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①
時間回到1945年7月24日。
在德國的小城波茨坦,美、蘇、英三國首腦會晤,波茨坦會議正在舉行,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是“蘇聯何時出兵進攻日本”。
對于一直閃爍其詞的蘇聯人,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在這一天的休會期間給斯大林一個“含蓄”的提醒:“美國現在已經掌握了一種威力十分可怕的新武器。”
杜魯門所指的,就是在8天前,美國人已經成功試爆的全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按照杜魯門的想法,斯大林至少應該會有一個類似“大吃一驚”的表情。但是,斯大林連眉毛都沒動一下,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這很好,希望能用來好好打擊日本人。”
杜魯門多少有些失望,因為“斯大林居然連一個問題也沒提”。但他不知道的是,斯大林對美國制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了解程度,遠遠超過了他。
為什么?因為他“內部有人”。
②
“內線”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叫克勞斯·福克斯。
1911年12月29日,克勞斯·福克斯出生在德國。早在中學時代,他就在數學和物理方面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福克斯的父親、哥哥、姐姐都支持共產黨,他本人也在讀大學期間加入德國共產黨。
1933年,希特勒通過“國會縱火案”開始對德國共產黨進行大清洗,福克斯的親人都被陷害,家破人亡。悲憤之中的福克斯只能到英國避難,并申請加入英國國籍。
一開始,福克斯在英國過得還算不錯,師從在布里斯托大學執教的著名物理學家涅維爾·莫托,并在1936年取得了博士學位。但好日子沒持續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拉開序幕,英國遭受德國的狂轟濫炸,開始施行“敵對國家人員審查制度”,對出生在德國的福克斯先是限制人身自由,之后又直接把他送到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拘留營。
在拘留營的歲月深深影響了福克斯,因為和他關在同一間囚室的,是德國資深共產黨員漢斯·卡爾。在漢斯·卡爾的影響下,福克斯的信仰和理想再一次得到鞏固。
1940年圣誕節,福克斯忽然收到英國政府的一紙通知:他被釋放了,并且要他盡快返回英國。
英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優待”福克斯,并非出于愧疚,而是要讓他派上大用場——英國啟動了“合金管計劃”,開始研究制造原子彈的可能性。
福克斯回到英國后,立刻被安排到伯明翰大學進行原子彈研究工作。憑借極高的數學和物理天賦,福克斯很快就解決了一些確定原子彈基本參數必須解決的重要數學問題。
而英國政府也在不久之后給予福克斯正式的英國國籍,并和他簽署了一份保密協議,讓他正式進入“合金管計劃”的核心層。
但是,福克斯并沒有打算“保密”。
③
根據后來解密的信息,福克斯其實是主動聯系蘇聯情報部門的。
在英國的“合金管計劃”啟動后不久,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傳來:德國早就開始了對原子彈的研究。考慮到德國在資源、人才方面的優勢,再加上英國一直處于德國的轟炸之下,所以對于“誰能先造出原子彈”,英國人自己完全沒把握。
進入英國的原子彈研究小組后,福克斯費了一番周折,找到蘇聯駐倫敦大使館的武官秘書,主動透露了英國已經開始研制原子彈的情報,希望蘇聯能夠盡快開始這方面的研究。蘇聯方面對這份情報極為重視,隨即派了一位少校擔任福克斯的聯絡人。福克斯后來才知道,這位少校是大名鼎鼎的“佐爾格情報網”的核心成員。
福克斯為什么會這么做?
