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票區高橋鎮工作,上下班往返路程近50 公里,每天需要跑通勤,想在工作時間到社區辦理業務基本不可能。現在好了,社區開展延時服務,不僅讓我下班后能到社區辦理業務,還能預約‘一對一’服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周末、節假日也對外開放,真感覺社區服務無處不在?!焙J島市龍港區凱地家園社區的佟女士對社區延時服務連連點贊。
為有效解決上班族有關社區服務事項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時間“無處辦”難題,葫蘆島市龍港區積極探索為民服務創新舉措,在全市率先開展“城市溫暖·服務不打烊”行動,調整社區服務“時間差”,通過延時服務讓“上班族”也能輕輕松松辦妥“家常事”,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辦事、活動等多元化需求。
“在基層走訪調研時,我們跟居民百姓嘮家常、問冷暖,傾聽他們的煩心事、鬧心事、心急事?!饼埜蹍^委組織部工作人員介紹,“在前期開展的‘問民需、解民憂’大調研、‘城市溫暖·黨派我來了’網格敲門行動中,我們了解到部分轄區群眾遇到常規工作時間沒空到社區辦理業務的難題,同時,也有一部分退休人員希望社區活動場所能夠延長開放時間。本著民有所盼、政有所為的原則,我們開展了延時服務,及時回應群眾呼聲?!?/p>
圍繞居民群眾所想所盼,龍港區委組織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延時服務內容、開展方式、相關要求等進行深入研究,精心謀劃部署。通過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向各街道黨工委書記、區民政局有關負責同志及社區書記、社區工作者代表等征求意見建議,對服務時間、內容、形式等逐項細化完善。下發《關于在全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施“城市溫暖·服務不打烊”行動的通知》,在全區社區同步開展行動,通過龍港黨建公眾號、社區網格微信群及社區公示欄等媒介,對延時服務有關事項進行線上線下聯動宣傳,提高居民群眾知曉率,讓百姓知政策、享服務。
“只有同時兼顧便民服務和社區工作人員休息充足兩個條件,延時服務才能持續推行下去,所以,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延時服務時間。”龍港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介紹,在行動正式開展前,區委組織部進行了廣泛調研,最終將工作日中午及周六、周日上午8 時至12 時確定為固定延時服務時間,工作日晚間及周六、周日下午為靈活延時服務時間。在延時服務期間,確保至少有1 名社區工作者隨時與來訪者對接,及時辦理有關事項。同時,合理安排輪休、調休,在整體延長社區服務時長的基礎上,不縮減社區工作人員的休息時間。
龍港區堅持既要創新更要務實,不斷對服務機制進行優化提升。實行“首問負責制”,按照“誰受理、誰處置、誰反饋”的原則,全鏈條幫助居民群眾協調處理、跟蹤落實直至妥善解決問題。開設預約、代辦服務,居民群眾可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渠道預約“下單”,“一對一”服務,并為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上門代辦幫辦服務,更好滿足特殊群體的辦事需求。
龍港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通過開展跟蹤調研,及時掌握延時服務開展效果,化解延時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群眾對延時服務舉措更加滿意?!?/p>
龍港區委組織部成立了6 個調研組,組織部長親自帶隊,深入全區所有社區進行調研,全面收集延時服務開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意見建議,及時掌握服務開展效果,跟進優化完善舉措。比如,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障局、公安局等部門充分溝通,逐步建立業務預約機制,推動相關延時服務事項在“8小時”外也有機關單位協助辦理;進一步宣傳推廣預約服務模式,通過電話、微信預約等形式提供“點對點”精準服務;在社區大門、宣傳欄等顯著位置公示服務人員聯系方式,及時滿足群眾辦事需求。
“延時服務重點在服務,我們圍繞這一點,向居民問策、問需,延時開放社區乒乓球活動室,開設魔方課堂、紅色影院、親子閱讀沙龍和經典誦讀課等,豐富居民多元文化生活,提升轄區居民歸屬感。”連灣街道凱地家園社區工作人員介紹。
龍港區各社區紛紛結合自身實際,聚焦居民群眾的“家常事”和“急難愁盼”問題,將黨員組織關系接轉、社會保障、計劃生育、就業援助、事務證明等基礎服務事項納入延時服務范疇,社區文體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基礎服務場所同步面向居民延時開放。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延時服務事項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鼓勵轄區黨建聯建單位的共建活動、物業公司的紅色服務、居民群眾的志愿服務及社區“兩委”的協商議事等向延時服務拓展延伸。
延時服務開展以來,各社區累計為居民“延時”辦理居住證明、大學生實踐證明、轉接組織關系等各類業務近百件,組織開展紅色影院、書法課堂、魔方課堂、閱讀沙龍、健康體檢等各類活動47 次,收集居民各類訴求109 個,已妥善解決108 個。
延時服務為龍港區打開了更好服務居民群眾的突破口。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優化完善延時服務工作模式,進一步加強政策指導,全面提高社區工作者主動服務意識,出臺更多服務居民群眾的務實舉措,大力提升服務質效,實現“讓群眾好辦事、為群眾辦好事”的工作目標。同時,龍港區以延時服務為契機,推進“全科社工”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專題業務培訓、崗位練兵、指導抽查等多種方式提升“單兵作戰能力”,使每位社區工作者均能熟練掌握日常辦理事項的相關流程,實現社區工作者全科全能,確?!斑M一扇門、找一個人、辦所有事”,進一步增強社區服務質效和基層治理水平,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