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念 劉蕾
摘 要:陶行知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提出了獨特而深刻的勞動教育觀,為當代幼兒勞動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陶行知指出,勞動教育的內涵是“勞動教育合一”,勞動教育的目的是“謀手腦相長”,勞動教育的途徑是“教學做、行知行”。陶行知的勞動教育觀對家庭、幼兒園、社區三方實施幼兒勞動教育具有重要啟示:注重家庭對幼兒勞動觀念的啟蒙作用,發揮幼兒園對幼兒勞動教育的引領作用,構建家庭、幼兒園、社區合作的聯合格局,在“家校社”協同聯動中推動當代幼兒勞動教育發展。
關鍵詞:陶行知 勞動教育觀 幼兒 勞動教育
近年來,勞動教育再次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1]為了提升勞動教育的地位,新華社和教育部于2020年分別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明確規定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有關學前教育的政策文件也對幼兒勞動教育提出要求,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當努力培養幼兒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品質[3];《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明確提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對勞動的情感。[4]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融合了杜威的實用主義理念,結合了中國當時的國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論”,其勞動教育思想貫穿了整個理論體系,并且與中國當代的勞動教育發展不謀而合,對當代幼兒園實施勞動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一、陶行知勞動教育觀的主要內容
(一)勞動教育的內涵:勞動與教育合一
1. 勞力上勞心
陶行知認為,勞力與勞心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但二者的地位并不相同。他強調在勞力上勞心,即勞動不僅僅是簡單的勞動行為,而是要注重思考、發揮智力。陶行知將人分為四種類型:勞力的人、勞心的人、勞心兼勞力的人以及在勞力上勞心的人。勞力的人只是毫無思考地蠻干;勞心的人只是單純地瞎想,毫無實際行動;勞心兼勞力的人在思想和行動都是勞而無心,這都不能算是真正做事;真正做事是在勞力中付出心思,用心來指導行動,用理論指導實踐,才能有新的發現、發明和創造。[5]陶行知意識到要用教育來改變當時根深蒂固的觀念,只有通過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勞力上勞心的人。他還強調“勞動”和“勞作”的區別,指出讀書應與勞動、社會生活相互關聯,而不是簡單地依賴腦力或體力。學校教育不應只是在課堂學習理論知識,而應是讓學生真正參與社會生活,通過真實的勞動經歷提高自身能力。
2. 勞動的生活即是勞動的教育
陶行知勞動教育觀的核心理念是“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從最初的“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到“教育即生活”,最終得出“生活即教育,勞動的生活即是勞動的教育”。這一過程表明陶行知對教育的理解逐步深化,將勞動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生活即教育”涵蓋三個層面的意義。
第一,勞動生活被視為勞動教育的過程。陶行知認為,人類的生活需要勞動,正是在日常的勞動生活中受到實質性的勞動教育,也就是說勞動與教育在本質上是相輔相成的,代表著同一個過程,并且勞動伴隨著人類始終存在,而勞動教育則是人類必須經歷的終身教育。第二,勞動教育緊密圍繞實際的勞動生活展開。陶行知指出,如果只是口上說勞動教育,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真正參與實際勞動,這種情況不能稱為真正意義的勞動教育。真正的勞動教育是指通過親身參與勞動生活,學生能夠切身體驗勞動過程中的艱辛與快樂。第三,勞動決定教育,而教育則賦予勞動新的意義。從勞動與教育的相互關系角度來看,一方面,勞動教育的目標、原則、內容等受制于實際勞動水平和條件,教育要符合人類和社會的勞動發展需求,否則勞動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勞動教育可以重塑勞動、優化工作方式、科學引導勞動,由此提升個體的生活水平,推動社會蓬勃發展。因此,勞動是一切財富和文化的源頭,而勞動教育作為人類終身所需的基石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與使命。
(二)勞動教育的目的:謀手腦相長
陶行知指出:“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6]即勞動教育旨在實現手腦平衡發展,通過參與生產勞動實踐,學生增強熱愛勞動的情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同時學會關心并保護勞動者。
1. 增進自立之能力
陶行知主張勞動教育應以提升自立能力為核心目標,自立能力的增進包括三個層次。
一是個人自立。陶行知教育學生以“野人”的視角思考并解決日常問題,從而自覺地通過勞動和學習來提升獨立生活的能力。二是互助合作。陶行知強調自立并非孤立,而是在人際中實現互助,是人與人之間共同協作的結果。他創作的《自立歌》和《互助歌》傳達了這一思想,幫助學生樹立自立和互助的觀念。三是探尋“極樂世界”。陶行知提倡從“野人”的角度出發,尋求更高層次的發展,而非倒退,認為勞動教育應與時俱進,培養自立和互助能力,并推動社會進步。
