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機器》
基因技術已經發展到了黃金時代,在生育、疑難雜癥診斷等方面,基因技術彌補了傳統醫療手段的不足,為人類帶來巨大的好處。然而,基因技術在賦予人類塑造未來能力的同時,也在拷問著人類的道德情感。基因技術是現代醫學的巨大成功,還是裝滿了各種可能的潘多拉魔盒?胚胎篩查是人道主義的計劃生育方式,還是向優生學的危險滑坡?對基因的了解會使人強大,還是會加劇人們已經過多的焦慮感?
●●點評:
生物學是一個玄妙的科學,基因更是玄幻的存在,在當代大數據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利用好生物信息學這把雙面利器來指導自己去更好地認識遺傳學,生養后代,甚至是大健康醫療,這本書以具體事例給我我們更多立體思考的可能性,這一點特別棒。目前中國的個人全基因測序市場價格5000~10000元,這份報告背后可能是醫學大數據的支撐。但大數據往往是傾向聚類分析,而每一個個人更需要特性分析,拿到自己的基因數據可不要緊張,它展現的概率并不是你的命運。

《駛向現代性》
作為現代化的物質載體,汽車曾被譽為“改變世界的機器”,重塑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和消費。在當今中國,私家車與住房更是成為“地位性商品”的代表。購買、駕駛私家車,不僅深深改變了私家車車主的日常生活,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與之社會屬性息息相關的空間建構、道德觀念和身份意識。可以說,伴隨私家車而產生的一系列變化正是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的縮影。
●●點評:
一本出色、生動的關于轎車消費的人類學著作,中國當代駕駛與停車體驗是解讀中國迅猛增長的轎車市場與城市空間矛盾沖突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雖然“中產”在國內仍是個存疑的見仁見智的概念,但作者精準地直達有車一族的研究方向刻畫出一種具備龐大數量的群體的生活方式。從階級躍遷心理到空間之爭,親切而令人動容。我們需要這樣的書見證中國汽車社會所跋涉的路程,以及中國汽車文化所沉淀的方式。

《荒野之聲》
從《樹木之歌》再到《荒野之聲》,作者哈斯凱爾將視野從個體拓展到生境,進而觸探維系生境的紐帶——聲音。充滿我們這個星球的歌聲、音樂和言語是演化創造的奇跡,是大自然的生態之歌,讓我們得以窺見生物多樣性、自然的創造力和審美的發生。從細胞纖毛的振動,到動物的鳴叫,從舊石器時代洞穴中的猛犸象牙長笛,到現代音樂廳中的小提琴和耳機里的電子音樂,我們認識到人類的音樂和語言同樣是屬于生態和演化范疇的故事,并深刻理解音樂與聆聽形式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
●●點評:
喜歡作者對史前人類樂器的探索實踐部分,人類變成了切實討論的對象,我想這就是博物帶來的魅力吧,人和萬物的聯結是永恒的話題。從聲音維度解讀海洋、森林和人類社會,能把對聲音的理解和社會階層的割裂聯系起來,這一點也讓人驚喜。總之,這本書中,作者對人及其社會的關注多了很多。我想這是因為對于自然所面臨的危機,他迫切地希望我們有切實的行動或參與。行動起來,對于這片難得的自然,只有去認識她,才會理解并珍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