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朱逸慧|文
2022年,鋰產業廝殺血雨腥風,備受關注。身在其中,既有久釀成蜜的成果甘甜,也有風險如霧的膽戰心驚,而展望未來,鋰產業仍有漫漫長路,需要鋰產業人賡續奮斗。
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鋰產業備受關注,資源掌控日趨激烈,鋰電產業發展賽道博弈如火如荼。從大西北的“鹽湖”到海外數十年的艱苦跋涉,鋰產業人的辛苦耕耘換來了累累碩果。從跟跑到領跑,中國鋰產業蛻變之路何其光輝,但展望未來,鋰產業仍有漫漫長路,需要鋰產業人賡續奮斗。
2022年12月28日至30日,2022中國鋰業年會暨第二屆中國(成都)鋰產業鏈高峰論壇在成都隆重召開,聚焦鋰產業現狀,研判發展趨勢,共議鋰產業未來,以下為記者筆錄。
近年來,受益于鋰電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礎鋰電材料生產國和鋰電消費國,我國鋰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產業投資逐年增加、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科技創新持續推進、生產工藝逐步完善、國內外影響力逐漸增強。我國鋰產業鏈不斷完善,已形成包括鋰資源開發、鋰鹽提取、鋰及鋰合金、鋰電材料、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廢舊鋰電池回收等完整的產業鏈以及現代鋰工業生產體系,提鋰技術全球領先。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銳,用“翻天覆地”和“滄海桑田”總結了他涉獵鋰業20 余年的親身感受,中國鋰電應用技術發展,從跟跑到領跑,無論是消費、動力、儲能,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水平,都達到了領先水平,鋰電產業鏈日益完善。
“十四五”期間,中國及全球對于鋰的需求將大幅度增長,預計世界鋰的產量與消費量每年增速約30%。機遇前所未有,風險也更加突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副會長張江峰認為,鋰資源開發雖因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迎來機遇期,但仍應關注供應短缺、人力儲備不足、政策補貼退出、其他新能源技術出現等挑戰因素。
就2022年鋰產業發展環境來看,風險挑戰格外突出。國際方面,資源掌控日趨激烈,國際鋰資源與鋰電產業發展的種種操作,增加了我國深度參與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困難與不確定性。
國內方面,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方興未艾,對鋰電材料的需求剛性強勁,國內鋰資源爭奪依然是行業大熱門,受上下游項目建設不同步的掣肘,產業依然尚未建立起新的供需適配。2022年,鋰鹽市場價格起起落落,增加了企業對經營節奏把控的難度,也增加了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的協同難度。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秘書長段德炳提醒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警惕投資風險?!霸趽屪ベY源的同時,保持投資理性。”他說:“越是在產業景氣度攀升的黃金賽道上,越要保持投資理性,做好企業自己的事?!?企業在搶抓資源的同時,要始終保持產業敬畏之心,緊跟國家戰略,緊盯重大需求,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合理謀劃,努力避免不顧實際一味跟風。
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為鋰電產業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契機,段德炳強調,企業在做大企業規模、做大產業基地的進程中,要始終把硬功夫下在做優做強上,把底線意識與風險意識挺在前面。只有這樣,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競爭環境中,鞏固并提升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鋰電產業的領先地位,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機遇還是挑戰?全產業鏈發展還是深耕小領域?未來鋰價是漲是跌?不同鋰企業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但正是這千姿百態匯成了這動蕩的鋰產業,也正是這種種兩難選擇,讓部分企業心驚膽戰,不知鋰產業將走向何方。

電池材料領域競爭空前激烈,上游原材料企業向下延伸,下游電池企業與車企則加速向上布局。四川雅化鋰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浩介紹道,為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雅化集團加大了對上游鋰資源的布局,同時為了滿足下游客戶對鋰鹽產品的需求,雅化鋰業完成了新增3萬噸氫氧化鋰產線的建設,并啟動了5萬噸氫氧化鋰的項目建設。到2025年,雅化集團擁有鋰鹽產能將超過15萬噸,這將有效匹配下游客戶的發展需要。
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占前表示,未來3年瑞福鋰業將規劃建設湖南9萬噸碳酸鋰、河南2萬噸碳酸鋰以及新疆2萬噸碳酸鋰的生產線,形成“三礦四冶”的戰略定位,打造采選冶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的一體化工程。
上下游聯通,可以有效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水平,但在激烈競爭之下,利潤空間必將進一步受到擠壓,企業也需衡量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江蘇容匯通用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南平認為,在鋰價處于歷史高位之時,鋰企業在加強產業布局的同時,要格外注意風險管控。此外,企業需結合自身情況,妥善考慮產業鏈布局,全產業鏈發展并不是所有鋰企業的通路。
而對于鋰價走勢,不少業內人士雖認為短期內鋰價將再難以回到過往的低谷,但同樣對未來鋰價的高位震蕩表示擔憂。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他從業二十余年,從未見過如此激烈的資源爭奪戰,而鋰價一旦遠離理性,蒙受損失的必將是整個鋰產業鏈。
另一方面,碳酸鋰期貨的上市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碳酸鋰期貨的上市,能夠充分發揮提升市場價格透明度、強化碳酸鋰國際定價權等作用,助力鋰產業高質量發展。廣州期貨交易所在此次會議中同期設置了期貨專題分論壇,充分吸納行業建議,旨在通過碳酸鋰期貨助力新能源產業做好上游原料價格風險管理,助推能源生產消費結構轉型。
共輿而馳,同舟共濟,輿傾舟覆,患實共之。發展之洪流,從不會永遠傾向于某一領域,鋰產業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唯有風雨同舟,創新突破,才能屹立潮頭,推動鋰電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強調了鋰企業創新協同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鋰產業高質量發展還需集中在四方面下功夫:一是堅持科技創新,加大鋰資源開發、高純鋰鹽、高鎳正極材料、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尾礦尾渣綜合利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力度,以創新為動力持續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二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鋰產業鏈各方須加強合作,扎實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三是堅持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上下游企業要加強對接、交流、協同,進一步形成穩定高效協同發展的鋰產業鏈供應鏈。四是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要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鋰資源保障體系建設,防范系統性風險。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會長趙家生進一步指出,“雙碳”目標下,鋰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在以下四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建立以內循環為主的鋰產業鏈供應體系,二是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產業布局調整,三是支持和鼓勵節能減碳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減少貿易摩擦。
鋰產業的發展,要有標準進行統一、協調和規范。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早在2002年就開始了鋰離子電池材料相關標準的研制工作,并制定了我國首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國家標準《鈷酸鋰》。目前,有色標委會已制定鋰電有色金屬材料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00余項。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趙永善說,有色金屬鋰電材料標準體系是引領鋰電材料標準化發展的基礎,是保證頂層設計能夠及時更新和完善的重要手段。
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曾雷英鼓勵企業多參與標準研制工作,應充分重視標準制定對行業發展的助推作用。他還指出,中下游企業要充分調研市場,認真分析行業形勢,科學決策、理性投資,這樣才能實現鋰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