2. 獲得事物之真知
陶行知指出勞動教育的另一目的是讓學生獲取真實的事物認知,這種真知識是思想與行為的融合
體現。
一方面,它源自親身體驗,通過參與勞動活動,學生能夠真切地了解事物本質。另一方面,是從他人那里汲取“嫁接”的真知識,這是將他人的真知識融入個人認知中,進而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然而,若缺乏個人經驗,即使擁有真知識也難以有效應用。因此,陶行知反對形式主義,主張真實體驗,鼓勵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以及追求真知的恒心和毅力,如此才能真正從勞動中獲得實用的真知識。
3. 了解勞動者之甘苦
當時社會上以無產階級工人和農民為主要勞動力,為推動社會改革,首要任務是改變工農勞動者的觀念,并鼓勵社會各領域人員都積極參與勞動,親身感受勞動的辛勤,以珍惜勞動成果。陶行知指出這一目標包含兩個要點:一是感受勞動的幸福與辛苦,他鼓勵師生融入勞動者隊伍,深入了解勞動人民的甘甜和艱辛,成為服務勞動大眾的新力量;二是尊重勞動和勞動人民。當時社會存在勞動者不能吃葷菜的現象,并且輕視勞動和勞動者,因此,陶行知希望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師生尊重勞動和勞動者的思想,從而推翻“教人吃飯不種稻,教人穿衣不種棉”的教育。
(三)勞動教育的途徑:教學做、行知行
1. 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方面,他認為“教學做”應當是統一的過程,而非獨立的環節。[7]在勞動生活中,勞動即為做,通過勞動來提升勞動技能和素養就是學,若能影響他人的勞動素養則是教育。這三者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另一方面,“教”與“學”都應以“做”為核心。在勞動教育中,實際的勞動是關鍵,怎樣去勞動就是怎樣去學習,純粹傳授理論而不指導實踐不是真正的勞動教育,僅僅看別人實踐而自己不動手也不能算學到真正的勞動知識。陶行知以種田為例,強調種田需實際操作,學習與教育都應發生在真實的田野中。因此,真正的勞動教育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通過勞動來教育,實現教、學、做的有機統一。
2. 行知行
陶行知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方面,個體的勞動理論起源于勞動實踐。勞動教育必須建立在學生實際勞動經驗之上,通過親身實踐來理解勞動的理論知識,這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陶行知以八小時工作制為例,如果年輕人沒有在工廠工作過,無論如何生動描述八小時工作制,都難以真正傳達其含義;但如果他們曾在紗廠工作過,就能更深刻地理解。[8]另一方面,勞動教育以實踐為主導。如聽課一百遍不如親身打掃教室或倒垃圾一次更能了解勞動的真諦。學生通過參與勞動、解決難題、掌握技術、創造工具,從中獲取知識,獲得成就感,逐漸理解勞動的辛苦,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最終更好地投入勞動生產,經歷完整的勞動過程才算真正受到勞動教育。
二、陶行知勞動教育觀對當代幼兒勞動教育的啟示
(一)重視家庭對幼兒勞動觀念的啟蒙作用
1. 父母言傳身教,樹立勞動榜樣
孩子天生具有模仿的本能,善于通過觀察自發地模仿感興趣的人和事物。陶行知認為,在幼兒勞動教育中,要善用這種特質,充分發揮勞動榜樣的感召力。學齡前兒童受家庭影響深遠,父母作為孩子的首任老師,其言行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家長應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習慣。[9]
首先,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如整理床鋪、清潔衛生、用餐禮儀等,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然地參與家務勞動,如與孩子一起制訂勞動計劃,并共同完成任務。其次,家長應從內心塑造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尊重勞動與勞動者,通過點滴小事和細節進行勞動教育,引導孩子認識勞動的價值。
2. 激發幼兒興趣,鼓勵參與勞動
孩子的情感生活最初來源于勞動,在勞動過程中他們會感受到幸福和愉悅,從而提升他們的勞動動力。類似于游戲的愉快體驗,有趣的勞動過程豐富的勞動成果能夠讓孩子產生成就感、自豪感,并成為他們愿意勞動的動力。[10]幼兒初次嘗試勞動時,通常會懷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其中,但他們的注意力往往難以持續集中。因此,家長可以采取一些策略來保持幼兒的興趣和專注度。比如,家長可以在自己勞動時邊實際操作邊向幼兒講解方法和步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另外,可以通過創造性的方式來增加勞動的趣味性。例如,家長可以將一項勞動任務變成一個小游戲,設置一些小關卡,讓幼兒在勞動中體驗到挑戰的樂趣。在鼓勵和引導方面,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命令更為有效,幼兒傾向于接受外界的贊揚和鼓勵。因此,家長要多鼓勵幼兒自主完成任務,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則,在得到家長的認可和表揚后,孩子勞動的積極性會更高。
3. 提供勞動機會,培養勞動習慣
