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
2015年4月,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禁止布爾什維克和納粹標志的法律,蘇聯國徽也受波及。在那之前兩年,我在烏克蘭東南部就親眼看見當地人抵制俄羅斯文化,搗毀了一批帝俄和蘇聯時期的雕像,其中包括列寧雕像。蘇聯解體后,烏克蘭的城鄉留下大大小小的列寧雕像5500座,目前已有一部分被毀。
這還只是開始。2019年2月,利沃夫市的衛國戰爭蘇軍英烈墻被推倒;2022年2月,基輔人推倒了俄羅斯衛國戰爭名將庫圖佐夫的銅質全身雕像;2023年2月,蘇聯航空試飛員奇卡洛夫的雕像又被毀壞……未來,烏克蘭不計其數的寶貴文明遺產,將隨著去俄化運動的不斷深化,而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烏克蘭的俄蘇雕塑藝術中不乏世界珍品,比如那座為紀念戰勝法西斯德國而修建的巨型不銹鋼雕塑“祖國母親”,它英姿傲然地矗立在第聶伯河右岸山崗上。同時,鑒于烏克蘭最近十年來對帶有蘇維埃色彩的歷史雕像毀壞嚴重,“祖國母親”會不會被強拆?
幾年前,我在一個飛雪彌漫的午后,參觀了基輔偉大衛國戰爭紀念館。這是一個超大型建筑藝術群,占地足有十公頃。博物館包括:英雄城市林蔭道、前線英雄畫廊、群雕“強渡第聶伯河”“轉交武器”以及“軍械館”“飛機館”等。博物館的三層樓為主展館區,樓前廣場可容納三萬人舉行紀念活動。當然,最搶眼的當屬“祖國母親”雕像。它是蘇聯雕塑家1981年為紀念衛國戰爭中的基輔戰役而建,高達62米(含基座102米)。
“祖國母親”身穿烏克蘭民族服裝,右手高舉的寶劍長達16米;左手緊握一面鐫刻著蘇聯國徽的盾牌,表情凝重。“祖國母親”是當代基輔城的象征,也是基輔規模浩大的“偉大衛國戰爭博物館”的核心部分。最神奇的是,“祖國母親”內部呈空心狀,內置電梯可將游客送到雕像的兩個觀望臺,透過其窗口鳥瞰沿河風景及基輔市容。觀望臺一個建在36米高處(雕像的雙腿處),另一個在91米高處(雕像半腰處)。順便說一句,目前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保留有類似規模的蘇聯時期建造的衛國戰爭紀念雕像。
早在2016年,烏克蘭最高拉達的部分議員和基輔的非政府組織,便指責“祖國母親”盾牌上的蘇聯國徽違法,曾建議拆掉盾牌,但烏克蘭文化部反對,認為拆除國徽違反烏克蘭文物保護法和相關知識產權法;從技術角度說,國徽與盾牌為整體鑄造,拆除國徽就得拿掉盾牌,而拿掉盾牌則勢必破壞雕像整體結構,甚至可能致使雕像失去平衡而倒塌。最終,最高拉達沒有通過拆除盾牌的議案。“祖國母親”得以幸存,不是因為烏克蘭人手下留情,而是因為他們缺乏拆除的資金。此后,烏克蘭歷屆政府多次試圖對“祖國母親”下手,但出于種種原因均未達到目的,然而他們并未停止試圖繼續破壞雕像的腳步。
烏克蘭當代詩人沃爾內,不贊成以各種形式破壞“祖國母親”雕像。他說,為消除意識形態而毀滅文明成果和抹去歷史記憶,是人類多少個世紀以來最瘋狂和愚蠢的表現。“祖國母親”不僅是蘇聯時期重要的藝術作品,也是歐洲當代藝術上的經典之作,何況參與創作“祖國母親”的藝術家已申請作品版權,他們的權益理應得到尊重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