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亞偉
父親和母親搬到城里來,跟我一起生活。一家人住在一起,孩子活潑,老人慈愛,我感覺特別幸福。不過老公有點不習慣,他私下對我說,跟老人生活習慣不一樣,住一起有些不方便。
本文構建以下模型:式(2)用來檢驗H1,若β1顯著為正,則H1成立;式(3)用來檢驗H2,若β3顯著為正,則H2成立;式(4)用來檢驗H3,若β3顯著為負,則H3成立。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將耳穴埋籽、按摩、情感護理等中醫護理干預方法,應用到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護理中。有助于緩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滿意度。
那天早上,天還沒亮我就被父親開門的聲音吵醒了。他有早起的習慣,每天要在早飯前出去溜達一圈。他開門、關門,還有上衛生間,聲音都很大。老公也被吵醒了。他氣呼呼地說:“這么早起床,還讓不讓人睡覺!一會兒趕緊跟爸說,以后別讓他早起了!”因為一大早被吵醒,老公一肚子的起床氣,吃早飯的時候一句話也沒說。
我意識到,應該把老公的意思傳達給父親。不過這話該怎么說才能不讓父親尷尬呢?我夾在父母和老公中間,應該當一個優質的“傳話筒”。于是,我裝作不經意談起這個話題:“爸,你早起的習慣堅持得真好。”父親笑呵呵地說:“人老了覺少嘛,早起身體好。”我繼續說:“不錯,大宏(我老公)說了,很佩服你能堅持早起。不像他,有睡懶覺的習慣。”父親說:“他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當然起不來了。”說到這里,父親好像意識到了什么,停了一下。母親在一旁看出了問題,對父親說:“以后你起床后要輕手輕腳的,別把孩子們吵醒了。他們睡不夠,白天怎么上班?”父親說:“對,是我大意了,要不我以后不早起了?”我趕緊說:“爸,沒事的,你小聲點不礙事。”怕父親多想,我又說:“爸,媽,你們來了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大宏還說,現在每天回家就能吃上現成飯,覺得特別幸福。”父親聽了這話,哈哈地笑了。

中午老公回到家,桌上已經擺滿了豐盛的飯菜。父親笑呵呵地說:“快洗手吃飯,今天你媽做了你最喜歡吃的紅燒排骨!”老公頓時眉開眼笑起來:“好香啊,我的口水都出來了。”那頓飯,一家人一邊吃,一邊聊天,很開心。吃過午飯,我悄悄對老公說:“我今天很委婉地告訴爸,讓他起床時聲音小點。”老公笑著說:“其實也沒啥事,反正一般情況下我睡得像豬一樣,聲音大點也不會吵醒我。”
從那以后,父親每天早起都輕手輕腳的,老公也睡得踏踏實實的。一家人相安無事,我感覺自己這個“傳話筒”功勞不小。
后來,我一直秉承著做一個優質“傳話筒”的原則,靈活自如地“周旋”在父母和老公之間。比如,母親跟我抱怨她剛拖了地,老公上來就踩上幾個大腳印。我私下就對老公說,母親夸他有責任心、顧家,是個難得的好男人。先褒后貶,這樣接受起來更容易。而且“褒”是大張旗鼓,帶點夸張色彩,“貶”只是順帶一提。“不過你以后呢,在生活細節上注意點,媽拖了地不要立即往上踩腳印,得珍惜老人的勞動成果不是?”我用開玩笑的語氣跟老公說。老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豎起大拇指說:“高,實在是高!以后我謹遵老婆大人的教誨,不,是丈母娘大人的教誨!”我聽了哈哈大笑。
家里有我這個優質“傳話筒”,每天都呈現出和諧美好的“大好局面”。每當看到父親、母親跟老公一起開心地聊天,我心里別提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