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任Dior女裝創意總監六年來,MariaGrazia Chiuri總是在向前看,她摒棄了傳統高級女裝中令人窒息的線條感,以更為友好的廓形與比例帶給女性舒適的穿著體驗,踐行著自己的女性主義觀點。然而在2023春夏秀場,Chiuri的視角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意大利貴族出身的法國女王Catherine deMedici的宮廷服裝風格啟發她創作出一系列緊身胸衣、編織裙撐,這是些看似與“解放女性”的主張所對立的單品。
“我們的想法是利用這樣的靈感,展開時尚和權力之間的對話。”她在秀后解釋道,仔細觀察,那些碩大的裙撐在結構上幾乎與歷史檔案中并無差別,但卻近乎赤裸地、甚至不合傳統規范地與吊帶胸衣搭配在一起,可謂某種程度上古典與現代、傳統與突破的博弈。要知道,在十八至十九世紀的西方著裝文化中,裙撐和束腰是絕對不被允許暴露在外,只能隱藏在層層疊疊的長裙與緞袍之下。1858年3月出版的一期《紐約時報》還特別報道過裙撐與束腰引發的一系列悲劇:當時不少女性因為過于寬大厚重的衣衫碰到壁爐的火苗而受傷,甚至喪命。即便可能遇到這種危險的情況,但為了塑造沙漏形身材,時裝界和時尚愛好者們依舊不遺余力地在纖腰豐臀上下功夫,從藤條、鯨須,到金屬鉸鏈,束腰和裙撐的材質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究其原因,帕森斯設計學院的時尚史教授Jessica Glasscock將其歸結為當時一種炫耀財富的方式:“這里傳達的信息是,看看我身穿的面料又多又貴,看起來多有錢!”
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穿著在炫耀層面上的作用幾乎消失殆盡,與此同時,傳統的沙漏形身材導致的過猶不及的審美也招致諸多非議,當Kim Kardashian在紅毯上煞費苦心想要穿上Marilyn Monroe生前的古董衣時(事后出借方認定禮服遭到損壞),這種近乎對身體的苛刻要求讓人們欣賞時裝之美的興致蕩然無存。
雖然在視覺上依舊是沙漏廓形層出不窮,但各大時裝屋也多如Chiuri一般,在造型、功能和含義上為這些“歷史的塵埃”翻開嶄新的一頁。在Loewe,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邀請演員Taylor Russell身著一件帶襯裙的黑色天鵝絨連衣裙為大秀開場,彈性面料包裹住Russell身體的同時,又讓她在行走之間顯得輕松自如,似乎毫無負擔;而缺席數季后重新回歸倫敦時裝周日常的Christopher Kane則以解剖學的視角打造時裝結構的全新可能,利落的蕾絲裁片上衣勾連著如紙杯蛋糕般的襯裙結構,浪漫又充滿先鋒精神。
同樣地, 一直穩扎穩打的Lanvin創意總監BrunoSialelli在重塑沙漏廓形時,也根據品牌的歷史檔案,對整體的材質和比例進行了簡化,“我們現在想要表達的是,Lanvin可以成為你全天候的著裝。”相比之下,Sarah Burton在Alexander McQueen所呈現的精準線條感更像是在為每個現實生活中的女性賦予強勢力量,“如何調整女性身體的比例?我覺得這并非是男性視角下的話題,而是女性為自己而穿衣,我希望女性姿態得以自如釋放。”
誠然,這種悅己著裝的理念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將沙漏廓形帶回T臺的設計師們的共識。輕質的結構、彈性的面料與可拆卸混搭的結構,都讓其對更多身形友好,其功能與意義不可同日而語,重回疫情前生活節奏的我們,也需要出門前讓衣服給自己“提一口氣”。從觀念上而言,女性主義絕不等同于將自我隱藏在男性風格的著裝中,身體特質的自我接納與體認也至關重要,而在現實層面上,服裝的體積也的的確確能為女性平添些許強勢氣場(如同西裝墊肩),其支撐起的不僅是女性的腰身,也是呼之欲出的自信心。

從秀場到街拍再到精品店,更性感大膽的胸衣正逐漸由曾經的內搭轉變為上身造型的重點,不同的色彩、材質與款式都使其剝離了配飾的屬性。是否能接受更大面積的露膚?對于性感的追求是否愿意直面表露?來聽聽ELLE編輯們的觀點。
Aisa( 資深時裝編輯)
無論A Cup或D Cup,“內衣外穿”或“內衣不穿”,都是每個女性的穿衣自由。但時間場合往往影響Styling,如果是白天上班或去咖啡廳開會,可選擇蕾絲或真絲材質的內衣,再搭配剛好到胸口的珍珠項鏈。若是中午去健身,選擇運動型胸衣撞色疊穿,看起來更有活力。到了晚上去Party,盡管大膽穿著乳膠或其他反光材質的胸衣。不要放錯重點!該花時間的更應該是搞好妝發,否則別人以為你“內衣外穿”是因為宿醉未醒。最后提醒一句:內衣不穿,可能會引來男性目光;而內衣外穿,也許會嚇到男性。但,誰在乎男性?
