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班級中部分學生漠視生命的現象時有發生。基于此,巧用學校屋頂菜園,借以引領學生種植玉米的實踐體驗,見證生命的全過程,使學生從中得到啟迪,感悟生命的真諦,從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惜自己的生命。
[關鍵詞] 尊重;生命教育
一、問題:漠視生命
班中一男孩上學一般要到上午10點左右才能進教室。上課過不了多久,又會趴在課桌上睡覺。從家長口中得知,這個男孩作息時間混亂,日夜顛倒。媽媽一嘮叨,男孩就會鬧情緒耍脾氣,有時還會自虐,甚至以生命相威脅。然而,這樣類似的現象在班級中還不是個例。
當孩子與家長一言不合起沖突時,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會有自虐的行為,不少孩子還會蹦出消極、極端的字眼話語。
正值大好年華,為何一部分孩子會有自虐傾向,口中會說出殘忍、極端的話呢?主要原因有三:
1.社會催生負面影響
現代社會媒體發達,有時會看到有人跳樓自殺等負面新聞,這些信息容易刺激學生的神經,導致學生人格與生命觀出現偏差。
在此之前,全國正值新冠疫情高發階段,小區實施封閉或半封閉管理制度,學校打破常規教學模式,進行線上教學。學生們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生活學習容易陷入無規律狀態,有的甚至不學習,沉迷于電子產品,忘了時間,生活質量下降,學習質量下降,生命價值取向模糊。
2.家長忽視正確引導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許多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長此以往,孩子逐漸變得任性霸道,一旦遭到拒絕,就會大發脾氣,甚至以過激的言行與家長抗衡。
而此時,家長面對孩子無理的威脅往往束手無策。待孩子情緒穩定后,家長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為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正常現象。
3.學校缺少生命教育
小學課程設置中沒有生命教育這門學科,也沒有生命教育的專業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空白。學科教師肩負教學質量的壓力,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學科知識的教學上,忽略了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即使教師有心,但因為小學教師一般都身兼數職,無暇顧及,心有余而力不足。學校缺少專業的心理教師,不能從專業的角度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或者負面情緒。
如何讓學生愛惜自己的身體、愛護自己的生命呢?
學校開辟了屋頂農場,每個班級負責管理一小塊,學生們稱之為“屋頂菜園”。在這塊方寸之地,引導學生動手種植玉米,見證玉米的生長過程,感悟從開始到成熟完成生命的循環。通過這樣的勞動實踐體驗,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讓學生認識生命,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生命,愛惜生命。
二、實踐:感悟生命
1.種植——識生命之始
一個生命從哪兒開始,怎樣開始?通過讓學生親手播種下一粒粒玉米種子,認識生命孕育由此展開。
整理菜園。屋頂菜園原先是原生態荒地,里面雜草叢生。去除園中雜草后,男生負責鋤地松土,平整土地,分行成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知道播種玉米不是把種子隨便撒在地上這么簡單,而是需要做前期各種準備工作,為種子萌發打下良好的基礎。
播種種子。菜園整理出來后,著手準備播種。為了使玉米長成后看上去整齊,播種前需要注意:用腳輕踩松軟的泥土,貼著地面一點一點慢慢向前挪動,身后留下一行腳印,并且要盡可能直。每行菜畦上踩土留痕后,間隔一定的距離挖一個小坑,將種子埋到土里去,每個坑里放兩三粒玉米種子,保證出芽率。
2.管理——知生命之艱
玉米的成長期集中在5-6月。這段時期,天氣轉熱,進入夏季,田間勞作需要學生付出汗水和辛勞。這讓學生知道呵護生命是一件辛苦艱難的事。
澆水。只要不下雨,早上到校后,幾位男生主動承擔起了打水、澆水的任務。水池到菜園大約有60米距離,他們拎著水桶水壺不停地來回穿梭,不嫌累、不怕苦,從未有過一句怨言,把澆水看作一件非常神圣的事。等澆遍整個菜園,男孩們早已是汗流浹背,卻樂在其中。
拔草。學校安排學生放學前拔草。雖然太陽將要落山,但畢竟已進入夏天,氣溫還是有點高,稍微勞作一會兒,汗就直往下掉,汗水濕透了后背衣服。玉米稈長高后,學生們需鉆在稈子中間蹲著拔草,雖然辛苦,但學生們毫無怨言。
在學生們輪番照管下,玉米已長得高出學生們的個頭了,長勢喜人。可是,中間發生了意外,五六棵玉米稈被踩倒在了地上。學生們為此傷心難過了好一陣子,情緒低落。同時,他們也更加用心地照看玉米,非常默契地輪流往菜園跑,關注玉米生長動態。
3.收獲——曉生命之貴
采摘嘗鮮。到了玉米成熟時節,學生們親手掰下新鮮玉米棒,剝殼,煮熟,再嘗一嘗自己的勞動果實,覺得格外香甜。滿滿一口玉米,嚼在嘴中,粒粒散發著喜悅、快樂和甜蜜。
設攤義賣。第一茬鮮嫩玉米棒采摘后,其余的就養老收割曬干。學校舉辦“迎亞運創意集市”的活動,學生將玉米粒做成爆米花出售,將賺到的錢全部用來買課外書,書由學校轉交給結對的民工學校。
詢問搜索。學生們通過詢問家長、搜索百度,還找到了玉米的其他用途:可以做年糕、淀粉、玉米須茶、肥料,知道了玉米全身是寶,認識到玉米的價值所在。
三、啟迪:敬畏生命
生命教育通過關愛生命、培養生命豐富的社會屬性和引導生命意義的追尋,培養出身心健全、全面發展、富含創造活力的新人。
從組織全班學生開墾屋頂菜園、播種玉米到成熟豐收,雖然只有三個多月的時間,但學生們的思想意識、精神狀態、行為方式悄然發生了變化:他們學會了思考,能從玉米聯想到自己,聯想到他人,在慢慢感悟生命需要熱愛、珍惜的同時,也開始慢慢改變自己。
1.從活動中看變化:熱愛生命
(1)為生命細心準備
種植玉米初始階段,從清理到挖掘到最后成行,前前后后花了四個下午的時間。“我原以為種植玉米很簡單,卻沒想到有那么多復雜的程序,這真是一門大學問。”“是啊,而且完成每道工序又要付出很多,看來一個小生命的孕育真的挺不容易。”學生們表達著自己的觀點。在初次感受到一粒種子的誕生需要做各種各樣的前期準備后,內心深處有了小小的震撼。
