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于海軍
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完善的各類特醫食品產品標準體系,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守護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長期從事食品微生物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長期關注健康中國建設和我國食品產業發展,尤其是特醫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特醫食品全稱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為滿足特定生理或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陳衛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國慢性疾病患者人數不斷增長,特醫食品的需求日益攀升,但相關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法規標準不完善、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他建議,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完善的各類特醫食品產品標準體系,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
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特醫食品這種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在國內外已經使用多年。
通過特醫食品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的理念不僅被醫學界所接受,而且已經成為救治各種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特醫食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適用于0月齡至12月齡嬰兒食用;二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適用于1歲以上人群食用。
大量研究證明,特醫食品可以維持和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減少并發癥,降低住院率,縮短康復時間,有效降低醫療成本。
營養事關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是重大民生工程。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2017年國務院發布《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明確要“實施臨床營養干預”,“推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療膳食的規范化應用”。
陳衛表示,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人口老齡化加速,與營養相關慢性病患者人數不斷增長。同時由于我國醫療機構數量龐大,住院患者營養不良發病率高,對特醫食品的需求日益攀升。
目前,國家對臨床營養非常重視,國家衛健委陸續發布《臨床營養科建設與管理指南》和《營養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標》,各省區市陸續發布特醫食品經營使用管理相關規定,特醫食品在醫院中地位的明確化和臨床營養診療方式的完善化將是未來趨勢,這將帶來特醫食品需求的大幅增加。
由于特醫食品需求不斷上升,其院外流通規模也將會不斷擴大,隨著大眾對特醫食品認知度提高,消費者開始趨向于在院外自行購買特醫食品,從而滿足消費偏好。
陳衛組織團隊對特醫食品產業進行了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已有64款特醫食品在電商平臺直接對C端銷售。
陳衛認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特醫食品企業趨向于自建渠道進行網絡銷售,進而增加客戶黏性與忠誠度。
我國特醫食品產業受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監管模式、社會認知能力、產業發展背景等諸多因素影響,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定市場規模。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歐美發達國家成熟的特醫食品產業,我國特醫食品產業受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監管模式、社會認知能力、產業發展背景等諸多因素影響,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定市場規模,僅占全球不到5%份額。
《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顯示,我國至少還有50%以上的特醫食品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不過,最近幾年我國特醫食品產業快速發展,平均年增速超過30%。在這樣一個產業蓬勃興起的時刻,陳衛提出《關于促進特醫食品產業發展的建議》,希望特醫食品產業能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迅猛發展,為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作出更大貢獻。
陳衛表示,目前我國特醫食品產業還存在一些不足。
從監管法規層面看,多種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尚未發布臨床試驗相關指導原則;對新型原料、創新型配方等技術創新項目的審評要求不明確。
從標準層面看,非全營養配方食品、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等多種特醫食品沒有產品標準;已發布的特醫食品產品標準,因為基本限定了產品類別,或限定了原輔料種類和營養成分含量,導致產品缺乏創新空間。
評審和監管程序有待優化,目前,特醫食品產品注冊平均需要1.5至2年時間,近3年來受疫情影響審評時間更長,企業錯過產品最佳上市周期,影響產品研發和更新換代。
此外,產業基礎亟須夯實。我國特醫食品產業缺乏產品創制的基礎研究數據,患者營養需求的基礎數據多數參考國外數據或健康人群數據;國內生產企業研發、生產、檢驗能力和資金實力均顯不足。
在產品使用端,臨床營養師數量嚴重不足,按照健康中國2030要求,要實現每1萬人配備一名營養指導員,但目前我國每30萬至40萬人共用一名營養師,直接影響特醫食品的創制水平和臨床使用。
陳衛建議,完善特醫食品產業的法規標準建設,建立健全從原料、生產、產品到檢驗各個環節的法規、規范、標準和要求,規范產品上市,強調申請人承擔產品注冊的主體責任和義務;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
發揮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優勢,形成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促進人才、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聚集融合,提升特醫食品的科技創新能力,夯實特醫食品的行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