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冉冉 高曉潔 賈實磊 梁蝶
深圳市兒童醫院腎內科,深圳 518038
腎病綜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兒童較為常見的腎小球疾病,其并發癥有感染、電解質紊亂、高凝、低血容量及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等[1]。AKI 是NS 嚴重并發癥,其可能原因包括腎靜脈血栓、腎間質水腫、腎小管梗阻、急進性腎小球疾病、膿毒癥或低血容量繼發急性腎小管壞死以及藥物治療等[2-4]。兒童NS 合并AKI 的危險因素報道較少見[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深圳市兒童醫院NS患兒合并AKI的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預后情況及危險因素,為NS合并AKI的早期識別提供參考。
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深圳市兒童醫院住院確診NS 合并AKI 患兒50 例為NS-AKI 組,收集同期性別、年齡匹配的未合并AKI 的NS 患兒50 例為對照組?;純杭覍僦橥?;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
2.診斷標準
2.1.NS診斷標準 符合中華兒科雜志《兒童激素敏感、復發/依賴腎病綜合征診治循證指南(2016)》[6]對NS 的診斷標準。NS 排除標準:(1)遺傳性NS;(2)繼發性NS;(3)NS 未復發住院僅行環磷酰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利妥昔單抗、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沖擊等治療患兒;(4)病例資料不完整患兒。
2.2.AKI 診斷標準 符合2012 年腎臟疾病改善全球預后(KDIGO)AKI 指南標準[7],即在48 h 內血清肌酐≥基線水平1.5 倍,或血清肌酐值增加≥26.5 μmol/L。AKI Ⅰ期:基線2.0倍>血清肌酐≥基線1.5倍;AKI Ⅱ期:基線3.0倍>血清肌酐≥基線2.0倍;AKI Ⅲ期:血清肌酐≥基線3.0倍?;€水平定義為入院前6 個月最低肌酐值,如果沒有此值,則以患兒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90 ml/(min·1.73 m2)為基線值[5]。
3.研究方法
3.1.收集臨床資料 包括性別、年齡、住院天數、是否合并高血壓、感染;實驗室指標,包括24 h 尿蛋白、血肌酐、尿素、胱抑素C、尿酸、血白蛋白、血紅蛋白、血小板、纖維蛋白原、血鈉、血鈣、血鉀、總膽固醇、三酰甘油;腎臟病理、治療措施(糖皮質激素療效、腎毒性藥物)及預后(通過調閱門診復查資料或電話隨訪)。
3.2.療效判定 患兒出院時療效[8]分為恢復、好轉、未好轉。(1)恢復:血清肌酐下降至基線肌酐水平;(2)好轉:血清肌酐水平<基線1.5 倍;(3)未好轉:肌酐水平仍處于罹患AKI時水平或更高。
4.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使用SPSS 22.0軟件,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呈偏態分布,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相關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一般資料
2016年1月至2019 年12 月在深圳市兒童醫院住院NS患兒1 045 例,其中NS 合并AKI 患兒50 例,發病率為4.8%。NS-AKI 組與對照組均為男36 例(72.0%),女14 例(28.0%);年齡1~16[5.5(2.0,8.0)]歲;年齡<5 歲患兒20 例(40.0%),年齡≥5 歲患兒30 例(60.0%)。AKI Ⅰ期21 例(42.0%),AKI Ⅱ期9 例(18.0%),AKI Ⅲ期20 例(40.0%)。
2.臨床特征(表1)

表1 NS-AKI組與對照組患兒臨床特點比較
NS-AKI組中,住院天數、血尿、高血壓、感染、使用他克莫司比例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激素耐藥、使用右旋糖酐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NS-AKI 組使用右旋糖酐患兒中激素耐藥型占比52.6%(10/19),對照組使用右旋糖酐患兒中激素耐藥型占比16.7%(2/12)。
3.NS合并AKI患兒實驗室特點(表2)
NS-AKI 組尿素、尿酸、胱抑素C、纖維蛋白原、三酰甘油均高于對照組,血清白蛋白、血鈉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24 h 尿蛋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24 h 尿蛋白≥100 mg/kg 者NS-AKI 組占80.0%、對照組44.0%,NS-AKI 組24 h 尿蛋白≥100 mg/kg 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
4.NS合并AKI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3)

表3 NS患兒合并AKI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100例)
以AKI 為因變量,NS 合并AKI 的臨床特點及實驗室檢查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表1、表2)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提示,高尿素、高胱抑素C、高纖維蛋白原是NS合并AKI的獨立危險因素。

