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薛璇|文

“人生的奔頭是飯碗,飯碗的那頭是鋁業。”
我是從鋁企業出來的,對鋁業有著深厚的感情。每年歲末,我都會寫一篇全年鋁業回顧的文章《再見,鋁業春秋》,把一年來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典型案例盤點一下,作為當年的鋁業“浮世繪”記錄在案。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鋁業大舞臺中的演員,除了舞臺上鮮衣怒馬的主演之外,更多的還是普通工人、技術員、基層管理者,他們奔跑在鋁業這條賽道中,成為主角之外的群演,參演名單一閃而過。目之所及,心有所感,但字數所限,無法一一提及,只能寥寥數筆,點到為止,這也是我心中一道遺憾。
雖說鋁業春秋劇情俗套,年年都是這些人這些事,以時間為線一擼到底,但是,只有俗套,才能接足地氣,直擊神經。太高雅反而會成大話套話假話。好比喝酒,高雅是在五星級大酒店里喝進口拉菲,互致虛情假意,低俗是在路邊的蒼蠅館子里大杯喝散裝啤酒,然后吐槽罵街。
在寫作過程中,我依舊一俗到底,不矯揉造作,不無病呻吟,不當道德警察,不惹是生非,就是嘮嘮鋁業那些嗑兒,即便是陳詞濫調,也權當把這一年的鋁業一鍋亂燉,端出一盤熱氣騰騰的大燴菜,或許比山珍海味更能擊中我們的味蕾。
當上百萬人擁擠在喧囂的鋁業舞臺上,必然要上演或流行或古典、或嘚瑟或悲催的橋段。你看這劇情——國際上俄烏沖突、美元加息、能源危機、貿易摩擦,國內電解鋁產能投放、氧化鋁產能過剩、疫情封控、價格漲落、開工停工、人事更迭。在2022年度鋁業春秋中,既有呼風喚雨的話事大咖,也有跌下神壇的過氣明星;既有功垂千古的已逝長者,也有曇花一現的平凡工人;既有披上戰袍揮斥方遒的大手筆,也有資金鏈捉襟見肘的難堪和撕裂;既有昂揚向上的正大光明,也有疫情之下的強撐和躺平。當然,鋁行業也不乏暗箱操作和蠅營狗茍,只是這些都上不了臺面,略過不提,這世上,哪可能有百分之百的陽光明媚呢?
上帝導演了這場爭奇斗艷、風起云涌的精彩大戲。如果時間會說話,目睹這一切,也會說一聲:“真的好刺激喲。”
年度精彩大戲,劇情不容錯過。這便是《再見,2022的鋁業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