民主德國的國家安全部情報總局局長馬庫斯·沃爾夫在他的回憶錄《隱面人》中專門提到了福克斯。他認為福克斯這樣做的原因是:“他深信,只有在蘇聯的幫助下才能戰勝希特勒。”
當“合金管計劃”進行到1942年的時候,一直處于納粹德國軍事威脅中的英國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暫停“合金管計劃”,派出本國科學家加入美國科學家團隊,共同加速推進“曼哈頓計劃”,為美國制造原子彈。
而作為英國研制原子彈科學家小組中出類拔萃的人物,福克斯和幾位英國科學家一起最先被送到了美國。即便是在諾貝爾獎獲得者云集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福克斯依舊憑借自己出色的能力贏得很多同事的夸贊和信賴,很多煩瑣和棘手的物理及數學計算問題都被交給他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福克斯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將美國制造原子彈的各方面情報透露給蘇聯,甚至包括原子彈的相關設計方案。早在1945年6月,福克斯就告訴蘇聯,美國將在7月初試爆第一顆原子彈——斯大林在杜魯門說那句話之后面無表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當然,蘇聯在西方世界鋪下的龐大情報網肯定不止福克斯一人,但至少在原子彈情報方面,福克斯是蘇聯最重要的情報提供人之一。他甚至很早就向蘇聯透露美國人已經開始研究氫彈的消息,以及氫彈背后的原理。
④
1945年8月6日,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于實戰的原子彈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
當美國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后,其他國家明顯感到不安,其中也包括美國的盟國英國。
所以“二戰”一結束,英國就恢復了“合金管計劃”,開始研制自己的原子彈。作為參加過“曼哈頓計劃”的重要英國科學家之一,福克斯再一次被請回英國。
英國人重用福克斯當然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可以將自己在美國獲得的研制原子彈的各種經驗、數據和情報都透露給英國。
福克斯確實也是這么做的。但是,他在大力推進英國原子彈研制工作的同時,也在以同樣的方式幫助蘇聯人。
1949年8月29日凌晨4點,一顆被命名為“鐵克瓦”的原子彈在蘇聯東部的核試驗基地爆炸成功。蘇聯成為全世界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在大吃一驚的世界各國中,情緒最激動的是美國。這不僅僅是因為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核壟斷”在短短4年時間里就被打破,更是因為美國深知“曼哈頓計劃”的復雜程度。
思來想去,美國人只想出一個原因:內部出了間諜。
在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的親自牽頭下,一場針對所有和“曼哈頓計劃”有牽連的科學家的縝密調查開始了。
在通過層層審查、監聽、分析之后,嫌疑圈越縮越小,最后鎖定在少數幾個科學家身上,福克斯就是其中之一。
⑤
英國情報部門在1950年2月3日拘捕了福克斯。在福克斯的所作所為被曝光后,英國媒體一片嘩然,稱他是“史上最危險的間諜”。
1950年3月1日,對福克斯的審判開始了。
其實直到審判前,福克斯估計自己會被判死刑——據他所知,當間諜都是要被判死刑的。
盡管蘇聯當時并非英國的敵對國家,但法庭還是給福克斯判了一個“向敵人泄露關鍵情報”的罪名,不過判決結果讓他松了一口氣:14年有期徒刑。
至于為什么判罰會比他預期的輕,當時有輿論認為:福克斯雖然向蘇聯泄露了原子彈的情報,但蘇聯畢竟不是德國法西斯。而最重要的是,福克斯同時也將美國的原子彈情報告訴了英國,大大推動了英國的原子彈研發進程。
就在福克斯入獄兩年后,1952年10月3日,英國成功試爆了本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成了全世界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而福克斯在獄中表現良好,前后獲減刑5年,于1959年被釋放出獄。
⑥
福克斯出獄后的生活,頗有些讓人感慨。
包括英國政府在內的西方世界,希望他能繼續留下來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但他拒絕了一切邀請,來到當時的民主德國,擔任民主德國核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長,并且教授物理和哲學課程。之后,他還成了民主德國的科學院院士,被授予一級國家獎金和卡爾·馬克思勛章。
應該說,福克斯后半生的生活還是不錯的,但了解他所做事情的人始終關心一個問題:蘇聯人是怎么看待和對待他的?
福克斯在1988年1月28日去世,當時媒體特別注意到,他的葬禮上沒有出現一名蘇聯人。不過,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年,蘇聯電視臺播放了一部名叫《冒險-1》的電影,里面提到一個叫福克斯的人,為蘇聯提供過美國的核情報。
直到1992年,俄羅斯的《消息報》上出現了一篇文章,公開承認蘇聯在研制第一顆原子彈期間參考了福克斯提供的詳細資料,并稱福克斯使蘇聯在很短時間內研制出了核武器,蘇聯應該向福克斯致以深深的謝意。
而負責牽頭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研制的核物理學家庫爾恰托夫后來說過一句話:“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科學家和情報部門各占一半功勞。”
(李金鋒摘自中信出版集團《歷史的溫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