幼兒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易受環境影響,能夠很快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在這個階段,家長應當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勞動機會,通過正確引導和正向激勵逐漸幫助幼兒養成勞動習慣。然而,當代社會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許多家長溺愛孩子,包辦一切,導致出現許多“小皇帝”“小公主”,這種過度的照顧剝奪了幼兒參與勞動的機會。[11]夸美紐斯曾強調要在孩子心靈深處培養智慧,應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讓幼兒參與更多的勞動過程。因此,家長應該放手,給予他們足夠的獨立自主空間,引導他們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幫助他們逐漸改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從而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和責任感。這種培養不僅有助于幼兒個人的成長,也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加有責任感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
(二)發揮幼兒園對幼兒勞動教育的引領作用
1.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確定勞動教育內容
從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來看,勞動教育內容應符合幼兒現有的能力水平,又要使其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達成目標的勞動活動。這意味著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應當充分考慮其年齡特征和發展需求,以確保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體來說,在學前階段勞動教育應注重培養幼兒的勞動興趣和基本技能,使幼兒初步了解勞動的含義和方式。當然,勞動教育的內容并非一成不變,而應當隨著幼兒年齡、能力的發展逐步升級,以滿足幼兒不斷發展的學習需求。小班幼兒勞動教育的主要著眼點在于自我服務技能的培養,如學習獨立使用勺子進餐、如廁、管理自己的毛巾和書包等;中班幼兒則逐漸增加為他人服務的內容,如整理穿脫后的衣物、擺放碗筷、清潔小物品、晾衣服等;大班幼兒則進一步提升,要求能夠自覺刷牙、使用筷子進餐,對物品進行分類整理,以及能夠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勞動內容也需要逐漸從簡單的自我服務向群體服務過渡,以培養幼兒更高層次的責任感和社會意識。
2. 完善勞動教育條件,保障活動順利開展
完善設施條件是幼兒園實施勞動教育的首要步驟。與中小學不同,幼兒園勞動教育更注重通過環境來引導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首先,要保證有勞動教育資金投入,確保幼兒園擁有合乎標準的勞動教育材料和場地,雖然有的幼兒園場地有限,但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空間,例如利用樓頂空場地創設空中花園、小作坊等,為幼兒提供多樣的勞動活動場地。此外,幼兒園室內外各區域都應提供安全、衛生、充足且耐用的真實勞動工具,以確保幼兒能夠順利進行勞動活動,這些基礎設施將為幼兒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時間的合理分配也是實施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將勞動教育融入整體教學計劃中,與其他領域及活動相互交織,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勞動活動,并確保活動的連貫性和穩定性,讓幼兒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此外,提升師資力量至關重要。為了確保教師具備開展勞動教育的專業性和實踐水平,幼兒園應組織園長和教師要多多參與關于幼兒勞動教育的培訓講座,培養本園的專職勞動教育教師;組織勞動教育研討會,與有經驗的幼兒園和教師交流學習,提升教師在勞動教育方面的教學、指導能力。
3. 豐富勞動教育活動,拓展勞動實踐途徑
在探索多元化途徑以豐富勞動實踐和教育活動方面,幼兒園教師應積極行動,以促進幼兒全面成長。
首先,利用主題活動進行勞動教育。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和發展水平巧妙設計主題,將勞動作為核心主題融入多項活動,或利用本園資源開展農耕主題活動;還可以開展節日主題活動,如在端午節期間制作粽子,讓幼兒在勞動中思考、比較、發現。其次,區角游戲可以為勞動教育提供另一途徑。教師可引導幼兒參與區域環境的布置和創設,在勞動中讓幼兒學習勞動小技巧;中大班可在區角中加入各種社會角色,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體驗不同勞動的辛勤和樂趣;區角游戲結束后,教師引導幼兒共同整理游戲道具,養成收拾整理的好習慣。最后,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兒園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幼兒提供實際生活的幫助。[12]例如,引導幼兒學會穿脫鞋襪,整理被褥;用餐時,教會幼兒學習獨立進餐,清潔餐具和桌面;盥洗時間教會幼兒正確使用毛巾、刷牙洗臉等;如廁時教會幼兒正確大小便、使用衛生紙。總之,通過豐富多樣的途徑,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創造力,為幼兒園勞動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持。
