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涵(廣州工商學院)
AIGC作品的創作過程往往涉及對現有藝術風格和技術的重新演繹和探索,這種創新性有助于推動整個數字藝術市場的發展,可以使整個NFT市場更加多樣化,并且藝術形式和表現方法更加豐富,吸引更多的創作者和收藏者。這種創新性不僅是建立在已有的藝術形式和類型上的常規創新表達,甚至可以將已故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學習進行新的輸出和生成;或者將整個藝術演化的脈絡交由AI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甚至可以產生全新的審美體驗或者未曾設想的感官經驗。
多元化的藝術表達: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未來AIGC作品將涉及更多的藝術形式和領域,實現跨界融合和多元化的藝術表達。
智能化的藝術生態:展望未來,AIGC將與其他AI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相結合,構建一個智能化的藝術生態,包括智能創作、智能推薦和智能交易等環節。這將為藝術家、收藏家和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推動整個NFT藝術市場的繁榮發展。
獨特性和多樣性:AIGC作品具有獨特的美學特點和風格,由于其生成過程的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具有不可復制的獨特性。這也使得AIGC作品有可能成為NFT藝術市場中獨具魅力的存在。
隨著AIGC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的藝術品、音樂、游戲等內容將與人類創作者的作品一同競爭NFT市場的份額,NFT創作者面臨著來自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競爭。由于AIGC作品具有較高的生成速度,它們會對傳統的NFT創作者構成威脅,所以人類創作者需要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和獨特性來吸引更多藏家和消費者。
AIGC作品的獨特性使得對其進行估值變得更加困難。如果市場上存在大量的AIGC作品,投資者和收藏家將會難以判斷哪些作品具有長期價值,從而有可能導致市場缺乏信心和認可。同時由于AIGC技術可以大量生成內容,NFT市場上的作品數量可能會劇增。這使得對NFT作品的估值變得更加復雜,投資者和收藏家需要更多地依賴專業知識來評估作品的價值。
AIGC為藝術創作者提供了新的創作工具,使其能夠快速生成獨特的藝術作品。這種新的創作方式不僅減少了創作時間,還可以探索出傳統創作方法難以實現的藝術形式。然而,這也引發了關于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藝術家的擔憂。
在一般性的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在進行藝術作品創作的同時,不免會有其個人經歷、情感想法的融入,甚至同一個藝術家在自己的一生當中會有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創作母題,形成顯著不同的風格。這種風格化的結果往往與藝術家不同階段的經歷、情感、社會環境和生產力發展等諸多因素緊密相連。但是在AIGC的生成過程中,只需通過關鍵詞的設置,然后通過對模型訓練生成不同的風格或藝術形式類型,就使得一位藝術家在一個時期創作大量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成為非常輕而易舉的事情。
AIGC的創作模式使得創作門檻得以降低,AIGC技術可以幫助那些沒有專業技能的人們更容易地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這意味著,傳統上需要專業技能和經驗的領域將變得更加親民,更多的人可以嘗試成為NFT或數字藝術創作者,在這樣的競爭下,AIGC技術給NFT創作者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傳統的數字藝術創作者和藝術家,需要不斷適應新的技術環境,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和獨特性,才能在競爭激烈的NFT市場中脫穎而出。
僅從圖像生成的邏輯上來說的話,AIGC的生成過程是從噪點中不斷地演化生成能夠供人類識別認知的圖像,在這個過程中類似使用雕刻刀將無用的部分剔除,保留關鍵信息再迭代從而生成貼合關鍵詞的圖像。其實對于創作者來說這也是可以算是偶發式的創作關系,在這樣的關系中同一時間段甚至同樣的關鍵詞都無法復現同樣的圖像,這同樣對于創作者來說能夠快速迭代自己的創作思路或者視覺經驗預期。
AIGC技術可以成為NFT創作者的有力工具,幫助他們更高效地創作出獨特和引人入勝的作品。人類數字藝術創作者和藝術家可以與人工智能系統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將藝術家和創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AIGC迅速的生成速度相結合,共同創作出更有價值的NFT作品。這樣的協同合作,可以結合雙方的優勢,借助AIGC能夠快速為創作者提供簡要的思路和參考,在此基礎上能夠更快地進行深入創作,相比起之前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創作較多版本的創作方法,有了AIGC的助力顯然能夠事半功倍。但是在借助AIGC的同時,關鍵詞的使用是否又會對藝術創作的思路進行了一些框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藝術創作者的創作心流。
AIGC作品也可以根據收藏者的喜好和需求進行實時調整和生成,實現藝術品與收藏者之間的互動。這種智能化和交互性可以為NFT藝術市場帶來新的體驗方式和價值觀念。同時這樣的實時反饋方式也可以產生新的藝術作品門類,甚至是前AI時代無法實現的。
AIGC作品的原創性成為版權爭議的核心。傳統上,藝術品的原創性是由人類藝術家的創意和努力決定的。然而,在AIGC作品中,算法模型扮演了主導角色。這引發了關于AIGC作品是否具有原創性以及其是否應受到版權保護的問題。
一方面對于版權歸屬的問題,AIGC生成的藝術作品究竟應該歸誰所有?是AI的開發者、使用者還是AI本身?這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目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版權法規對于這一問題的處理方式各異,缺乏統一的標準。比如:Midjourney 雖然在平臺規則中提及了非企業用戶的普通付費會員使用軟件生成的AI圖像是具有完全所有權的,但是這并不能使得所有的問題被解決。
另一方面還有侵權的風險,AIGC技術有時可能會產生與其他創作者相似的作品,這勢必可能會無意間侵犯到其他藝術家的版權。例如,AI可能會根據訓練數據集中的現有藝術作品生成相似的創意,從而引發版權糾紛。
在這兩方面的層面上,我們如果不能對數字藝術版權進行確權以及重新劃定版權的范圍的話,勢必會引起非常多的問題。從確權的層面上來說的話,由于AIGC在訓練的時候就使用了大量的圖像和文本信息,雖然很多是基于目前的商業授權進行使用,但是目前的商業授權只是一種基于前AI時代制定的圖像、文字使用規則,并不適用于使用這些資源進行AI訓練并且產生新的內容。因為這涉及對于圖像、文字的二次創作和改編,這種如果用于商業化,未經授權的二創和改編必然會引發版權爭議和歸屬問題。
AIGC在生成內容時確實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版權問題。隨著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有關版權歸屬、藝術價值觀念的討論以及相應的法規制定將會變得更加迫切。
由于AIGC作品主要由算法生成,因此需要明確人工智能和創作者之間的權利分配。在當前的版權法體系下,這一問題尚無明確的解決方案。雖然在當下并沒有形成共識的國際通行做法,但是已經有公司以及企業聯合體進行嘗試和法律方面的探索。在后AI時代,對于版權和權益的劃分應該更加精確,同時AIGC生成的作品也應該被納入新的版權和權益體系內,如此一來,對于梳理和確權之前的數字藝術版權和權益就顯得尤為迫切。
當下,NFT數字藝術作品就能夠在算法上提供一定的加密和溯源支持,同時C2PA、CAI等基于區塊鏈的加密技術,也會給數字資產提供可靠的溯源和版權支持。而且AIGC生成的數字作品也會被納入C2PA的加密體系里,用于識別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