表2 NS-AKI組與對照組患兒實驗室結果比較[M(P25,P75)]
5.腎臟病理
50 例NS-AKI 組中,腎病理13 例,其中微小病變8 例(61.5%),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4 例(30.8%),局灶系膜增生性腎小球病變1 例(7.7%);AKI 時腎病理2 例,示腎小管間質損傷,且均為微小病變型。對照組腎病理6 例,全為微小病變(100.0%)。
6.療效預后
NS-AKI 組患兒出院時腎功能恢復者43 例,好轉5 例,未好轉2例。近期隨訪,5例好轉患兒腎功能均恢復;2例未好轉患兒中,1例外院血液透析半個月,隨訪時腎功能恢復;1例轉為慢性腎臟病(CKD)5期,予腹膜透析1年,后行腎移植治療,該患兒為激素耐藥型腎病,遺憾無腎病理結果。
AKI 是NS 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既往研究報道,NS 并發AKI 的發病率為0.8%~58.6%,病死率較高,有進展為CKD 的風險[9-11]。本研究中,NS 合并AKI 患兒發病率為4.8%,與既往國外數據報道相符,但處于偏低水平。
Yaseen 等[11]研究中NS合并AKI患兒大多數年齡為5~10 歲。在本研究中半數以上(60.0%)NS-AKI 組患兒年齡≥5 歲,與文獻[11]相符。與對照組相比,單因素分析顯示NS-AKI組患兒高血壓發生率更高,低白蛋白血癥嚴重程度更重。由于高血壓會導致血流動力學發生變化,從而影響腎臟血流灌注;同時,低白蛋白血癥會導致組織間隙水鈉潴留,進一步減少有效循環血量;最終,兩者均可引起腎臟缺血缺氧,進而誘發AKI[12-13]。因此,對于年齡≥5歲、高血壓或/和嚴重低白蛋白血癥NS患兒,更需警惕并發AKI的發生。
Rheault等[14]研究顯示,NS 合并感染兒童發生AKI的可能性是未感染兒童的2 倍。本研究單因素分析也顯示,AKI組并發感染者比例更高,與既往報道一致[15]。同時,腎毒性藥物也是導致兒童NS 合并AKI 的常見原因。Rheault 等[14]發現腎毒性藥物與AKI 的危險因素密切相關,包括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和利尿劑等。本研究顯示,NS-AKI組他克莫司和右旋糖酐使用率均高于對照組,但后者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an 等[16]研究顯示,血尿是NS 發生AKI 的獨立危險性因素。本研究的兩組血尿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因部分NS 患兒為腎炎型腎病,易伴血尿及AKI,其次由于紅細胞溶解后破壞,導致釋放的血紅蛋白及其他分子對腎小管細胞產生毒性作用。另外,本研究中NS-AKI組比對照組的低鈉程度更重,高纖維蛋白原水平更高,推測NS 患兒復發并發癥較多時(如電解質紊亂、高凝狀態),需警惕AKI發生。本研究顯示,高尿素氮、高胱抑素C、高纖維蛋白原是NS合并AKI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尿素氮及胱抑素C 升高常提示腎臟儲備能力下降,是發生AKI 的獨立危險性因素,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7]。纖維蛋白原除了凝血功能之外,還有調節炎性反應以及參與腎小球病、足細胞損傷及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等作用,AKI 和NS復發時均可纖維蛋白原顯著上調[18]。本研究中,在NS合并AKI 組中,纖維蛋白原明顯升高,可作為AKI 早期識別標志物。NS-AKI組患兒病理改變順位為微小病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局灶系膜增生性腎小球病變,對照組全部為微小病變;因兒童NS最常見病理類型為微小病變[10,19],NS-AKI組與對照組均以微小病變多見,但NS-AKI更可能出現其他病理類型,因此,出現其他病理類型(如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時,需警惕AKI發生。NS合并AKI患兒預后良好,但仍有發展為CKD 5期的可能,特別是激素耐藥、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腎臟病理改變或腎毒性藥物使用患兒[11,20-21]。本研究中,大多數患者的腎功能可以完全恢復,1 例進展為CKD 5期,為激素耐藥患兒,與既往報道相符[20-21]。
綜上所述,NS 患兒合并AKI 與住院天數長、血尿、高血壓、感染、他克莫司使用、高尿素氮、高尿酸、高胱抑素C、高纖維蛋白原、高三酰甘油、低血清白蛋白、低血鈉有關;而尿素氮、胱抑素C 以及纖維蛋白原升高是AKI 的獨立危險因素。大多數患兒腎功能可以完全恢復,但仍有進展為CKD 5 期風險。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受各種因素影響,部分有腎穿刺指征NS 患兒未予腎臟病理檢查,例數較低,且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得出結論尚需進行更大樣本量的前瞻性實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