(三)構建家庭、幼兒園、社區合作的聯合格局
1. 促進家園合力,形成教育共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行為和態度直接影響幼兒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而幼兒園是孩子社交和知識學習的重要場所,教師不僅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合作精神和創造力。陶行知也曾強調家庭和學校之間應緊密合作、共同努力,協同培養孩子的品德、智慧和能力。
首先,家園之間應統一勞動要求。例如,共同要求幼兒自己整理書包、背書包、帶水杯等。教師也要將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延伸到家庭,逐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讓其明白勞動的重要性。其次,家園之間有效溝通至關重要。如今,微信、QQ等軟件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臺,可以及時分享幼兒的情況;定期的交流會和幼兒園開放日等活動能讓家長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勞動能力。最后,幼兒園幫助家長不斷更新勞動教育觀念。由于個人的受教育背景不同或其他原因,許多家長對當下的幼兒勞動教育可能存在一定的認知盲區。為此,幼兒園可以通過舉辦家長沙龍、半日活動等為家長提供關于勞動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識,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幼兒的勞動教育中。
2. 利用社區教育,營造勞動氛圍
社區學前教育是以社區為基礎,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其核心是將社區作為學習的場所和資源庫,將各種資源與幼兒的成長需求相結合,使幼兒在更加親近的環境中得到教育。陶行知所處的時代,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稀缺,而如今社會資源豐富,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幼兒勞動教育受到廣泛關注,這是促進幼兒全面成長的重要部分。社區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安排豐富多樣的勞動創意活動。比如,組織幼兒參與社區的綠化工程,親手培育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培養孩子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通過舉辦社區集市、義賣活動等,引導幼兒自愿參與其中,了解交流的重要性,體驗自己的勞動對社區的貢獻。另外,社區中的一些日常生活問題也可以成為幼兒勞動創意活動的素材。例如,利用社區垃圾分類和環保宣傳活動,引導幼兒參與制作宣傳標語、海報等,傳達環保意識,培養幼兒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種積極的勞動氛圍中,幼兒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勞動的價值,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勞動態度。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2]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J].學前教育研究,2002(1):5.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工作規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
[5]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08-109.
[6] [7]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31,5.
[8] 曾詩環.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啟示[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22.
[9] 黃英杰,張釗瑜.幼兒勞動教育:價值、實施原則及實踐路徑[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7):19-35.
[10] 李瑤.陶行知的勞動教育思想及其對幼兒勞動教育的啟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24-27,33.
[11] 李敏.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勞動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S幼兒園大班為例[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22.
[12] 唐海濤,張立昌.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生成邏輯、科學內涵及當代價值[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