳統文化特色又符合當代觀眾口味的節目。首先,節目負責人可以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如詩詞、戲曲、繪畫和傳統音樂等,同時也可以選擇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特色地域、節日或者民間傳說等作為元素。這些元素既能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又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其次,節目負責人可以運用傳統元素創新節目形式,可以對傳統故事、神話傳說等進行改編,打造成符合當代觀眾審美的劇本,重新演繹成舞臺劇、綜藝等形式。傳統的詩詞節目通常以朗誦或背誦為主,但現代觀眾對于多樣性和創新性的需求越來越高。以《中國詩詞大會》為例,這個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詩詞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節目采用了競賽的形式,通過比拼選手對詩詞知識的了解程度和應用能力,提高觀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同時,節目還設置了對詩詞背后的文化知識進行解析的環節,讓觀眾深入了解背后的歷史文化背景,提升了節目的文化內涵。節目選取了豐富多樣的詩詞題材,不僅有經典的唐詩宋詞,還有現代詩和民間歌謠等。這樣做既讓觀眾重溫了經典,也引入了當代作品,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搭起了橋梁。節目主持人還在節目中加入了一些新穎的元素,如音樂、舞蹈、戲劇等,將傳統詩詞與當代藝術形式相結合,以吸引年輕觀眾的關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價值觀念,節目負責人可以將這些智慧和價值觀念運用到節目模式中,通過情景演繹或討論等形式展現,并引導觀眾思考。例如,在綜藝節目中可以設置各種情境,讓參與者在遇到困難時運用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和應對方法。以節目《見字如面》為例,《見字如面》是由黑龍江衛視與實力文化推出的綜藝節目,共12 期,由翟毓紅主持,以演員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節目負責人可以邀請專家學者解讀古代經典字畫、碑帖等,并與嘉賓進行互動,共同探討其意義和價值。通過這種方式,觀眾可以更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同時也能感受到現代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和踐行。在節目中,可以邀請藝術家或設計師,結合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出新穎且有創意的文化衍生品。這些衍生品可以是服飾、家居用品、文具等,不僅能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可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此外,節目可以精選一些具有傳統文化背景的書信作為呈現的對象,如古代文人的家書、情書或歷史人物的私人書信等。這些書信可以帶給觀眾一種時空穿越的感覺,同時展現出傳統文化中的人情世故、家國情懷等。節目邀請當代知名演員參與,以演員讀信的形式詮釋書信中的情感和思想。演員通過朗誦、演繹、解讀等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現代觀眾的喜好相結合,使觀眾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書信中蘊含的意義。
節目負責人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廣為人知的傳統故事和神話傳說,重新演繹或改編成適合現代觀眾的形式。在改編過程中,節目負責人可以引入當代元素,使故事更加貼近觀眾的生活,提高趣味性和互動性。這樣一來,觀眾就可以在娛樂的同時,了解和接觸傳統文化。以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為例,節目中的詩詞題材不僅包括古代經典作品,還涵蓋了當代文化元素。選手在比賽中不僅需要熟悉古代經典詩詞,還需要對當代文學作品有所了解,這樣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結合。宣傳《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其中社交媒體傳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節目負責人可以在微博上創建官方賬號,并定期發布關于節目內容、選手的精彩片段等,吸引更多粉絲關注和轉發。同時,可以邀請知名演員或名人參與互動,提升節目的影響力。節目組可以創建一個專屬于節目的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節目相關的資訊、花絮、背后故事等內容,與粉絲互動和溝通。可以舉辦一些有趣的投票活動或抽獎活動,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在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上發布一些有趣的、精心剪輯的節目片段或選手表演視頻,通過用戶的分享和點贊來擴大節目的曝光度,以引起觀眾的興趣和共鳴。在制作視頻時,要進行精心的剪輯和編輯,保證視頻質量,并突出節目的亮點;使用適當的音效、字幕或特效等元素,提升視頻的觀賞性和吸引力;選擇適合片段氛圍的背景音樂,以增強視頻的吸引力和情感表達。在視頻中可以引導觀眾進行互動,例如通過在視頻結尾添加一些提問或讓觀眾留下評論。這樣可以鼓勵觀眾參與討論,提升視頻的互動性和分享度。
通過利用新技術和新媒介,可以創造出全新的節目形式和觀賞體驗,以吸引年輕一代的觀眾,讓觀眾更加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節目《見字如面》為例,節目負責人可以利用VR 和AR 技術,觀眾可以在節目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傳統文化場景或歷史人物故事。例如,通過VR 設備可以模擬歷史場景,讓觀眾親身體驗。在節目中增加社交媒體互動環節,觀眾可以通過在微博或其他平臺上使用特定標簽參與討論,分享自己對書信內容的理解和感受。同時,節目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與觀眾互動,收集反饋意見。在節目中可以向觀眾推薦相關的線上閱讀平臺或應用程序,讓他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相關書信內容。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些平臺為觀眾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傳統文化經典。在節目《見字如面》中,主持人或嘉賓可以介紹一些知名的線上閱讀平臺,如電子書平臺、傳統文化資源平臺等。這些平臺提供了大量的傳統文化經典的電子版本,觀眾可以通過訂閱或購買來獲取書信主題相關的書籍。主持人或嘉賓可以向觀眾介紹一些專門用于傳統文化閱讀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還可以通過交互式的學習方式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在節目中,可以邀請傳統文化領域的專家或書信愛好者分享他們在閱讀相關書信時的心得體會和學習方法。他們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初學者或有興趣的觀眾閱讀的傳統文化經典,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閱讀材料。最后,節目可以在網站或應用程序上建立一個數字化的展示空間,展示與節目相關的傳統文化藝術品、手寫書信等。觀眾可以通過在線博物館或藝術平臺欣賞這些傳統文化藝術品。通過引入新技術和新媒介,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流行文化更好地結合起來,提供更豐富和多樣化的觀看體驗,并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流行文化作為年輕人廣泛接觸和喜愛的文化形式,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可以讓年輕一代接觸并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比如,《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就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和流行文化進行有機結合,在節目中,選手除了展示他們對傳統詩詞的理解,還可以以有趣、幽默的方式呈現,融入當代流行文化元素,如流行歌曲、網絡熱詞等。這樣做能夠吸引年輕觀眾的興趣,并使傳統文化更加貼近大眾生活。此外,節目還可以設置一些與時俱進的環節和互動方式,例如通過手機App 參與答題、觀眾投票決定選手勝負等,增加觀眾的參與感,并與當下流行互聯網和科技元素相結合。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流行文化進行有機結合,可以采取以下具體方法:(1)在節目中設置一些創新的賽制和題材,讓選手通過現代化的方式進行演繹。例如,將傳統的對聯或詩句改編成流行歌詞,或者用舞蹈、魔術等形式展示詩詞中的意境。(2)在傳統詩詞表演中加入當代流行元素,如流行音樂、舞蹈、時尚服裝等。例如,通過融入流行音樂的伴奏,使詩詞更加具有動感和更加現代化。(3)可以利用網絡語言來激發觀眾的共鳴,選手在表演中可以適度使用網絡熱詞、段子等,使傳統文化更加貼近年輕觀眾的生活方式和語言。(4)通過燈光、舞美、服裝等方面的設計,打造富有現代感和視覺沖擊力的舞臺,使傳統文化表演更具現代美感。通過以上方式,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流行文化相結合,打造出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貼近現代觀眾的節目。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類節目的創新融合在現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能夠滿足觀眾多樣化的需求,促進文化的交流與理解。未來應該繼續探索和推廣這種創新融合的方式,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文化的創新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