MUYUAN(時裝副總監)
我喜歡看那些在胸部有著有趣設計的時裝款式,也樂于穿著;但這并不是因為我想突出我的胸部或彰顯什么“穿衣自由”的權力,只是很單純地認為這一部位的設計往往能點亮全身造型,很有四兩撥千斤的意味。所以胸衣外穿對我來說并沒有什么心理障礙,但希望能避免落入俗套,于是我會選擇那些看起來“不那么像胸衣”的款式。Margiela曾經有一款幻視胸衣是我的最愛,但好像現在很少能看到那樣的設計了——要么過于犀利,要么過于直白——好像都少了一點“讓人的視線只需停頓一下下”的樂趣。
ShawryYang( 時裝編輯)
對我而言一方面是因為身材限制,對于常年擁有小肚子的我來說,在擁有纖細折角腰之前,不會嘗試外穿。其實身材顧慮一直是影響穿衣選擇的重要因素,展露與隱藏的選擇的確是幾乎每個女性都會面對的。雖然我理解且支持女性擺脫過度的身材焦慮,但就個人而言我暫時沒有勇氣,這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我摸索出了自己適合的風格,也已經適應了自己的穿著風格,了解熟悉我的人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bra top外穿這種相對性感大膽的造型風格和我的風格并不匹配。
FenellaWang( 時裝編輯)
記得前段時間去Prada購物,在試穿一件牛仔胸衣的時候正因尺寸而糾結,店員的一句“你是否會選擇單穿這件胸衣?”讓我有了新的思考。我對于時裝與穿著方式的態度向來遵從自己的內心,對于有設計感的服裝我會希望能大膽地展現,而不是因外界目光的影響而刻意遮蓋身體。關于女性美的形容詞非常多樣,但我個人最希望追求的是“自信無畏”,面對身材焦慮、面對刻板規定、面對他人評論時眼神中因堅定自己的選擇而散發出的光芒。所以購物當下,對店員我下意識的回答便是“會的”,我會希望在熱烈的夏日身穿bra top,展現我真實的喜好與品位。


古馳典藏煥然亮相位于意大利佛羅倫薩Via delle Caldaie的塞蒂曼尼宮(Palazzo Settimanni)。它1953年被古馳收購,無論建筑本身還是其引申之意,都成為品牌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曾被品牌用作制造工坊、手工作坊以及時裝展示廳。如今,在古馳的精心設計下,該古老建筑重現本真特征,娓娓道來多重身份的演變。
包括底層和地下室在內,五層建筑中所有近代增添的結構都被一一剝離,盡顯多元藝術圖景:19世紀的裝飾、18世紀的錯視畫、17世紀末的壁畫,甚至更古老的紋樣或被精心保留,或被修復成原貌。唯一的重大變動是1990年代門廳入口處加裝的頂棚被拆除,以便讓更多的光線透入,中央門廊也恢復到原來的優美比例。建筑各處皆以同樣的標準進行整修,成為品牌典藏的完美歸屬之地:如“珍奇屋”一般,收藏著品牌從時裝服飾及手袋到生活方式的各類典藏。正如古馳所表達的:“此次對于塞蒂曼尼宮重現的使命是讓品牌典藏回歸真實之家。這里連結往昔記憶,亦聯通當代敘事。”
從踏入宮殿開始,童話元素、優雅的即興演出、非凡巧思與驚奇解答共置一爐,顛覆我們對于傳統典藏展覽的刻板印象。而收藏于其間的典藏作品成為嫁接不同文化與現實的橋梁,扎根于當下的佛羅倫薩,卻亦是悠久歷史的璀璨明證。“古馳典藏之家是一座擁有記憶的宮殿”,紐約時裝技術學院博物館館長兼策展人Valerie Steele說道,“ 它遠非一座塵封的閣樓,而是一個催生著知識生產及靈感交互的動態場域。收集和歸類往昔物件不僅僅因為復古懷舊,而是因為物件風格會隨著時代背景發生改變。物件與時間的相互關系說明,如古馳這樣擁有100年歷史的品牌,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收藏并展示典藏更是為了維系文化遺產的多元性與強大生命力。”時尚與歷史最具魅力的便是將文化與記憶嫁接入現實與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