受此觸動,學生們在埋玉米粒時,都顯得格外認真莊重。他們把播種種子當作一件神圣的事,手里握的是一個個小小的、鮮活的生命,需要小心呵護。此次勞作在學生心中埋下了生命的種子。他們在好奇生命是怎樣萌生的同時,也期待看到生命的誕生。
(2)為生命精心呵護
生命的成長需要精心呵護。學生們從玉米種子破土后不定期地施肥、除草、澆水,看到全心照料下的玉米得到健康生長時,深深體悟到了這一點。
“歷時兩個多月的精心照料,我們的玉米終于長大啦。我真正體會到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是呀,我以前從來沒干過農活,這次照管玉米的過程中,我被劃破了手指手臂,雖然很痛,但我堅持到底。我體會到媽媽照管孩子是多么不容易了。”“上次我的一棵玉米因我的失誤遭殃了,當時我很自責,下定決心要把剩下的好好照管好。我覺得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明白一個小生命在心里的地位。”
學生們在耐心、毅力的堅持下,體會到了一個生命的成長需要付出汗水,需要精心呵護。在管理玉米整個過程中,學生們不知不覺地有了擔當,有了責任。
(3)為生命添彩增色
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普通的玉米有多種用處,這是學生們以前所不知道的。學生們在調查過程中,慢慢了解到玉米的價值,由衷地感嘆,小小的生命有如此大的能量。
將玉米制作成爆米花進行義賣,換來的錢買課外書給民工學校的同學,這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善良。他們明白原來親手種植玉米,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食欲,還可以做更有意義的事,盡自己的所能幫助他人,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抹亮色。而這一學會思考生命的價值成為本次活動最大的收獲。
2.從活動中得啟迪:珍惜生命
當學生們在種植玉米過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時,不能因玉米的收獲而告終,而要將生命意義繼續挖掘、深入,直達對生命的敬畏。
通過開班會、訪問父母,學生了解到自己生命的孕育歷程,從而思考如何愛惜自己的生命,是自己人生重中之重的責任擔當。
(1)開班會課,牢記生命
“生命從一粒種子開始”班會課上,展示一幅幅學生們在菜園勞動的場景,讓他們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或談談最深刻的感受體會。教室里充滿著歡聲笑語,有人講到動情處,學生們會沉默不語,會眼紅沉思。
通過班會課回顧近四個月的經歷,從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獲得啟示,“生命”這個詞已植入了學生們的心中。他們體會到生命的可貴與價值,懂得了尊重生命。
“我是怎么來的”班會課上,從人類孕育的艱辛、人類誕生的艱辛、人類養育的艱辛三個方面介紹人的生命來之不易。從孕育、出生到成長,父母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讓學生明白生命不僅屬于自己,更屬于父母、家庭,甚至屬于社會。我們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來回報父母,回報為自己付出的人。
一女生:以前,我生氣的時候,老是抓自己的手臂,抓出一條條紅紅的痕跡。現在想想真的是傻到家了,痛在自己身上,別人是感受不到的。以后,我再也不會這樣傷害自己了,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我的生命是爸爸媽媽給的,他們把我養這么大,多不容易呀,不能傷了他們的心。
一男生:我媽媽很嘮叨,不停地催我做作業,催我睡覺,我覺得很煩。有一次,媽媽在我耳邊說個不停,我突然說了一句:“再說,我就跳下去。”媽媽立刻不說話了,愣愣地看著我。從此,只要媽媽煩我,我就說這樣的話,這招還挺管用的。現在想想,我多傷媽媽的心呀,如果沖動之下真做了傻事,我多虧呀,我還能享受生活嗎?以后,我再也不會說這些傻話了,也不能有這種想法和做法。
3.訪問父母,感恩生命
采訪父母,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時,媽媽經歷了哪些艱辛、不適和疼痛。看看照片,了解自己的成長,聽聽父母講述成長的故事。讀讀日記,體會父母的用心、擔心和喜怒哀樂。從而讓學生懂得要認真生活每一天,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善待并愛惜自己的生命。
通過此次實踐體驗,全班學生由原來的懶懶散散開始變得積極向上、自信陽光。在學校里已聽不到學生說過激的話了。通過調查,家長們反饋良好,說孩子們在家的變化也很大,不再說極端的話,遇到問題也愿意與家長好好溝通,不亂發脾氣了。
一家長:現在感覺我家女兒長大了,變得有耐心了,說話不再那么沖了。以前,一不順心,就像炸了毛,沒有好聽的話。現在會說“謝謝媽媽辛苦地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我一定要好好愛自己”。
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是應當向人類傳遞生命的氣息。”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起點,發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質量與意義為宗旨的教育,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在教育過程中滲透生命教育,從人的認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三個不同維度進行塑造,體現在知、情、意等方面,從而實現人的生命的多方面統一。
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在付出與給予的過程中,在對生命的敬畏和驚喜中,學生們學會了擔當,豐厚了生命的底色。
蔣國萍?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世紀實驗小學。