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宣茜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從各個維度都在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幫助各個產業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質的飛躍,智慧消防在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中的應用也取得顯著成效。本文對智慧消防在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中的應用和發展進行分析,以期為古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智慧消防;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發展
一、防火工作對文物古建筑的重要性
古往今來,文物古建筑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著重要地位。文物古建筑不僅僅是單純建筑物,更代表和印證著傳統習俗、城市風貌。文物古建筑是歷史的見證,承載著過去的時光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它們記錄了城市、國家乃至人類的發展歷程,對于研究歷史、展示歷史風貌具有重要意義。文物古建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征著特定社會和地域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通過文物古建筑,人們可以了解不同時期和地域的文化特色,加深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此外,文物古建筑是藝術的杰作,體現了建筑、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與創新,它們代表了不同時代的建筑風格和藝術風格,具有高度審美價值,對于人們了解、欣賞和傳承傳統藝術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文物古建筑對于社會文化的推廣具有現實意義和極其深遠的影響,并且不同類型的古建筑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重要性會更加凸顯,所以對古建筑管理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意義重大。[1]
當前,文物古建筑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面臨著一些困難。例如,文物古建筑面臨著人為破壞風險,如盜竊、破壞、涂鴉等,導致文物喪失原有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文物古建筑受到自然因素的威脅,如風化、腐蝕、地質變動、大氣污染等,這些因素會導致建筑材料破損和腐蝕,對建筑結構和外觀產生負面影響。在這些因素中,火災的威脅尤為顯著。由于古建筑大多采用木結構,火勢一旦蔓延,很容易引發火災。火災可以導致文物古建筑燒毀、損壞或毀滅,嚴重威脅到文物保存。特別是在古城區或文化遺產密集地區,火勢擴大風險更高。另外,即使火災沒有徹底燒毀文物古建筑[2],也會造成煙霧、滅火水、倒塌和結構損壞等后果。這些后果可能導致文物嚴重污損和變形,需要付出巨大的修復和保護成本。與此同時,火災釋放的煙霧含有有害物質,對文物古建筑的表面和內部結構造成污染。長期接觸煙霧可能導致表面腐蝕、顏色變化和材料損壞。因此,防火工作至關重要。為了減少火災對文物古建筑的危害,相關單位需要切實加強火災防治措施,定期進行火災應急演練以及加強文物古建筑的火災風險評估和防火措施,保護文物古建筑的完整性。
二、智慧消防在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中的應用意義
我國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給文物古建筑管理工作帶來了發展機遇。特別是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相互融合,為文物古建筑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表達提供了創新動力與技術升級空間。智慧消防在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中的應用,提高了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效率,改善了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路徑,有效優化工作流程,對運行機制進行完善,強調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的管理和服務效應,使文物古建筑防火配置合理化、科學化、高效化融合,整合資源,實現設備與人力有效配合,凸顯閉環效應,推動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健康發展。[3]
智慧消防在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的防火手段往往難以適應文物古建筑的特殊性,而智慧消防技術利用高級傳感技術、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可以對文物古建筑進行全方位監測和預警,提高防火預警和滅火救援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有效提升文物古建筑的防火能力和安全性。首先,智慧消防技術可以提供全面的監測和預警系統。通過安裝火災監測設備、溫度傳感器、煙霧探測器等,可以及時監測文物古建筑內部和周圍的火災風險,一旦發現火災隱患,智慧消防系統可以發出警報,并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向消防人員發送信息,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其次,智慧消防技術可以提供精準的滅火手段。文物古建筑通常具有特殊構造和材料,傳統的滅火手段可能對文物造成二次破壞,而智慧消防技術可以通過煙霧噴灑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等精準控制滅火劑使用,最大程度保護文物安全。此外,智慧消防技術還可以提供遠程控制和監管功能,通過使用智能化設備和遠程監控系統,消防人員可以實時監測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設備工作情況,進行遠程操作和調整。
三、智慧消防在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中的應用探究
在智慧城市和物聯網技術的有效融合和互相加持下,對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進行重新定位和思考。由于文物古建筑的數量逐年增加,其管理防控能力與市場需要逐漸形成矛盾,如何能保持文物古建筑長久保存和發展更是成為熱門課題。因此,智慧消防在文物古建筑管理防控工作中的應用,不能單單只考慮某個單一技術的改善,而應從整體社會需求出發,既要充分考慮成本,又要提高文物古建筑長期保存的穩定性和質量。文物古建筑防控工作應該從自身需求出發,與時俱進,提升互聯網思維,積極推動智慧消防的有效應用和推廣,推進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智能火災預警系統
目前,在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中,最常見的是火災預警系統。火災預警系統利用多種傳感器和監控設備,通過實時監測文物古建筑內部和周圍環境的溫度、煙霧、火焰等指標,實時掌握文物古建筑的火災風險情況,實時更新狀態,一旦捕獲到室內的煙氣濃度達到指示器預設值,信息會被傳輸到控制中心,報警器還會將信息自動發送至消防員處,消防員就能立刻行動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來完成滅火工作,減少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影響,保護文物古建筑的完整性。同時,火災預警系統還可以及時發出警報并采取相應措施,提前預警火災風險,助力消防人員快速采取措施,防止發生次生災害,保護文物古建筑免受火災損害[4]。
(二)智能火災報警系統
智能火災報警系統是一種利用現代技術和智能化設備來監測、探測和報警火災的系統。相比傳統的火災報警系統,智能火災報警系統具有更高效、更可靠的火災預警和報警能力,智能火災報警系統可以配備多種類型的傳感器,用于檢測不同類型的火災危險。例如,煙霧傳感器能夠監測燃燒產生的煙霧,熱敏傳感器能夠監測高溫熱源,氣體傳感器能夠監測可燃氣體泄漏等。智能火災報警系統使用先進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對傳感器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判斷,還能夠識別火災信號并與其他異常信號進行區分,減少誤報和漏報。因此,智能火災報警系統將文物古建筑內部火災報警設備與相關監控中心或消防中心相連,實現火災報警的及時傳遞和迅速響應,提高消防救援效率。強化火警聯動,如自動報警系統、噴淋系統等,一旦發生火災,系統可以自動觸發聯動設備工作,啟動自動噴淋模式,同時場地語音開始播放,安撫人員情緒,有效進行語音疏散導引等[5]。
(三)智能滅火系統
智能滅火系統是一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的進化型滅火系統,它可以通過搜集和分析火災相關數據,自動偵測和識別火災,并采取相應滅火措施。智能滅火系統通常由若干個智能探測器、報警設備、滅火裝置和監控中心組成,一旦系統檢測到火災報警信號,它能自動采取相應滅火措施,如自動噴水、氣體滅火等,減少人工干預時間。智能滅火系統能通過數據分析,識別誤報信號,防止誤觸發滅火措施,同時系統可以通過網絡遠程監控,消防人員可以實時獲取火災信息,精確定位火災點,快速進行滅火處理,減少火災擴散和破壞范圍[6]。
(四)智能消防巡檢系統
智能消防巡檢系統利用無人機、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對文物古建筑進行定期巡檢,這些設備配備了高清攝像頭、紅外熱像儀等傳感器,可以自動化對建筑物進行巡檢,實時捕捉建筑物圖像和溫度信息,不僅能夠提高巡檢效率和準確性,還能夠減少消防人員的工作強度和人為巡檢風險,并且將這些數據傳輸到監控中心或消防指揮中心。消防人員可以實時監測建筑物火災隱患,及時采取相應防滅火措施。此外,智能設備還可以在夜間進行巡檢,確保建筑物消防安全。除了巡檢功能,智能消防巡檢系統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巡檢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識別火災隱患并預測火災風險,為消防人員提供更準確的決策支持[7]。
四、加強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策略與路徑
為了讓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工作價值得以充分發揮,除了采用智慧消防以外,還需要制定科學、規范化的防火制度管理標準,才能推動文物古建筑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制定文物古建筑的防火管理制度首先應該遵守國家發布的管理流程規定以及地方政策的規定,對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安全風險進行妥善控制,嚴格把控和制定工作流程,以安全作為目標底線,加強日常維護和檢修工作,同時文物古建筑單位應該強化制度流程,向工作人員灌輸遵循制度思想,使每一位人員具備制度意識,明確制度規范,落實合格執行標準,并且工作人員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監督,才能確保文物古建筑質量,保證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管理人員的日常巡檢,因此應盡可能選擇整體水平高、能力強的巡檢隊伍。
為了更進一步改善進度管理,文物古建筑單位要定期對巡檢人員進行培訓,增強巡檢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提高巡檢技能,強化巡檢理念,保障他們在古建筑巡檢時能夠更加規范,從而有效減少失誤。與此同時,還要加強企業文化,提高巡檢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員工的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做到對巡檢安全風險的有效控制,對于在巡檢過程中發現的一系列不安全不規范因素要當機立斷,采取強硬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問題。對文物古建筑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此外,由于巡檢現場涉及的管理事項比較復雜,每個工作步驟都是緊密聯系環環相扣的,所以文物古建筑單位要加大現場監督力度,落實目標責任制度以及巡檢監管制度,保證各個環節的透明度。相關負責人實施崗位責任制,落實到具體的某一位負責人,始終堅持誰負責、誰跟蹤、誰發現、誰處理的原則,保證各個環節的透明化,確保負責人對自身的工作范圍和工作職責有明確的定位和清晰的認知,并且制定專門的監督規范,保證巡檢能夠安全有效進行,杜絕火災發生,對推進文物古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8]。
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消防技術在文物古建筑保護工作中的有效應用,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文物古建筑發生火災的概率,同時也可以降低文物古建筑單位成本,提高古建筑單位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加強文物古建筑智慧消防工作至關重要,可以有效提升文物古建筑的防火能力和保護水平,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本文對智慧消防在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中的應用和發展進行了探究和討論,提出了一系列文物古建筑智能化消防標準與策略。目前,對文物古建筑智能化防火工作方法的認識不夠充分,還有提升和進步的空間。因此,要在全面提高文物古建筑防火管理工作上下功夫,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智慧消防維護和升級。此外,文物古建筑防火管理工作制度和技術規范完善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需要人力和物力的長期持續投入。
參考文獻
[1]劉慧,王春麗,米海蓉,等.固定式消防水炮在大空間建筑中的應用[J].給水排水,2005,10:72-74.
[2]姚斌,宋群立,劉炳海,等.自動消防水炮的噴水強度分布特性及其控火性能研究[J].火災科學,2007,4:220-225+243.
[3]張明,萬杰,李華,等.古建筑室外消火栓系統設計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5,2:196-198.
[4]王皎,高揚.基于火災動力學模擬的古建筑火災探測器布置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3:71-76.
[5]張國樞,袁樹杰.確定火災探測器布置間距的新方法[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8,6:431-432.
[6]李華,鄭振洪,萬杰.法門寺合十舍利塔消防設計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7,4:404-406.
[7]王強.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21):182.
[8]王建軍.文物古建筑科學防火思維與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4,33(11):1334-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